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虎年春節檔票房破60億元 銀幕過剩與內容短缺仍未平衡

2022-02-18 08:39:35來源:大眾證券報   

隨著《長津湖之水門橋》等影片的熱映,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追平疫情前,突破60億元,創下了春節檔電影票房歷史第二紀錄。然而,高企的票價、題材的單一等卻被觀眾集中吐槽。

春節檔票房持平疫情前水平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2月1日-2月6日(大年初一到年初六),春節檔總票房60.35億元,持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場次達到創紀錄的314.3萬場;受疫情影響,上座率有所降低,為30.3%。

其中,大年初一作為首日高峰,單日票房達到14.5億元,隨后回落。票價方面,今年的春節檔票價較往年再度提升,平均票價超過50元,達到52.8元,而2019年及2021年分別為44.7元及48.9元。另一方面,與往年相對平穩不同,今年春節檔的票價表現出了明顯的市場自發調節作用,日均票價由初一的56.1元逐步降至初六的49.5元。

隨著消費的逐步下沉,三四線城市表現出了極大的觀影熱情和增長力。數據顯示,2022年,三線城市貢獻了23.5%的票房收入,較2021年的21.8%增加了1.7個百分點,而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則有所減少,一線城市的票房占比由13.1%降至11.9%、二線城市票房占比由39.9%降至38.9%。

此外,看電影也不再是“二人世界”的專屬,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了獨自觀影或全家一起,今年購票張數為1張的觀眾占比達三分之一,另有22%的觀眾購買3張及以上的電影票。

票價遭吐槽“史上最貴春節檔槽”

雖然在疫情仍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今年的春節檔取得超過60億元的票房令人振奮,然而,高價電影票卻成了眾多觀眾吐槽的焦點。繼去年春節檔票價被廣泛吐槽后,今年春節檔平均票價再創新高,許多有觀影意愿的消費者,因高票價望而卻步。

有網友分享,并不是3D電影的《四海》,在一些縣城的票價突破100元;《長津湖之水門橋》在個別地區達到105元-135元;《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一張電影票票價接近150元。

“本來想全家去看《水門橋》,結果一看票價120一張,全家老小看個電影超過500塊。”南京市民朱女士吐槽道。

中消協近日發布《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監測期內,中消協共收集有關“電影”類負面信息205819條,每日輿情吐槽主要指向票價方面,輿情走勢總體呈兩邊低,中間高態勢,相關負面信息在2月3日(正月初三)達到峰值。

銀幕過剩與內容短缺仍未平衡

除了票價太高遭吐槽,今年春節檔的題材仍缺乏足夠的“合家歡”題材影片。

雖然今年的春節檔電影種類包含了涉及戰爭的主旋律影片《水門橋》、《狙擊手》,涉及“青春成長”題材的《四海》、《奇跡笨小孩》,《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喜劇電影,以及《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等動畫片,題材不再單一,但不少觀眾表示,適合全家共同觀看的電影不太多。有觀眾總結:“要么孩子跟著大人看戰爭片,要么大人陪著孩子看動畫片。” 事實上,雖然今年春節票房持平了疫情前水平,但高昂的票價也打消了不少人的觀影熱情。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檔觀影總人數為1.14億人次,較2021年春節檔1.6億人次減少了4600萬人次;上座率則由去年的45%下滑至30.3%。

對此,中消協表示,社交媒體中“史上最貴春節檔槽、票價貴到離譜”的輿情熱議背后,是正在逐漸升溫的文化消費訴求一定程度上被壓抑和阻滯。

電影市場銀幕過剩與內容短缺的結構性難題,疫情波動與政策影響的多種現實挑戰,迫使影院通過提高票價緩解現金流緊張的窘境,從產業短期止損的角度來說或許可以理解,但觀影人數普遍減少、觀影頻次持續走低的事實,卻說明單純的票價依賴無異于竭澤而漁、飲鴆止渴。

對此,中消協呼吁,尋求影院贏利路徑依賴與消費者合理承受范圍之間的平衡,尋求產業長效健康發展與文化消費提質升級間的良性互動,需要相關行業、相關部門不斷研究、持續探索。(朱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