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人工智能年報觀察:整體增收不增利,7 家企業營收超百億

2023-05-30 23:13:41來源:ZAKER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麗娜


(資料圖片)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作者 | 陳麗娜

編輯 | 陳佳鑫

隨著 ChatGPT 掀起的人工智能關注潮,人工智能概念股高度活躍,年初至今(截至 5 月 29 日收盤),人工智能指數累計上漲 44.11%,表現優異。

根據 Wind 概念股分類,人工智能板塊共有 66 家上市企業,其中包括海康威視(002415.SZ)、科大訊飛(002230.SZ)、浪潮信息(000977.SZ)、寒武紀(688256.SH)等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企業。

時代商學院將通過以上 66 家人工智能上市企業的財報,管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現狀。

總體來看,2022 年,上述 66 家企業的整體營收規模有所上升,六成企業營收同比增長,7 家企業營收超百億;凈利潤總和為 199.55 億元,較 2021 年減少了 41.42%;另外,毛利率均值為 35.43%,較 2021 年下降了 1.55 個百分點,僅三分之一的企業凈利率在 10% 以上,整體盈利水平仍有待改善。

六成企業營收增長,7 家營收超百億

根據證監會的行業分類,66 家人工智能概念股企業中,36 家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1 家為制造業,4 家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3 家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 家為批發和零售業,1 家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據 Wind 數據,以上 66 家人工智能概念股企業,2022 年,總營收微增至 4020.35 億元,同比增長 1.9%,整體增長滯緩。66 家企業的平均營收為 60.91 億元,營收上百億元的企業也有所減少,2021 年 10 家企業營收達百億元以上,2022 年則降至 7 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1 — 2022 年營收排名 TOP 5 的企業排名不變,行業頭部企業格局較為穩定,2022 年營收 TOP 10 企業依次為海康威視、浪潮信息、同方股份(600100.SH)、科大訊飛、中科曙光(603019.SH)、東華軟件(002065.SZ)、太極股份(002368.SZ)、中國軟件(600536.SH)、三六零(601360.SH)、廣電運通(002152.SZ),以上 10 家頭部企業 2022 年營收占行業總營收的比例為 64.02%。

其中,海康威視 2022 年以 831.66 億元的營收遙遙領先,浪潮信息和同方股份則分別以 695.25 億元和 237.61 億元的營收分列二、三位。資料顯示,海康威視布局人工智能領域多年,為視頻產品和內容服務提供商,產品涵蓋視頻監控系統的主要設備,包括攝像機及 DVS、錄像機、集中控制設備、VMS 軟件及中心儲存設備,以及擁有門禁、報警、可視對講等系列大安防領域的產品。

從營收成長性看,2022 年,在 66 家企業中,39 家企業的營收實現正增長,占比為 59.09%,其中有 5 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速超 30%,占比為 7.58%;19 家企業的營收增速在 0~10% 之間,占比為 28.78%;同時,有 27 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下滑,占比為 40.91%。

具體來看,在 2022 年人工智能概念股中,浙數文化 ( 600633.SH ) 的營收增速為 69.27%,冠絕行業。其在財報中透露,2022 年營收增長較快主要系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的在線社交業務占比提升,此外子公司邊鋒網絡加大在線社交業務的拓展助推了業績。

營收增速排在第二到第五位的企業分別為三人行 ( 605168.SH ) 、科大國創 ( 300520.SZ ) 、紫光國微 ( 002049.SZ ) 、夢網科技 ( 002123.SZ ) ,營收增速依次為 58.3%、39.56%、33.28%、30.93%。

同時,人工智能概念股中,2022 年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的五家企業分別為云從科技 -UW(688327.SH)、高偉達(300465.SZ)、全志科技(300458.SZ)、初靈信息(300250.SZ)、瑞芯微(603893.SH),對應的營收增速分別為 -51.06%、-36.79%、-26.69%、-25.96%、-25.34%。

