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南京經濟實力十年連跨九臺階 結構轉型有序推進

2022-06-17 08:44:28來源:江蘇經濟報  

“經濟總量連跨九個千億級臺階,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邁進全國大中城市十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億元,人均GDP超過2.7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番……”6月1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奮進新南京,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介紹近十年來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記者了解到,近十年來,南京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結構轉型有序推進,在實施制造強市戰略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牢牢穩住了工業經濟基本盤,帶動了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支撐。

“三個口袋”十年翻一番

南京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7306.5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55.32億元,經濟總量連跨九個千億級臺階,實現萬億的歷史突破,總量在全省位次進1位,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邁進全國大中城市十強。按可比價計算,2013年至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增長104.2%,年均增長8.3%,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9個百分點。

通過提質增效,十年間南京的百姓、企業、政府“三個口袋”也更加充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2年的733.02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729.52億元,累計增長135.9%,年均增長10.0%。企業盈利能力逐步提高,2021年,南京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75.52億元,累計增長120.5%、年均增長9.2%,占全省比重為11.5%,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實現翻番,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1089元提升至2021年的66140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超過8.8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197.1%,接近兩倍。

“三次產業”結構不斷調整

南京經濟強,其核心在產業。十年來,南京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產業發展能級快速提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三次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特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8.8個百分點,從2017年起,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同時,產業不斷向高端化、現代化邁進,形成1個5000億和4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南京市政府先后印發打造萬億級軟件、5000億級智能電網行動計劃。2021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務收入達7200億元,8家企業入選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強;智能電網產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9%,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被評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南京也成功入選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人工智能算力躋身全國第四。有數據顯示,2021年,南京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16.32億元,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21.3%提升至2021年的26.2%,年均增速較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快5.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合計占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的47.5%,接近規上服務業企業半壁江山。

“三駕馬車”活力持續增強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近十年來,南京“三駕馬車”的表現可圈可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從投資總量規模看,2012年以來南京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累計達5.35萬億元,年均增長6.7%。民間投資總量達2.72萬億元,支撐南京投資總量的半壁江山。十年間,房地產開發投資1.89萬億元,助推居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行業投資3891.54億元,持續提高南京交通樞紐城市首位度。

除投資外,消費觀的變化,也折射出經濟發展的方式之變。十年間,南京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3474.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899.41億元,年均增長9.6%。2021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8.48萬元,成為全國首個人均社零消費超8萬元的重點城市。同時,南京消費升級態勢明顯,商業新業態新模式也在加快發展,網絡零售、跨境電商、移動支付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涌現,傳統商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線上線下消費加快融合,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深刻改變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數據統計,2021年南京網絡零售額達6501億元,是2012年350億元的18.6倍。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市,南京對外開放穩中提質。2021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366.83億元,同比增長19.2%,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10.1%提升到2021年的12.2%。未來,南京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三角制度型開放高地、新型國際貿易樞紐,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開放特征鮮明、國內國際循環高效銜接、創新驅動優勢突出的開放型經濟強市。(張韓虹)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