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海航集團財務公司獲批解散,新規落地后今年至少 7 家同類公司出清

2023-08-31 12:11:32來源:ZAKER財經  

財聯社 8 月 31 日訊(記者 彭科峰)8 月 30 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發布信息稱,同意解散海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應立即停止一切經營活動,將金融許可證繳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并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辦理相關手續。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隨著《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落地,集團財務公司相關風險正在加速出清。年內至少已有 7 家集團財務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解散。

年內至少 7 家集團財務公司解散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海航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前三大股東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海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 33.25%、25%、22.06%。作為昔日聲名大噪的 " 海航系 " 公司的核心成員,隨著海航集團的易主,本次獲批解散也在情理之中。


【資料圖】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多次發生過集團財務公司獲批解散的情況。

1 月,中冶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獲批解散。

2 月,北大方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進入破產程序。

4 月,監管部門批復同意寶武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吸收合并馬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并設立馬鞍山分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馬鋼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解散。

6 月,監管部門發布兩則批復公告,同意解散渤海鋼鐵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和天津物產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7 月,監管部門發布信息稱,同意山東能源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兗礦集團財務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完成后,兗礦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解散。

如果加上本次海航集團財務公司解散的最新案例,則年內被監管部門同意解散的集團財務公司已達 7 家,其頻率接近 " 一月一家 "。

專家稱集團財務公司應注重自身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

" 海航集團的重組延續多年,如今財務公司解散,意味著海航系耗時兩年多的風險化解已經基本結束。" 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022 年 11 月 13 日,原中國銀保監會修訂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明確一家企業集團只能設立一家財務公司;重新劃分業務類別并實施分級監管;增設了監管指標和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加強公司治理和股東股權監管;并且完善風險處置和退出機制。顯然,隨著新規的落地,今年解散的財務集團公司有明顯增加。

宋清輝認為,過去部分財務公司被大股東操縱的現象非常嚴重,一些大股東利用其實控地位將其財務公司變成自身 " 小銀行 ",一些集團財務公司也被曝光過存在關聯交易、轉移資金,甚至虛構營業收入的現象,因此加強監管是必然之舉。在強監管的背景下,未來或會有更多不合規的集團財務公司解散或者破產,財務公司將提前進入 " 嚴冬期 "。

" 未來,集團財務公司這種非銀行金融機構應更加注重自身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做好合規經營,以保持行業領先的競爭優勢。其定位應牢牢堅持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宗旨和目的,并促使企業在資金管理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逐步轉變,以實現內部資源的最優配置,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宋清輝最后表示。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