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賺錢深圳花 " 的背后:香港消費失去的五年
文 | 灣流經濟評論
注意看,眼前這幫人不是淘金客,而是去深圳逛吃逛吃的香港人:
【資料圖】
這過關的人流量,比廣州的死亡三號線還恐怖。
周日晚回香港,又是人山人海。
來源:小紅書用戶夏哈哈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據,最近的周六(8 月 19 日),香港居民出境達到 35.59 萬人次,是內地居民入境(15.23 萬人次)的 2.34 倍。人數最多的兩個口岸——羅湖和落馬洲支線,香港居民出境人次更是內地居民入境的 3.11 倍。
數據來源:香港入境事務處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成為深圳一日游特種兵。有位香港的網友曬出了自己 12 小時極限深圳游:
早上 10 點從香港出發;
11 點去 gaga 吃 Brunch;
12 點去做美甲,還特別強調一兩百元就能做到自己喜歡的款式;
1 點半去鹽井巷吃川菜,而且還很專業,直接去吃川菜的代表自貢菜;
3 點半去喝咖啡,不是滿大街的星巴克、瑞幸,而是韓國人開的小眾店;
5 點去做 SPA;
6 點半吃的晚飯,就不是普通的川湘菜、潮汕火鍋,而是高端的廚師發辦 ( Omakase ) 。人均兩三百,已經是極致性價比了;
8 點去做面部護理和睫毛;
9 點準備回香港;
10 點到家。
來源:小紅書用戶升級打怪的 SS
這位香港朋友也說了,雖然別人認為深圳無聊,但她看中深圳服務行業物美價廉、服務態度好。
另外一位香港網友則簡單多了,直接拎了 500 多塊錢的周黑鴨回去。粗略算一下:一盒鴨翅 25 元左右,一盒素菜 15 元左右。保守估計,這人應該拿了 30 盒左右的周黑鴨。
別說女生了,壯漢拎得都手疼。
來源:虎嗅網友臭友 Cceq4難怪有網友說:
香港賺錢,深圳花。
如果說香港人反向購物圖的是性價比、新鮮好玩,那么,深圳到香港的反向代購,則表明內地消費方式已經融入香港,甚至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有媒體采訪了從事反向代購的年輕人。他表示,最開始只是想賺回一點來往港深的交通費,但香港人的需求太過旺盛,最后自己還能小賺一筆。剛從事代購,他便在網上發帖,一小時內就有三五人咨詢下單。
有人還討論過,香港一杯珍珠奶茶大概需要 30 元人民幣。深圳一杯 1 點點只要 15 元(還是大杯)左右,即使算上 10 元代購費,也比在香港劃算。而且內地的奶茶不僅便宜,還更好喝。
剛開始,反向代購還局限于鮑師傅、喜茶、瑞幸咖啡這類小件商品,后來有香港的朋友開始找人代購海底撈火鍋。提前幾天下單,提貨當天代購在深圳采購,下午送到,晚上開吃。菜品當然是新鮮的,蔬菜上還有幾滴晶瑩的露珠。
雖然 " 來了就是深圳人 " 被網友玩壞了,但不妨它再被玩一次:
來不了,就找深圳人代購!
01 被拼多多們打敗的香港代購
有人說,反向購物就像淄博燒烤一樣,是大疫過后眾人釋放情緒的出口,但細數近些年的種種跡象,會發現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
內地,已經從多方面完成對香港零售業的彎道超車。反向購物熱,僅僅是超車后產生的一個現象而已。
首先是價格上的秒殺。
不知有多少人還記得港版 iPhone?80 后、90 后或許印象深刻,00 后聞所未聞。
十年前的內地大學宿舍里,大家最羨慕廣東的靚仔,因為他總能在每年的 9 月、10 月前往香港,帶回最新的 iPhone。當年一部 " 超前、空前 " 的 iPhone 5s,首次使用的指紋解鎖、當時最先進的處理器、第一次用上黑白顏色之外的土豪金(香檳金)……像是《功夫》里鱷魚幫大佬發出的吶喊:" 還有誰!!!" 讓人直呼牛 X!!!
