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 銀發經濟進入黃金發展期

2022-03-14 15:01:41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面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的趨勢,記者發現,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養老依然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實現“養老自由”,破解“養老焦慮”?在國務院近日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

規模將達十萬億

據悉,銀發經濟指的是為銀發群體(即老年人)提供產品與服務的經濟,當下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銀發經濟也日趨增長。

早在去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就提出要積極培育銀發經濟,加強規劃引導,發展適老產業。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更是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老年用品產業。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涉及養老產業政策的推出,為我國銀發經濟良好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我國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在政策的鼓勵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銀發市場的重要性,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艾媒咨詢預測,2022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0.25萬億元。伴隨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銀發經濟”正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14年至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從8%增長到33%左右,可以預測到,“銀發經濟”或將成為新藍海。

多地著力培育成經濟新增長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個2022年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各省份通過挖掘有效需求、擴大多樣化服務供給,著力將“銀發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例如,在支持發展養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養老新業態方面,河北省提出“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加快醫養康養、家政服務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福建省提出“多渠道增加健康、養老、育幼、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讓人民生活更加舒心、更有品質”“培育發展旅居養老、生態康養等新業態”。此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明確要“加快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等。

在促進養老消費方面,天津市提出“拓展康養消費,發力‘銀發經濟’,壯大醫護康養、旅游康養、康復醫療等多元消費市場”;陜西省則明確“推動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體育、會展等服務消費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江蘇省提出“培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黑龍江省則提出了“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在養老服務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舉措。

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當然,目前養老產業還存在著一些痛點與矛盾,行業仍需進一步變革。有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為31.9萬個,其中民辦占56.9%。與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和愈發多元的養老需求相比,并不匹配。

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發展銀發經濟?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建言獻策,帶來了養老新思路。

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表示,養老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養老機構和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服務水平不高,養老產品種類和內容相對匱乏等。而且,養老產業投資大、周期長,現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亟需政府給予引導扶持。

為此,孟麗紅建議,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優化養老產業發展環境;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促進養老服務內容的多元化。還要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后備人才培養;大力推動養老用品的適老化、標準化。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當前,我國養老服務保障不斷健全,社會福利體系日益完善,各地正積極開展各類科技適老服務的創新,但在適老化服務、智慧康養、老年人情感陪伴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因此,劉慶峰建議,針對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現狀,加快推進康養機器人的成果轉化,在康復訓練和安全監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此外,推動陪伴機器人專項課題研究,尤其加強科技創新和產品支撐,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數、實現陪伴關愛。還要擴大老年文化服務和健身服務供給,營造優待、善待老年人的良性氛圍。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