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業掀開“十四五”新篇章 支持數字商業街區建設
北京商業掀開“十四五”新篇章,釋放更多政策利好。2月8日,在2021年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閆立剛表示,2021年預期北京市場總消費增長7.5%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左右。
立下增長目標,北京將從數字化賦能、傳統商業升級、品牌消費等多元角度推動商業提質升級。閆立剛指出,深化消費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環節。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打通內循環堵點。
◆支持數字商業街區建設
傳統商業在與數字化的結合中將受益良多。閆立剛表示,2021年,北京將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倡導智能消費,拓展社交電商、網絡直播賣貨、云逛街等消費新體驗。
與此同時,北京市還將深入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鼓勵推廣新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帶動更多商貿流通企業、老字號企業創新轉型。北京的餐飲業也將探索數字化轉型路徑,推動餐飲商戶開展經營管理、營銷推廣、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改造。
消費渠道也將“反哺”技術創新。在近日舉辦的2021北京商業品牌大會上,閆立剛提到,北京市將利用消費市場為科技創新提供需求空間和應用場景,深挖市場需求,倡導智能消費,以需求牽引供給,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現市場價值轉化。
北京市還將支持數字商業街區建設,幫助傳統商場數字化轉型,增強實體商業和數字商業融合,加強消費場景智能化運用,強化消費體驗、展示和服務功能,支持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無人超市等新業態布局,并鼓勵連鎖超市企業進入社區布設自提點。
科技加碼、體驗升級,也為實體商業帶去更多資源。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吳裕泰的北新橋店、王府井店相繼進行數字化升級。在新模式上,以上門店應用了PC秤和自助購一體機,改變了以往先開票再交錢后取茶的結賬方式,提高了顧客的結賬速度,節約了排隊時間。
◆“一店一策”改造擴圍
會上透露,北京市將實施商業設施提質行動,同時制定實施“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其中,優化商業設施,研究在京東北、京西北、京西、京南、京東地區規劃區域消費中心;有序推進昌平回龍觀龍澤、通州環球影城等商圈建設,完成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22個傳統商圈改造任務,研究新一輪商圈改造提升計劃;持續推進15家傳統商場“一店一策”試點企業的升級改造,將購物中心、專業專賣店納入“一店一策”改造范圍;完成王府井步行街國家級示范步行街評估,啟動前門大柵欄國家級改造提升步行街試點工作。
未來,在加快推進商業領域城市更新方面,北京將加大“一店一策”試點范圍,業態從百貨擴至購物中心、專業店等。北京商報記者在持續走訪中發現,北京有部分購物中心的樓層布局、品牌以及硬件設施已經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步伐。例如在硬件方面,母嬰室、停車場、衛生間等設施的質量好壞決定了消費者在場內消費感受的好壞。而在服務上,大多購物中心仍以賣貨為主要功能,是否擁有高頻次的互動活動、會員服務、體驗消費項目也影響著消費者到場的次數。而此類需要改造的購物中心,多為社區購物中心和一些老城區的購物中心。
據悉,截至目前,長安商場、王府井百貨大樓基本完成改造,賽特碧樂城、順義國泰已進入閉店改造階段。下一步還將優化落實朝陽區CBD、三里屯、昌平龍德、石景山今鼎、平谷萬德福、延慶八達嶺等6個商圈的改造提升方案,力促王府井步行街硬件設施、商業業態提質增效。
除了傳統的購物中心、專業店需要提質外,傳統商業街也是北京加快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務。據了解,前門大街將加快調整的步伐。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前門大街一直堅持“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的定位,并根據定位展開招商。接下來,前門大街將嘗試引入具有創新能力、吸引年輕人的老字號,并在開設體驗店、老字號時符合前門大街整體調性。同時,為了加強與本地人之間的黏性,前門大街將加大后街資源的開發。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今年更多體驗類業態將開門迎客。
有商業街區研究領域的專家指出,過去的商業步行街多以滿足消費者購物需求為主,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電商的崛起,商業步行街的功能被逐漸分流,需求頻次被逐日降低。但是,大多數商業步行街擁有優越地理位置和知名度,若是通過增加改造升級提升檔次,引入更多元的消費業態,就會擴大消費者輻射范圍。同時,核心位置的商業街區是城市經濟制高點,所以此類業態的蓬勃發展對于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多元業態滿足消費需求
傳統商圈及商場的改造一直在不斷推進,而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消費需求。過去五年,北京編制實施了《北京市商業服務業設施空間布局規劃》,推動商業設施升級,在商業調整的同時,北京開展促進新消費引領品質新生活行動,啟動“北京消費季”促消費活動,創新發放電子消費券,實施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培育了一批“夜京城”消費新場景。支持線上線下一體化消費新模式,網絡直播等新業態得以快速發展。據悉,僅在“北京消費季”中,全市近8萬家商戶參與,財政補貼金額累計達9.15億元,拉動杠桿14.8倍。
