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被熱捧的合成賽道,為何“開山鼻祖”卻倒下了?

2023-08-22 17:09:36來源:ZAKER財經  

出品|虎嗅 ESG 組

作者|陸琳


【資料圖】

編輯|袁加息

頭圖|視覺中國

本文是 #ESG 進步觀察 # 系列第 043 篇文章

本次觀察關鍵詞:可持續原材料、清潔技術機遇

8 月 10 日,有 " 合成生物行業鼻祖 " 之稱的 Amyris(阿米瑞斯)申請破產保護。這是震動市場的大事,畢竟 " 合成生物學 " 被認為是能夠改變世界的新技術,2021 年以來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

通俗來講,合成生物技術通過編輯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基因,使它們在代謝中生產人類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燃料、塑料、食品或藥品的原料。這種生產方式常常比傳統的工藝更節能、更高效。麥肯錫預測全球 70% 的產品都可以用生物法進行生產。

SynBioBeta 數據顯示,2021 年,合成生物學領域的融資額達到了 180 億美元,幾乎追平了之前 12 年的融資總額。ReportLinker 預計合成生物行業全球市場規模 2026 年可達 33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 27% 以上。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當紅炸子雞行業,其中的頭部公司 Amyris 卻深陷危機。

Amyris 公司于 2003 年創立,以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生產青蒿素、生物燃料法尼烯、網紅護膚成分角鯊烷出名,是全球首家合成生物學上市企業,一度成為納斯達克的明星公司。

然而公司經歷反反復復的曲折經營后,最終沒有逃過破產的命運。

合成生物巨頭的兩次選擇

Amyris 從資本寵兒到資本棄兒,一共經歷了兩次大的方向選擇

第一次選擇,是押注生產生物合成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能源項目。

2007 年,Amyris 首次通過合成生物學方法、以甘蔗為原料生產出法尼烯。這是一種高能量密度的生物燃料,也是極具潛力的化工原料。而后,Amyris 便將其主營業務,定位在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生產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能源項目上。

圖片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理論上講,生物燃料不產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它不像化石燃料那樣把地底封存的碳燃燒排放到大氣中。所以隨著世界經濟的綠色轉型,更多企業致力于碳減排,生物燃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但是,Amyris 的能源項目遇到了規模化生產的瓶頸。彼時,Amyris 高管承諾 2011 年時法尼烯產量達到 600-900 萬升,2012 年產量達到 4000-5000 萬升。公司在巴西安裝了 2 個 20 萬升級別的發酵罐,此后又建設了第二座大規模工廠。但是在量產時發酵儲罐出現了酵母菌死亡的現象,轉化率較低,規模化生產出現瓶頸。2013 年時產量僅有 400 萬升,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燃油需求。

而給予 Amyris 能源項目致命一擊的是國際油價,2010 年左右美國頁巖油革命導致油價下跌,生產法尼烯的成本不具優勢,導致項目最終破產。

而當時 Amyris 營收的 " 另一條腿 ",青蒿素,也沒能解決量產問題。青蒿素合成過程復雜,成本仍然偏高,目前只是作為傳統提取方式的一種補充,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提取法。

能源項目破產后,Amyris 轉向日化產品原料的生產,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角鯊烷。這是公司的第二次方向選擇。

在生物柴油的項目上折戟后,Amyris 便將發展的重心轉向以法尼烯作為平臺型化合物,延伸生產其他化合物分子的策略。2016 年,Amyris 退出生物燃油、潤滑油、聚合物塑料、清潔劑業務,并將公司業務轉型聚焦于化妝品、香料、醫療保健與食品板塊,生產維生素 E、角鯊烷、大麻素、紅沒藥醇、甜味劑等。

Amyris 此次轉型的方向是正確的。從往期財報數據上可以看到,Amyris 轉型化妝品市場其實已經獲得一線轉機,產品收入持續高速增長。Amyris 的收入主要來自可再生產品、許可和特許權使用費、捐贈和合作收入三個方面,其中產品收入增速最為明顯,2018 年至 2022 年產品收入由 3360 萬美元增加至 2.22 億美元。

用合成生物技術來制造這些高價值原料,有一些天然的競爭優勢。正如 Amyris 的 ESG 報告所介紹,Reb M 是提取于甜菊作物的一種低卡甜味劑,但是甜菊中的 Reb M 含量極低。Amyris 用技術手段實現了直接用蔗糖生產 Reb M,在原材料種植上可以節省 7/8 的土地。

更具環保色彩的是 Amyris 合成的角鯊烯。傳統上,角鯊烯要從鯊魚肝臟或橄欖油中提取。而 Amyris 的合成生物路線可以用蔗糖為原料制作角鯊烯,可量產,且極大避免了工藝對生態資源的依賴。據 Amyris 自己測算,公司的合成生物工藝每年可以避免 270 萬條鯊魚被殺害。

Amyris 公司生物合成角鯊烯(圖片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這是很實質的可持續競爭力。

恒州博智調研發布的《2022 年全球角鯊烷(烯)行業調研及前景分析(簡報)》顯示,Amyris 是全球最大的角鯊烷供應商,占據了 41% 的市場份額。

但是 Amyris 并不滿足于只做原料,公司決定進軍消費者市場,而這也成為拖垮 Amyris 的致命決策

2022 年 Amyris 在消費品領域投入巨額資金,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公司的消費品業務營收,但是受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公司也蒙受了巨額虧損,消耗了大量現金。公司的銷售費用在 2022 年大漲 91%,從 2021 年的 2.578 億美元漲到 2022 年的 4.93 億美元。

