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環球熱點評!三星還是那個三星,能否讓 OLED 電視起死回生?

2023-05-15 11:12:30來源:ZAKER科技  

文|花兒街財經,作者|侯煜,編輯|羅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沉寂兩年的 OLED 市場終于有了聲音,在 " 停更 " 一年的家博會上,全球最大彩電企業三星電子發布了業界期待已久的 OLED 電視。

長期觀察家電產業的分析師劉步塵感慨道:" 三星離開 OLED 市場 11 年后,終于歸隊。" 他認為這對 OLED 產業的長遠發展是有利的。

對于只爭朝夕的彩電市場,11 年太久。從 2012 年至今的 10 余年中間,大尺寸 OLED 產業發展一波數折。2019 年之前, LG Display 在中國市場賣力推廣,并通過合縱連橫的方式調動下游合作伙伴的積極性。

OLED 電視即有機發光二極管電視。與液晶顯示相比,OLED 顯示結構更為簡單,不需要背光源。所以,OLED 顯示具有輕薄、柔性可卷曲的特點。理論上,OLED 顯示器可以附著在任何透明或不規則的物體表面,為顯示無處不在的未來世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2019 年前業內有一種普遍的認知—— " 不做 OLED 就 out(落伍)了 ",對于下游企業而言,沒有誰想錯過新的發展機會。于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尤其 LGD 廣州 8.5 代線的參股方創維,旗幟鮮明地支持 OLED 產業的發展,并投入巨資。

2019 年底暴發的 Covid 19 是個拐點,在長達三年的 YQ 期間,中韓之間的民間交流和跨國通商的效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LGD 在市場推廣端變得沉寂,花費數年時間教育好的市場一點點被遺忘,OLED 幾乎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創維也經常被媒體揶揄 " 押錯了寶 "。

2022 年的秋天對 OLED 產業來說,更像是至暗時刻。YQ 封控遙遙無期,中國彩電企業相繼推出 Mini LED 產品,每家企業都像是掌握了整條產業鏈的話語權。2022 年 9 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評價 " 海信 ULED X 顯示技術超越了 OLED 的畫質效果 ",這就像是蓋棺定論—— OLED 的優勢已經完全被覆蓋。按照 Omedia 的數據,大尺寸 OLED 面板在 2022 年的單位出貨量同比減少了 8.4%。

當時創維在回復《華爾街科技眼》的聲明中,也承認 " 因勢而變 "——已經在 2021 年展開了 MiniLED 布局。

2023 年解除封控措施的中國帶給了全球產業界諸多想象。盡管 LGD 沉寂了,但作為全球顯示產業 NO.1 的三星偏向虎山行。在三星自研的 OLED 技術成熟后,要把 OLED 推向全球最大的整機市場——中國。按照三星官方的話術,就是將 OLED 顯示產業推動至 " 新的發展周期 "。巧合的是,三星發布 OLED 電視那一天,最后一批國家入華核酸檢測的要求被取消,中韓的通商更加便利。

蓄勢十載,三星再入 OLED 電視市場

曾經站在 OLED 電視對立面,大力推廣量子點電視的三星 , 選擇在 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 ) 期間發布 OLED 電視。AWE 是家電行業在中國本土最大的展會,在家電行業地位不可小覷。有意思的是,三星推出的兩款電視搭載的正是神經元量子點處理器。可以說,三星的 OLED 電視是以量子點技術為基礎的。

對此,三星電子大中華區消費電子營銷部副總裁孫志濤指出:" 三星憑借其自有的優質面板和半導體技術推出的 OLED 電視,能滿足高端市場差異化消費需求。"

實際上,作為全球顯示產業的 NO.1,三星在 OLED 技術上起步很早。自 OLED 面板顯示誕生以來,在技術被分為兩大流派。作為全球平板顯示領域的兩大巨頭,三星力選擇 QD-OLED 彩光技術,LGD 則在大尺寸面板上堅持選用白光 OLED 技術,兩家巨頭被業內稱為 OLED 市場的雙煞。

不過之后市場表現有此消彼長的味道,LGD 不斷從幕后走向臺前,顯得較為高調。從 2014 年上半年開始,中國國內整機企業的新品發布會中,上游合作伙伴 LGD 都會作為嘉賓參與,并向媒體和公眾介紹 OLED 面板的特點和其技術優勢。從 2016 年開始,在 CES 等大型活動中 ,LGD 單獨設展臺向外界展示 OLED 顯示方式,成為為數不多的上游參展商,而三星卻顯得異常低調。

三星和 LG 在彩電市場競爭激烈,在液晶時代,LG 已經無顛覆三星彩電帝國之可能,于是把希望寄托于 OLED 時代的到來,希望借 OLED 實現彎道超車。" 三星是液晶電視時代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 LG 則希望通過技術的迭代顛覆三星建立的電視帝國。既得利益者在技術的推廣上顯然不及顛覆者主動。" 劉步塵認為。

此外,三星一直不愿承認 OLED 的技術優勢,還因為在過去的十年間 LGD 在 OLED 產業領域的布局走在了前面,而三星的 OLED 技術還不成熟。2012 年 12 月 LGD 在全球就實現了 55 英寸 OLED 電視面板量產,開啟了 OLED 市場。2015 年 LGD 的 8 代 OLED 生產線產能增加 2.6 萬片(玻璃基板為主),生產能力提升至 3.4 萬片。

為了早日趕上 LGD,三星 " 暗中布局 "。2016 年三星 Display(三星旗下面板公司)在 OLED 工廠和設備上增加投資 74.7 億美元。2021 年,《華爾街科技眼》曾獨家報道,三星 Display 在韓國忠南牙山市舉行 QD-OLED(以下簡稱 "QD")面板出貨儀式,宣布正式進入大型 OLED 面板市場。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表示,到 2025 年為止,三星對 QD 的投資將達到 13.1 萬億韓元 ( 約合 703 億元人民幣 ) 。

OLED 中國市場普及阻力重重

2019 年之前,作為顯示產業的風向標企業,三星、LG 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業內關注和跟風。三星此次此番動作,是否會引起新一輪的站隊呢?