剛開始,內地還不是 iPhone 的首發地,香港是。于是,為了能第一時間用上最新款,一臺五六千元的手機,能被黃牛們炒到一兩萬;
后來,大陸成了首發地,但因為關稅和匯率,港版 iPhone 比內地便宜不少,很多人還是買港版;
再后來,百億補貼來了,匯率差又變小了,港版 iPhone 優勢不再,年輕人涌入拼多多,一邊擔心配件調包,一邊直呼 " 安全下車 "、" 真香 "。
以丐版 iPhone 14 128g 為例,大陸官網發售價是 5999 元,香港是 6899 元,折合人民幣 6397 元(2023 年 8 月 25 日匯率)。也就是說,港版比國行貴了 400 元。如果是在電商平臺,特別是百億補貼,價格差距還會更大。
不僅是手機,如今的 SK-II 神仙水、蘭蔻小黑瓶、蘿卜丁口紅……哪個不能在百億補貼買?去香港,耗費精力、路費、住宿費不說,商品價格還更貴。如果沒有積分和促銷活動,價格能頂天。
難怪網上有人說,不少香港人還專門跑到深圳取快遞。看來還是價格得人心啊!
02 漂亮美甲打敗維港晚風
價格之外,服務體驗是內地的第二把刷子。
先說線下。
雖說深圳是美食的荒漠,但作為湖南人的精神省會,這地方的湘菜絕對正宗。再加上近些年內地餐飲品牌急速擴張,無論是遇見小面、大師兄這類快餐品牌,還是海底撈、阿強家這類正餐連鎖品牌,都已在深圳密集布局。更別說茶顏悅色、瀘溪河這些乘著國潮的東風、挖掘到流量密碼的品牌,已經紅得發紫。
反觀香港,雖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但這里不少中餐店都誕生于本土。去一家油尖旺的川菜夫妻店,老板可能用地道的香港話告訴你,他的爺爺輩就來這里賺英國佬的錢啦!
近些年,也有內地的連鎖品牌餐飲打入香港,但因為疫情等原因阻隔,香港人的記憶,還停留在 2017 年進駐油麻地的海底撈、2018 年沙田的喜茶。
于是,關口的閘門一開,對美食的向往就像咆哮的江水,涌入深圳。時隔三四年后再次見到深圳的餐飲,香港人或許真會連呼 " 哇塞 "。
來趟深圳,不能吃個飯就打道回府吧?于是,美甲、SPA,甚至路邊彩票亭的生意都好到爆。
難道香港沒有美甲店嗎?肯定不是,但誰讓深圳又便宜又好看呢?
以往在香港,維港晚風,配上一杯 Mojito 是朋友圈必備的素材,但仔細想想,獨一無二的美甲又何嘗不是呢?
再說線上。
美團、餓了么燒了無數輪錢,外賣行業已經卷上天,香港還沒有發達的外賣網絡;
李佳琦紅了好幾輪,但在香港只能一邊試口紅,一邊看柜姐臉色;
內地直播賣貨已經開啟 " 男色時代 ", 椰樹開了美男脫衣秀的 " 好頭 ",無數商家質疑椰樹,理解椰樹,最后成為椰樹。胸肌、腹肌、背肌開始霸屏。你說香港?這方面好像不發達……
在內地消費,買到的快樂不是一點半點。
03 天貓國際打敗奶粉代購
如果說價格、體驗是隔靴撓癢,那么,品質升級就是對香港零售業最大的打擊。
以往過關,內地人不帶兩罐美素佳兒回來,心里總不踏實,但這些年已經大可不必。電商巨頭出海多年,海外布局日益完善,搶產地、搶市場、搶用戶,海外商品供應鏈也日益完善,方便消費者海淘只是一件不大的附屬品。現在,內地人可以輕松在電商平臺購買港版的美素佳兒。
美素佳兒只是一個縮影,表明最具消費力的中產階級,有可能擺脫香港高品質產品的依賴,轉而在家吹空調等快遞。
還有最開始提到的手機行業,也在發生巨變。2013 年二季度,三星一統江湖,市占率高達 18.3%。當時的蘋果雖然只能用聯通 4G 網絡,但仍有不少人愿意為科技感和設計半夜排隊搶購。三星、蘋果的設計,一直被國產手機學習。
但到了 2023 年,國產手機已經占據了市場幾乎全部份額,唯一的國外品牌蘋果,市占率只有 15% 左右,三星更是不見蹤影。國產手機引領設計潮流也已經不足為奇了。數據來源:IDC手機之外,手機之外,奶粉、化妝品等內地人常去香港掃的貨,也逐漸被國產品牌替代。
此前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國產奶粉跌入谷底。2017 年,有位母嬰店老板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其門店進口奶粉品牌占比高達 82%,國產奶粉僅占 18%。國產奶粉品牌痛定思痛,在安全、配方、奶源等方面不斷改進。終于到了 2020 年,國產奶粉市場份額達到 53%,首次超過外資品牌。尼爾森去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奶粉市占率 5 強中,已有 3 家變成了國產品牌。