值得注意的是,云從科技 -UW 為科創板上市企業,于 2022 年 5 月上市,專注于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對于業績下滑,其解釋為 IPO 實際募資額不及預期,因此放棄了部分對資金要求較高的大型項目的招投標,亦導致本期新增訂單數量未達預期,在手訂單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且新訂單業務開展出現不同程度的延期,從而影響業績。

此外,2022 年人工智能概念股還有 3 家新秀,分別為主板上市的智微智能(001339.SZ),創業板上市的慧博云通(301316.SZ),科創板上市的格靈深瞳,營業收入分別為 30.33 億元、11.84 億元、3.54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12.32%、33.55%、20.47%,營收增速均躋身前 20。

過半企業凈利潤在 1 億元以下,海康威視一枝獨秀

2022 年,66 家人工智能概念股的凈利潤總和為 199.55 億元,較 2021 年減少了 41.42%,平均凈利潤為 3.02 億元。

66 家企業中,共有 46 家企業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占比為 65.15%。此外,2021 年虧損企業僅有 11 家,而 2022 年達到 22 家,虧損的企業數量翻倍式增長。

從凈利潤規模看,2022 年,66 家企業中 7 家企業的凈利潤達到 10 億元以上,占比為 10.6%;凈利潤規模在 1 億~10 億元區間的企業有 22 家,占比為 33.3%;凈利潤規模在 0~1 億元區間的企業有 15 家,占比為 22.7%;其余 22 家企業為虧損狀態,占比為 33.3%。

可以看出,2022 年除凈利潤在 10 億元以上的企業有所增加,虧損的企業亦明顯增加。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企業面臨來自全球科技公司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Nuance 的潛在競爭,除了龍頭抗壓能力較強外,競爭加劇或間接影響了行業中后段企業的凈利潤。

從具體的企業凈利潤情況看,66 家企業中,2022 年,海康威視以 135.57 億元的凈利潤規模居首;排在第二到第十位的企業分別為紫光國微(002049.SZ)、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昆侖萬維(300418.SZ)、恒生電子(600570.SH)、廣電運通、北京君正(300223.SZ)、三人行(605168.SH)、江南化工(002226.SZ)。對應的凈利潤規模分別為 26.4 億元、20.56 億元、16.17 億元、12.34 億元、11.2 億元、10.99 億元、7.79 億元、7.36 億元、6.21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 10 家企業,僅海康威視、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廣電運通出現在 2022 年營收 TOP 10 榜單中,其中海康威視為營收、利潤雙料第一。

此外,2022 年上市的四家新秀,除云從科技 -UW 虧損外,慧博云通、智微智能、格靈深瞳均實現盈利,其中格靈深瞳扭虧為盈。

據悉,格靈深瞳是計算機視覺賽道上首家盈利的 AI 獨角獸,率先打破了 AI 獨角獸長期虧損的困境。格靈深瞳的財報顯示,2022 年,其近九成收入來自智慧金融產品及解決方案,智慧金融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毛利率為 55.49%,相比上一年增加 7.3 個百分點,因此該公司毛利率整體提升了 3.9 個百分點,拉動凈利潤增長。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人工智能概念股中,23 家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占比為 34.85%。其中格靈深瞳、浙大網新、機器人同比增長超 100%,分別為 147.07%、125.1%、105.2%。

同時,仍有 43 家企業凈利潤同比負增長,增速下滑幅度最大的三家企業是華勝天成(600410.SH)、安妮股份(002235.SZ)、天娛數科(002354.SZ),分別同比下滑 787.25%、716.07%、558.24%。

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人工智能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且處于早期發展階段,企業存在持續進行高強度研發的需求,但現有的凈利潤規模有可能無法支撐企業持續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以及市場開拓等活動,其面臨一定的虧損風險。

毛利率分化顯著,整體盈利水平仍待提高

毛利率和凈利率能夠更加直觀反映企業的盈利水平。首先從毛利率來看,2022 年,66 家企業的毛利率均值為 35.43%,較 2021 年下降了 1.55 個百分點;中位數為 31.39%,較 2021 年下降 1.81 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產業鏈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上游基礎層包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AI 算力芯片、光刻膠、AI 服務器、數據中心等;中游技術層則以數字安全和信息安全、智能設備制造、大模型、自研大模型等產業為代表;下游應用層則更多表現為 "AI+",如 AI+ 游戲、AI+ 機器人、AI+ 音頻、AI+ 插件等。