據了解,在申請破產重組前,Amyris 旗下已經擁有約 14 個不同類別的品牌,囊括純凈美妝、香氛和健康三個方向。

被消費品業務拖垮的財務狀況

2022 年可以說是 Amyris 被葬送的一年。

2022 年財報顯示,Amyris 總收入為 2.69 億美元,而 2021 年為 3.41 億美元,同比下降 21%。

分部來看,可再生產品收入增長 49%,達到 2.223 億美元,原因是消費品收入增加了 8490 萬美元(增幅 92%),但原料收入減少了 1230 萬美元(降幅 21%)。

2022 年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下降 81% 至 3240 萬美元,主要是由于 2021 年公司向帝斯曼出售了某些法尼烯技術的知識產權許可,取得了 1.496 億美元的收入,以及將 Reb M 甜味劑相關知識產權授權給 PureCircle (譜賽科)取得的 1000 萬美元收入,這些收入在 2022 年未能續期。

圖片來源:Amyris 財報

收入下降的同時,成本卻在暴漲。由于可再生產品收入相應增加 49%,加上原料制造投入成本增加以及消費品的貨運和物流成本增加,2022 年產品銷售成本增加 67%,達到 2.58 億美元

除了產品成本暴漲,公司的銷售費用也大漲 91%,從 2021 年的 2.578 億美元漲到 2022 年的 4.93 億美元。

這兩項暴漲的費用把公司的總成本和運營費用直接拉高了 61%,從 2021 年的 5.19 億美元飆升至 2022 年的 8.38 億美元。

兩相疊加,營業虧損從 2021 年的 1.776 億美元進一步擴大至 2022 年的 5.689 億美元。

雖然 Amyris 打從成立以來就沒盈利過,但是這樣的虧損還是創下了歷年之最。虧損的另一方面是 Amyris 極為緊張的財務狀況。公司管理層在財報中表示,預計 2023 年將繼續出現虧損和負現金流。

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的營運資金為 8080 萬美元,累計赤字為 29 億美元,非受限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6440 萬美元。而公司債務工具應付本金總額為 9.23 億美元,其中 1.287 億美元要在一年內償還。然而,這 1.287 億美元中的 5000 萬美元是關聯方債務,可以每股 3.00 美元的價格轉換為公司普通股。

雖然如此,Amyris 的在手現金仍然難以覆蓋短期債務,公司的現金流岌岌可危。

現在看來,2022 年成為 Amyris 的滑鐵盧。公司在這一年大舉進入消費品行業,一口氣推出了 8 個品牌。這也導致了公司一系列成本費用猛增,加劇了巨額虧損。

2022 年 Amyris 在消費品領域投入巨額資金,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公司的消費品業務營收,但是受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公司也蒙受了巨額虧損,消耗了大量現金。公司的銷售費用在 2022 年大漲 91%,從 2021 年的 2.578 億美元漲到 2022 年的 4.93 億美元。

另一方面,在巴西投資設廠也導致巨額現金支出,燒錢之上再燒錢,直接導致了公司在手現金大幅下跌。

圖:Amyris 的巴西工廠,在巴西建廠的原因在于巴西是甘蔗產地。| 圖片來源:Amyris

Amyris 公布的最新 2023 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其經營形勢依舊呈下滑狀態。一方面,Amyris 連續七個季度保持增長的消費者收入同比下降,管理層將此歸咎于缺乏營銷支出。

更加令人不安的還是公司的現金流問題,2023 年一季報賬面現金由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 6443 萬美元下跌至 1124 萬美元。

綜合來看,在消費品領域的激進擴張與巴西設廠的巨額投資拖垮了 Amyris。

巨頭倒下的迷思:合成生物行業兩大底層難題何解?

在政策,技術等因素的推動下,合成生物作為近幾年風口賽道,投融資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一個新興的市場,孕育無數機會的同時也難免伴隨著諸多問題,Amyris 多年曲折發展背后的問題也是行業共性問題。中金公司發布的合成生物研究報告指出,選品、工藝放大是合成生物公司的兩大核心難題

一般來說,"選品" 需要關注生物合成的產品是否具有成本優勢、工藝優勢、質量優勢,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擁有較大的市場體量。和其他的產品生成路徑相比,合成生物手段是否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或者較之其他手段質量有顯著的提升。

例如,對于 Amyris 來說,合成青蒿素和生物柴油都是選品上的失誤。而生物合成領域的另一家明星公司 Zymergen 也在選品上踩了坑。2021 年 8 月份,Zymergen 因核心產品 " 暴雷 " 導致股價下跌。原因是公司對核心產品、用于制造折疊屏的生物合成材料 Hyaline 進行了短期市場機會的評估,評估結果顯示該產品預期市場較小。

另一方面,"工藝放大" 過程中需要考慮發酵規模、轉化率、生產成本、質量穩定性、能耗、碳排放等因素。

遺憾的是,目前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不少初創企業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他們往往太注重自身科研成果的延伸落地,而忽略了實際市場需求。如此一來,必不可免會承擔固定選品的風險。

在這兩個方面,一些初創公司對于可持續原料的競爭力與溢價盲目樂觀。企業關心技術,而市場上投資者更關心盈利。合成生物企業需要認真調研、測算產品的市場規模、下游需求、增長潛力、替代比例等,只有成本具有優勢才能具備市場競爭力。

當一家又一家合成生物技術公司倒在量產這一關,這也意味著合成生物技術并不能盲目樂觀。考慮到生物技術本身較為復雜的特性,能不能跨過量產關,還需要時間和巨額資金投入。

合成生物技術確實具備改變世界的潛力,但是能真正改變世界的,是能夠量產合成生物產品的流水線。只有強大的量產能力將合成生物產品的價格打下去,真正改變世界的時刻才會到來。

感謝您的閱讀。ESG 從業者或對此有興趣的研究者、投資者,歡迎掃描下面二維碼,申請加入我們社群。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