國產化妝品也在逆襲。2021 年,我國彩妝市場前兩名均是國產品牌——花西子和完美日記,市占率分別為 6.8% 和 6.4%,均較 2017 年提升超過 6 個百分點,并超過了迪奧、歐萊雅、YSL 等國際大牌。
所以說,香港人反向購物,不僅僅是性價比那么簡單……
04 香港消費失去的五年
內地消費反向超越的另一面,同時也伴隨著香港消費失去的五年。
首先是香港的收入領先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受失業率上升、宏觀經濟衰退導致減薪等方面的影響,2020 年,香港家庭月收入大幅下跌 6%。疫情過后,香港人的收入水平仍未明顯改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 2-4 月期間,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是兩萬港幣,相比于今年一季度還低了 300 元。
收入的下滑,以及疫情受困,也讓香港本土消費從巔峰墜落。
今年 1-5 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額均不及 2019 年同期水平,1 月的跌幅最大,達到近 1/4。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受經濟波動和疫情防控影響,近五年,香港入境游客人數從 2019 年開始驟減,2021 年跌入谷底。伴隨而來的,是香港零售總額的下跌。2018 年,香港零售總額達到頂峰,在 5000 億港幣左右,隨后開始下跌,到 2020 年谷底時只有三四千億了。
圖源:普華永道普華永道在 2 月時就分析,今年香港零售總額估計增長 13%到 3950 億港幣左右,但由于經濟不確定性等原因,零售市場想要恢復到 2018 年那樣的高峰水平,可能還需要 5-10 年。
也就是說,香港走過失去的 5 年,可能還需要 1 個甚至兩個 5 年才能治愈。
拆解零售總額數據后會發現,各品類銷售額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部分品類如珠寶、鐘表和貴重禮品類、藥品和化妝品類幾近腰斬。
奢侈品及其相關行業方面,真可謂風水輪流轉。據統計,瑞士鐘表全球前 3 大出口市場,在 2018 年還是香港、美國和中國內地,到了去年則變成美國,其次是內地,接著才是香港。而且隨著各奢侈品牌戰略定位改變、香港與內地商品價差縮小、內地電商渠道發展迅猛等原因,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關掉香港的店鋪,轉戰內地:
2020 年,PRADA 關閉在香港最大的旗艦店;
2021 年,LV 關閉了銅鑼灣時代廣場的精品店;
2020 年到 2022 年,周大福關閉了 15% 的香港店鋪,扭頭在大陸新開 3100 多家店,門店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這么一來,去年,香港從全球 " 租金最昂貴的商業街道 " 榜首位置跌落。
奢侈品之外,就是藥品和化妝品零售額跌幅最大了。來看香港美妝店巨頭莎莎國際的數據:
受疫情防控影響,莎莎業績影響非常大,于是公司開始自救——
縮減門店,從 234 家減少到 186 家;
削減銷售成本;
優化庫存管理,減少存貨周轉天數……
結果呢,2023 財年,莎莎國際實現營業收入 35 億港元,同比增長 2.6%。但如果去除香港會計準則第 36 號所確認的零售店鋪資產減值撥備 ( 包括使用權資產及物業、機器及設備 ) 、各地政府發放的疫情相關補貼、臨時租金減免等,莎莎國際年內仍是虧損狀態。可見疫情大考和復蘇的艱難。
另一家化妝品店——卓悅,更是泥菩薩過河。
其營業收入從 2017 年的最高點 19.35 億港幣下跌到 2020 年的 5.39 億港幣。為了自救,2020 年,卓悅把自己位于荃灣的集團中心總部賣了,并在之后出售了位于荃灣、元朗、旺角等商業區的多家店鋪。結果呢,到了去年,公司營收只剩下 1.86 億港幣了。
即使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餐飲行業,也深受暴擊。以香港兩大茶餐廳品牌太興、翠華為例:
去年,太興營業收入 26.8 億港幣,同比減少 15.7%,轉蝕 4320 萬港幣。
