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教育部積極推進普惠教育發展 一大批民辦幼兒園將申請改名

2021-12-17 15:25:04來源:中國商報網  

“xx國際幼兒園、xx雙語幼兒園、xx國際托育”……打開點評類網站檢索關鍵詞“幼兒園”可以發現,冠名“國際”“雙語”或英文音譯詞的民辦幼兒園比比皆是。不過,預計明年6月前,這些幼兒園都得向當地相關教育部門申請改名。

12月16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日前由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其中再度提出對民辦幼兒園不規范命名的治理要求:各省(區、市)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范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同時,行動計劃對該項治理提出了明確的整改時間要求:2022年6月前整改完成。

中國商報記者發現,針對民辦幼兒園冠名的管理,近年來在各地教育部門發布的關于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的文件中多有體現,包括要求不得隨便使用與實際不符或易產生誤導作用的“國際”“中華”“中國”“雙語”“藝術”“示范”等字樣。今年10月,吉林長春朝陽區教育局就對16所申請變更名稱的民辦幼兒園進行了審核通過公示,這些幼兒園均將名稱中的“國際”“雙語”“藝術”“英語”“潛能開發”等字樣予以刪除。

河北石家莊一位民辦幼兒園園長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有些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打出“國際”“雙語”等稱號,但與實際并不相符。本次對不合規名稱進行清理,或為避免民辦幼兒園通過命名搞特色化、差異化,誤導家長。根據行動計劃提出的整改時間要求,預計明年6月之前將有大批命名不合規的民辦園申請更名。

實際上,規范民辦幼兒園冠名只是此次行動計劃的步驟之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就行動計劃答記者問時表示,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最薄弱的環節,隨著三孩政策的實施,普惠性資源區域性、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繼續實施“學前提升計劃”。

據了解,行動計劃將從普惠性資源布局、經費投入、師資保障、安全保障、教研改革等多方面對學前教育進行提升,力求補齊普惠資源短板,完善普惠保障機制,全面提升保教質量。到2025年,實現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的目標。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幼兒園保教質量全面提高,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機制基本形成。(記者 王立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