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多措并舉助企紓困 實體經濟繼續加強

2021-12-17 15:19:54來源:中國商報網  

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了11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回擴張區間;1-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7%,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2%……

“我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實體經濟繼續加強,積極變化逐步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未來盡管國內經濟存在壓力,但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韌性強的特點也比較突出。下階段,要持續做好宏觀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機結合,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仍有較好基礎。

積極變化逐步增多

我國系列穩增長政策發力見效,經濟數據積極變化逐步增多。

從供給看,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兩年平均增長5.4%,較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支撐因素主要在采礦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較強,制造業景氣邊際有所改善。

高技術制造業繼續領跑,新動能持續增強。如11月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部制造業7.7個百分點,連續13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長,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加快,經濟中的創新成色更足。此外,國內新產品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如11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2%、27.9%、11.9%。

從需求來看,投資方面,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94082億元,同比增長5.2%;比2019年同期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3.9%。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81027億元,同比增長7.7%。分領域看,1-11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0.5%,制造業投資增長13.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

消費方面,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9%,兩年平均增速為4.4%,前值為4.6%,受疫情反復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小幅回落。不過,從分項數據來看,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等宅經濟屬性消費保持景氣,餐飲、紡服鞋帽等高社交屬性消費回落明顯。

“受保供穩價、助企紓困和結構性政策發力影響,11月工業生產和制造業投資均延續改善,且高技術行業均為主要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成效。不過,地產基建仍在筑底,受疫情拖累消費放緩,轉型陣痛下需求整體收縮壓力仍大。”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有望繼續穩定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

付凌暉表示,這一重要判斷是在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背景下提出的。他認為,下階段,持續做好宏觀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有機結合,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仍有較好基礎。

“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穩定恢復,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付凌暉表示,經濟內需拉動有望增強。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關,明年消費仍大有可為。“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兩新一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有利于增強有效投資的帶動作用。

對于接下來的經濟走勢,伍超明分析,“展望未來,消費、制造業穩定恢復仍需政策加力,同時地產出口回落風險較大、基建托底作用偏弱,預計全年GDP增長約8%,四季度增長3.6%左右。”

消費延續弱修復。伍超明認為,一是消費修復空間仍大,加上逆周期調節力度和促消費政策加碼,將支撐社零總體延續修復態勢。二是近期疫情散發導致消費環境惡化,對接觸型消費恢復產生擾動。三是領先指標國內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特別是中下游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加大,一定程度上導致中低收入群體增收難度增加,或對社零形成一定制約。

多措并舉助企紓困

為了應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市場保供穩價的力度在加大,政府的助企紓困力度也在持續加大。

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形成了階段性幫扶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的“1+2”政策組合拳。通過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靈活精準運用多種金融政策工具等,為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12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確定加大對制造業支持的政策舉措,促進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此外,央行近期推出了全面降準、定向降息、加強匯率引導等措施,財政部也已向省級財政部門下達了2022年提前批專項債額度。

談及接下來的政策走勢,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重心在于調結構與防風險。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明年需要根據跨周期調節理念做好政策銜接。預計貨幣政策將以穩為主,穩字當頭;財政政策將保持積極,提升效能。

“接下來,政策將力度加大、發力靠前、精準有效。”伍超明表示,財政政策方面,預計明年發力前置,基建托底作用將增強;提升效能仍為財政重中之重;新的減稅降費結構性特征顯著,政策精準性將提升;隱性債務監管不放松,保持財政的可持續性。貨幣政策方面,預計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大,明年宏觀杠桿率或有所回升;降準降息均可期,明年上半年降息概率偏大;結構性政策仍為主導,再貸款等工具或繼續加力。此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聯動,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效應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和中長期結構轉型。(記者 彭婷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