不同環節以及產品結構差異導致企業間毛利率差異較大。人工智能概念股 66 家企業中,2022 年,毛利率最高的企業為萬興科技,毛利率達 95.47%,超第二名虹軟科技(88.49%)近 7 個百分點,超第三名昆侖萬維(78.85%)16.62 個百分點。

萬興科技、昆侖萬維均為產業鏈下游企業,萬興科技主營產品為數字創意產品 ( 視頻創意軟件、繪圖創意軟件、文檔創意軟件、實用工具軟件 ) ,昆侖萬維則以網頁游戲的研發、運營和全球發行為主營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萬興科技和昆侖萬維近期還接入了 ChatGPT 所屬公司 OpenAI 的相關服務。據悉,萬興科技是國內首批獲得 OpenAI 商用服務權限的企業,昆侖萬維旗下產品的服務器則率先接入了 ChatGPT 的相關功能。

毛利率排名第三的虹軟科技是產業鏈上游企業,為全球視覺 AI 產業龍頭,專注于計算機視覺算法,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數碼相機 / 智能手機 / 智能汽車 / 物聯網等。

毛利率第四至第十名分別為恒生電子(73.56%)、掌閱科技(73.1%)、寒武紀 -U(65.76%)、景嘉微(65.01%)、海天瑞聲(64.73%)、紫光國微(63.8%)、拓爾思(63.71%)。其中寒武紀、景嘉微、紫光國微為上游企業,掌閱科技、海天瑞聲、拓爾思為中游企業,恒生電子為下游企業。

以上企業均為各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之所以取得高毛利率,多與產品的開發成本高、但復制成本和邊際成本較低有關,同時產品的必要性和獨缺性也提升了毛利率。

而毛利率低的企業主要業務包括 5G 消息通信生態系統、數字閱讀、機器人相關產業鏈服務等,相關產業規模處于爬升階段,存量市場尚未形成。在 66 家企業中,2022 年,毛利率最低的三家企業為高鴻股份(000851.SZ)、機器人、夢網科技,毛利率分別為 7.01%、8.62%、9.34%。

資料顯示,高鴻股份主營產品為互聯網營銷、人工智能產品、IDC、移動信息、移動傳媒;機器人主營產品包括零部件、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工業 4.0;而夢網科技則主營移動信息服務、節能大功率電力電子產品。

凈利率方面,人工智能概念股凈利率總體呈現下滑態勢,2021 年均值為 2.88%,2022 年均值為 -6.16%。2022 年銷售凈利率排在首位的是紫光國微,該公司銷售凈利率高達 37.08%;而昆侖萬維、景嘉微分別以 26.05%、25.04% 的銷售凈利率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

此外,2022 年,凈利率在 10% 以上的企業有 22 家,占比為三分之一,凈利率在 0~10% 的企業有 22 家,凈利率為負的企業同樣為 22 家。換言之,有三分之二的企業凈利率不足 10%。其中,寒武紀 -U、云從科技、恒信東方(300081.SZ)3 家企業凈利率最低,分別為 -181.75%、-174.08%、-101.22%。目前人工智能概念股由于研發支出大、人工薪酬較高等因素,企業凈利率仍不高。

我國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場,隨著 AI 應用的不斷落地,IDC 預計,2026 年中國 AI 市場將實現 1857.8 億元的市場規模。雖然當前人工智能概念股整體盈利能力仍不強,但長遠來看,AI 技術的創新迭代驅動了應用場景的進一步落地,以 AIGC、數字人、多模態、AI 大模型、智能決策為代表的行業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想象力和可能性。

參考資料:

1.《2022 年人工智能行業研究報告》. 千際投行

2.《人工智能產業鏈梳理》. 雪球

3.《計算機視覺產業鏈解讀,上游,中游,下游一覽》. 三個皮匠報告網

(全文 4695 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學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 " 時代商學院 ",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