翠華控股的日子更不好過。2023 財年,翠華控股營收 8.46 億港幣,同比下降 14.9%。報告稱,疫情影響是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翠華的業績從疫情前就已經開始急速下墜了。2020 財年到 2022 財年,翠華控股虧損分別為 3.17 億港幣、1.24 億港幣和 1.18 億港幣。2023 財年扭虧為盈,凈利潤為 6057.8 萬港幣,但人家是賣物業換來的。
深圳與香港,無形中已經互換了身份。
參考資料
格隆:深圳,正被香港人擠爆
深圳微時光:香港代購,不 " 香 " 了
深圳微時光:抓娃娃、刮彩票、一天四杯奶茶…香港人的北上打卡攻略,看呆深圳人
時代周報:深港 " 反向代購 " 潮:一天賺四五百,跨境跑腿或面臨罰款風險
三聯生活實驗室:深圳人的 " 反向代購 ",拯救了多少香港白領
霞光社:內地新消費,復制到香港
每日 . 人物:當直播賣貨進入 " 男色時代 "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奢侈品市場洞察:" 重塑客戶價值,實現可持續增長 "
工商時報:香港零售恢復高峰恐須 10 年
智通財經 APP:香港零售業 " 回春 ",莎莎國際扭虧為盈下暗藏 " 冰與火 "
財華社:淪落到賣物業度難關!昔日茶餐廳大佬翠華控股黯然失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
" 香港賺錢深圳花 " 的背后:香港消費失去的五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灣流經濟評論注意看,眼前這幫人不是淘金客,而是
-
花 58 億收購滴滴汽車業務,小鵬圖什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極客公園,作者|周永亮,編輯|靖宇「牽手」大眾
-
兩部門: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政策至2027年底
8月28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
-
上海家化發布2023半年報: 業績企穩回升 Q2實現恢復性增長
8月28日晚間,上海家化(600315 SH)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
-
凈利潤虧損1.23億元!富邦華一銀行上半年業績下降 貸后管理有待加強
近日,富邦華一銀行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行雖然
-
數說“拆A潮”:126家分拆子公司勇闖A股,近兩成已無緣IPO
來源|時代商學院作者|陳麗娜編輯|孫一鳴近年來,分拆上市成為A股市場的
-
北京275所受災學校將如期開學
所有受災學校清淤、消殺、房屋安全鑒定等工作均已完成,受損設施設備、
-
“聽民意 解民憂”第九季活動8月29日繼續
上午9:30至10:30,東城區負責人將值守12345熱線,受理本區群眾意見建
-
九陽熱小凈凈水器:用太空科技,為一杯干凈好喝的水保駕護航
雖然從小就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很多時候不會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
沒開業就賺進 1000 萬,又一零售巨頭來跟盒馬山姆干仗了
文|天下網商8月26日,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開市客)中國第五家門店
-
量化大佬 2.85 億買房!1300 平米豪宅曝光
據阿里拍賣平臺,8月28日上午上海市一棟豪宅以2 8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
-
胡錫進:為何一系列經濟振興措施來了,市場信心還有些沒跟上?
經濟疲軟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挑戰,重振經濟雄風也應是我們當下和今后一段
-
今日線性電源行業股價分析(8月28日)
今日線性電源行業股價分析(8月28日),以下是南方財富網為您提供的線性
-
江蘇鹽城一鄉鎮遭遇雷暴大風天氣 致5人輕傷
28日凌晨,江蘇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遭遇雷暴大風天氣,致當地105
-
人壽保險意外險365元怎么樣?怎么賠付的?
