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內需支撐作用增強 從供給側發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2021-12-15 15:49:38來源:中國商報網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這為我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指明了方向。

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內需在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22年必須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1.png

我國擴內需有利因素正加速累積。在北京大興薈聚中心,節日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

內需支撐作用增強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而消費和投資是擴內需的兩大引擎。今年以來,在消費與投資的協同發力下,國內需求持續恢復。

近日,第十七屆中國(長沙)國際汽車博覽會落下帷幕,歷時6天的展會共吸引觀眾60.2萬人次,實現了73億元的汽車消費額,共計3.06萬輛車通過車展走向了千家萬戶。

“汽車消費一大亮點是新能源汽車及其帶動相關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累計銷量已近300萬輛,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12月11日晚8點,由江蘇省政府主辦的“蘇新消費 冬季購物節”在蘇州啟動,江蘇全省13個設區市聯動,超12萬商家共同參與。僅50分鐘,活動現場大屏幕上的實時數據顯示,江蘇全省消費支出超25億元。

除了消費領域外,投資也保持總體穩定,結構繼續優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1%;以2019年1月至10月為基期,兩年平均增長3.8%,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10月環比增長0.15%。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穩健。今年前10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7.3%,比全部投資增速快11.2個百分點。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面,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當前,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依然面臨諸多挑戰。”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分析,在需求方面,地產投資增速下降、基建托底作用偏弱、出口面臨放緩風險,且接觸性消費恢復偏慢;在供給方面,疫情沖擊帶來產能恢復與運輸受阻,部分原材料供應及產品交付不暢問題嚴峻;在預期轉弱方面,主要體現為中小微企業投資信心不足,不確定性因素擾動企業預期。

不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指出,“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有利因素加速累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和發展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持續提高我國工業和科技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協調性的必由之路。因為暢通經濟循環,前提就是要提升制造業的供給能力、轉型升級能力、對外競爭力,以及物流效率。”祁海珅認為,有了高質量的生產環節和高效安全的分配流通環節做基礎,企業才能活力足、效益好,消費環節才能從“買得到”向“買得好”轉變,消費潛能也就會被激發出來。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擴內需有利因素正加速累積。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例,目前,北京有關部門、各區政府和經開區管委會共69個單位,以“任務、項目、政策、企業、活動”等五個清單為抓手,協同聯動高標準實施《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其中,重點項目已滾動更新至120個,創新政策已擴充至81項。

作為消費高地,上海著重以首發經濟為商業發展打造新動力,特別是“五五購物節”,為一眾新消費品牌的落地成長提供了絕佳舞臺。本屆“五五購物節”期間,有150余個國際知名品牌和450余個引領性本土品牌發布、展示近3000款當季新品。

此外,農村市場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14293.1億元,同比增長16.3%;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043.9億元,同比增長1.5%。而農村電商火熱得益于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截至今年6月底,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9.2%,行政村通光纖和4G的比例均超過了99%。

“要始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我國有14億人口,其中4億以上中等收入人群,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內大市場,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下一階段,國內需求有望繼續擴大。其中,從消費來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進而提升消費能力,消費升級、消費模式創新的帶動作用也會進一步顯現。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擴大內需,消費和投資兩個輪子都要跑起來,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結合部分發力。

寧吉喆表示,一方面,要著力擴大消費需求。鞏固和擴大基礎性的消費、升級類的消費。要把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相結合,落實好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的相關舉措。擴大信息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商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另一方面,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用好用足、提前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聚焦“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水利交通等重大項目和補短板領域的有效投資。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要加快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科技主導、品牌先行,通過流通主導整合文化旅游科技等產業融合來滿足消費,拉動產業模式變革。包括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開拓文化消費、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等,滿足95后、00后新生代的個性化、體驗性消費需求。

此外,“應持續在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集群等領域加大投入,既擴大短期需求,又增強長期動能。”祁海珅表示,未來,隨著央地支持改善民生、拓展消費需求等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將有力地促進內需穩步恢復,經濟內生動力將進一步增強。

“我國內需市場韌性延續,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不僅能推動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能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伍超明表示。(記者 彭婷婷 文/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