從整體產業環境來看,2016 年 9 月薩德事件和 10 月手機電池門事件后,韓系科技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大幅下滑。業內普遍認為,三星、LG 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不及以往,難以回到 " 振臂一呼,追隨者無數 " 的市場地位。

此外,各家企業也有自己的考慮。比如,海信憑借 ULED 和激光技術,實現彩電銷量全球第二后,不再盲從于韓系廠商。海信內部人士稱,海信也有少量 OLED 電視產品,但主要方向還是激光和 ULED。

已經有沉沒成本的創維怎么看待三星發力于 OLED,三星此番發力是否提振創維對 OLED 發展的信心呢?截至《華爾街科技眼》發稿時,創維方面未做回復。不過,創維推出的全新壁紙電視 A7D 也在 AWE 亮相。有意思的是,2017 年推出的首臺壁紙電視 W9 是 OLED 產品,此次則是貼合度高的 Mini OLED 電視。

實際上 " 壁紙電視 " 這一叫法發明者并非創維。2016 年,LGD 高層宴請中國媒體,在席間為超薄 OLED 征集中文名,最后選中的就是壁紙電視。由此可見創維對 OLED 的宣傳有一種的復雜的情愫。

其他的企業也都沒有明顯的意愿。之前三星大力推廣量子點電視之時,TCL 跟風推出量子點電視。實際上 TCL 一直模仿三星,TCL 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華爾街科技眼》專訪時曾表示,TCL 一直在學習三星。不過目前,TCL 在 Mini LED 的發力越來越密集,在本次 AWE2023 上,TCL 發布了 TCL X11G Mini LED 電視。TCL 將自身定位為 "Mini LED 技術的推動者、引領者 "。

長虹和康佳未表達清晰的產品主張,這兩家企業既有 OLED 產品展示,又以液晶電視為主打,試圖在液晶和 OLED 之間尋求平衡。

對此長期關注顯示產業的資深觀察人士馬聰認為,實際上要想客觀評估三星的影響力,要區分開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三星連續 17 年穩坐全球彩電行業銷冠寶座,對全球產業界的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覷的。中國市場有其特殊性。他特別舉出了一組數字,大尺寸 OLED 在全球市場的滲透率達到 10%,而在中國只有 3%。

馬聰補充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中國的彩電市場是由供給側也就是上游決定的。

中國的面板雙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是三星直接的競爭對手,也是中國彩電企業上游最重要的供應商。目前來看,以上企業還不具備大尺寸 OLED 的量產能力,所以為強化自身優勢,大力推廣 Mini LED 和 Micro LED。

另外還有來自政策方面的阻力。2021 年 8 月前,以 " 節能 " 著稱的 OLED 電視卻沒有能效標識,自然也就不會享受能效補貼。2021 年 8 月之后,GB 24850-2020《平板電視與機頂盒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正式實施, OLED 才有了能效標識。行業人士稱,這算是一定程度的 " 行業保護 ",不過屁股決定腦袋,這也不難理解。

上游企業減配以提升 Mini LED 價格優勢

所以,就目前來看,OLED 成本降不下來,加上 Mini LED 的顯示效果在提升,OLED 對中國彩電市場的影響就要大打折扣。OLED 直面的競品就是 Mini LED。

Mini LED 有兩種類型,一種是 Mini LED 直接顯示,另一種則是用 Mini LED 來做背光源的液晶,也就是業界常說的 Mini LED BLU。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 Mini LED 是后者,也還是液晶的改良產品,仍然需要背光。

馬聰認為,目前 Mini LED 配置很靈活,做高分區暗部表現接近于 OLED, 分區低一些則能實現比液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現階段,在 OLED 面板價格仍然居高不下的背景下,Mini LED 是下游整機廠商更傾向選擇的產品。

《華爾街科技眼》了解到,為了充分體現價格優勢,中國液晶廠商在背光分區中減少燈珠數量,以降低成本。盡管這樣的維持高性價的方式有些刻意,但高端的 Mini LED 成本已經有超越普通 OLED 的趨勢,為提升性價比優勢,也并無其他辦法。

不過,用改良型液晶與 OLED PK 的意義并不大。馬聰認為,未來的顯示產業注定是自發光技術的天下,但不好說是直顯式 Mini LED 還是 OLED。

這樣的情勢下,上游中國面板企業可能要像當年的三星一樣,秘而不宣,暗中磨劍緊追 OLED 發展節奏,畢竟再怎么改良的液晶也還是液晶。截至《華爾街科技眼》發稿時,中國上游屏企不愿對此話題做任何回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