人壽保險意外險365元是一款針對意外傷害的保險產品,它為被保險人提供
-
人壽的重疾險哪種好?值得買嗎?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兩種類型的重疾險,一種是定期重疾險,另一種是終身重
-
摩旅買什么意外險?摩旅意外險多少錢?
摩旅意外險的價格因保險公司、保險類型和保險金額等因素而異。一般來說
-
社保報銷意外險需要什么材料?需要什么手續?
1 保險合同:首先,我們需要提供購買社保報銷意外險的保險合同。這是保
-
重疾險保障期限買多少年合適呢?一年多少錢?
重疾險的保障期限一般有10年、20年、30年等多種選擇。選擇保障期限時,
-
江浙滬盈利拼不過四川 元祖股份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老字號元祖股份(603886 SH)盈利能力持續下滑。近日,元祖股份披露了2
-
正榮地產上半年歸母凈虧14.64億元 融資成本同比大增超七成
正榮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正榮地產,6158 HK)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
-
人身意外險和重大疾病險哪個好?有什么區別?
需要根據個人的需求和實際情況來決定。如果你的工作或生活環境比較危險
-
環衛工人購買意外保險怎么報銷?一年多少錢?
環衛工人購買意外保險后,一旦發生意外傷害,需要及時進行報銷。具體的
-
發燒算意外險嗎?包括哪些意外?
發燒并不屬于意外事故的范疇。發燒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通常由感染、炎癥
-
平安意外險買哪種劃算?怎么買?
首先,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情況來確定保額。保額是指保險公司
-
公共意外險是什么意思?怎么賠付?
公共意外險是指在公共場所發生的意外事故所提供的保險保障。公共場所包
-
健康、數字生活生態多產品爆發增長,眾安在線上半年總保費144.63億元,同比增長37.5%
8月28日,眾安在線(6060 HK)發布2023年中期報告,眾安秉承“以科技驅
-
凌雄科技上半年營收8.22億元 持續穩健經營凸顯韌性
2023年8月28日,中國DaaS(設備即服務)行業第一股凌雄科技(02436 HK
-
福特稱對電動汽車計劃充滿信心
福特稱對電動汽車計劃充滿信心福特稱,當前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6年使其
-
江山股份:擬1.76億元收購南通聯膦67%股權
江山股份8月28日公告,公司擬收購上海武進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武
精彩推薦
閱讀排行
精彩推送
- HICOOL訪談|EBANX中國區業務主...
- 興齊眼藥上半年凈利8775.5萬元 ...
- 洋河接盤泛海系,當信托公司股東...
- 綠城中國上半年合同銷售同比增加...
- realme 三款越級新品發布:真我...
- 數千章魚扎堆“深海花園”之謎解開
- 消息稱為降低成本,臺灣驅動芯片...
- 韌性極高的新型玻璃問世 網友狂...
- 房地產行業兩級分化:房企全員抖...
- 樓市等待復蘇,廣州已在研究“房...
- 3 萬應屆生涌入比亞迪
- 面對史詩級利好,A 股“開盤即...
- 廣州最后一家門店突然關閉,家樂...
- 滬光股份:2023年半年度凈利潤約...
- 支付寶里的增額終身壽險怎么樣?...
- 人員補充意外險有必要買嗎?和車...
- 買意外險需要結婚證嗎?需要哪些...
- 溜冰摔骨折屬意外險嗎?溜冰摔骨...
- 泰康增額終身壽險好不好?有幾種?
- 中手游H1增收增利,同比扭虧為盈...
- 成都車展價格暗戰:新車放低身段...
- 原董事長伙同他人挪用資金超億元...
- 瑞豐銀行上半年非息凈收入增長53...
- 集采類種植牙單價降至6000元,“...
- 45個月,交付突破45萬輛,理想汽...
- 滴滴向小鵬汽車出售智能電動汽車...
- 領克08首臺量產車正式下線
- 新華全媒+|HICOOL2023全球創業...
- HICOOL訪談|Key2enable首席戰略...
- 8月30日起來華人員無需進行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