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富均指出,綜合性傳統商圈升級改造,應基于當前新時期消費需求,注重需求側的改革,在供需兩端發力,培育高標準、高品質的消費示范區。隨著北京整體城市疏解功能的影響,一些傳統的商圈受沖擊影響比較大,對于這類商圈應當適應現在的城市疏解功能的需求,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消費能力。
多元消費,數字化能夠更好地助力傳統項目改造升級。在王富均看來,在一些擁有歷史性的傳統商街上,例如王府井、前門等商業區域應推行文化消費,只有把北京文化資源融合到商圈內,才能構建消費的新模式。同時,借助一些智能化的數字服務也能拉動消費體驗,例如智慧停車、會員服務等。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在現在商業項目都大體量的背景下,很多社區購物中心還具有很大的潛在挖掘能力。因為此類業態親近社區,輻射半徑小,往往此類項目消費者抵達更加方便,能夠容納多元化的消費種類,滿足城市消費者的服務需求。不過,在傳統項目轉型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項目不能只是簡單的業態模塊堆積,也不是簡單業態的組合,而是需要專注于一些可以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互動的元素和業態,滿足消費者情感歸屬功能。
◆開啟品牌首店服務“綠色通道”
新消費賽道活力充沛,品牌力量依舊。閆立剛提到,北京將實施多元消費培育行動,支持品牌首店,開啟品牌首店服務“綠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選址和推廣,打造全球品牌首發首秀展示平臺,支持各類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落地,開展引進品牌首店首發綜合評價。
首店是品牌商在中國市場或區域市場的首秀載體,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北京市場依舊是國際品牌爭相進入的陣地。去年,北京國貿商圈新引入Yves Salomom北京首店、GABRIELE COLANGELO全球首家旗艦店以及MITHRIDANTE中國首店等。近日,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北京房地產市場回顧及展望》顯示,在“首店經濟”政策的鼓勵下,2020年全年有31個國際品牌首店入駐,其中餐飲類占32%。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出境出行受限,國內的高端消費日漸增長。隨著高端消費回流,直接受益的就是國內的高端購物中心。北京作為國際消費中心,渠道需要品牌來吸引流量,這也為品牌發展帶去了更多機遇。
◆啟動系列“+早餐”計劃
北京還將鼓勵各區發展生活服務業特色小店,引導連鎖超市在社區新建直營門店。實現每百萬人口擁有連鎖便利店(社區超市)300個左右,連鎖化、品牌化、規范化的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
在不斷完善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的同時,北京市也在探索便民商業的新模式。閆立剛提到,北京將探索設立移動餐飲售賣車、智能廂式便利設施等非固定網點。實施早餐提升行動,啟動系列“+早餐”計劃,利用更多便民商業設施和電商平臺,增加和優化早餐服務。此外,提升末端配送集約化水平,鼓勵電商、快遞企業與超市、便利店、社區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等合作開展末端共同配送服務。
事實上,作為一個與居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業態,近年來,北京也在持續加碼基本便民網點建設。社區商業已逐步成為北京市的重點推進工作之一。北京市在延續往年政策支持的連續性基礎上,不斷加大對生活性服務業的政策傾斜。每年通過商業流通發展項目支持便民商業網點建設,促進蔬菜零售、便利店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
數據顯示,自2015年北京率先提出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以來,北京市已累計建設提升蔬菜零售等八大類基本便民商業網點6600多個,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城市社區覆蓋率達到98%。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蔬菜零售等11個行業(業態)的標準規范體系。在連鎖便利店推廣搭載銷售簡餐、非處方藥品、代收洗衣等綜合便民服務項目。推廣規范化社區蔬菜直通車397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北京商業品牌大會上,閆立剛也指出,目前,北京商貿流通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例如,商業設施整體布局職住不平衡、住消不平衡,疫情暴露出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物流體系還不完善,便民商業網點城鄉發展水平不一等,一定程度上會制約國內大循環在本市的暢通運轉。
對此,閆立剛表示,北京將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打通內循環堵點。一方面制定實施北京市農產品流通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推進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建成開業,規范提升10個菜市場樣板,進一步提升生活必需品及應急物資供應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多層次商貿物流節點網絡,支持農產品冷鏈設施建設,推動商貿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智慧化發展。(趙述評 王維祎 劉卓瀾 趙馳)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