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錨定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目標 江都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2-08-05 08:51:57來源:江蘇經濟報  

20世紀80年代,作為江蘇長江以北首家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江都曾被譽為“江北第一縣”。“十四五”開局之年,揚州市委對江都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深化江河聯動、加快融入主城,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全省物流樞紐,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

以解放思想為永恒的內核,避免沉溺于‘當年勇’的慣性泥潭而阻滯住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近年來,江都區錨定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目標,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0.5億元,在全市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排名第一,成為全省19家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之一。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全區上下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把牢高質量發展鮮明導向,緊盯指標爭進位、主攻產業鍛鏈條、突出園區創特色、狠抓項目強支撐,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有進、企穩向好的發展勢頭。

瞄準蘇南

聚力打造跨江融合先導區

伴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城市群融合發展正翻開新的篇章。江都正緊跟步伐,不斷深化開放開發,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布局,發揮北沿江高鐵、京滬高速擴容等工程引領帶動效應,更高水平融入蘇南,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創新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同城同質。到“十四五”期末,開放理念、發展路徑、體制機制、營商環境等與蘇南全面接軌,深度參與長三角城市群產業鏈分工。

自覺用領跑全市、競跑全省的定位鞭策自己,跳出江都看江都、立足蘇南看江都,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水平挺進江蘇前20強——這是江都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今年以來,江都區級層面瞄準蘇南地區確定一家結對趕超目標,區內各鎮、各園區也分別選擇一家結對趕超目標,開展“比學趕超”行動。特別是開發區、高新區兩大開放開發主板塊,在園區共建上率先破題,與上海或蘇南的1家國家級園區結對共建,積極實施園區(工業集中區)環境提升年行動,兩家園區全年工業開票銷售力爭分別突破700億元、400億元。全區上下鼓足爭先創優、勇立潮頭的信心,形成了以高目標增添新動力、高定位引領快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協同融合的主戰場,對標揚州市提出的“四個中心”(生態中心、交通中心、科創中心、新城市中心)建設要求,持續深耕江廣融合地帶,大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片區綜合開發,實施城市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兩縱兩橫”城區快速路網、萬達廣場、金鷹新城市中心二期等一批重點城建項目加速推進。位于江廣融合核心地帶的江廣科創金融中心,集科技、金融、總部經濟于一體,是江都最大的科技產業綜合體項目,將被打造成為科創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成果和展示揚州科創名城建設對外形象的亮麗名片。

招“龍”引“鳳”

聚力人才之強激“活”托“優”

經濟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江都以振興人才“第一資源”重振“江北第一縣”輝煌,深入實施“龍川英才計劃”“高企倍增行動計劃”等發展戰略,在人才引育、科創能力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

7月20日,江都區召開了2022人才工作暨科技創新大會。此次大會以“智匯龍川譜新篇,才聚江都創未來”為主題,進行了經濟社會概況介紹和人才科技發展推介,并為“招才引智模范先鋒隊”“龍川英才”頒獎。同時,還舉行了揚州航空發動機風扇復材葉片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和24個項目的簽約儀式。

此外,江都積極與高校開展合作,市域范圍內高職院校年均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5萬人以上,可實施“訂單式”培養,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

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表示,江都制定了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區、跨江融合先導區、“智改數轉”樣板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現代物流集聚區的“五區”同創發展目標。為此,江都大力實施人才強區和創新驅動戰略,堅持人才、科技“雙輪”驅動,廣泛采取“攻關揭榜”“技術懸賞”等方式,精準引才開展技術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打包引進高端人才和優質項目,并緊抓開發園區“二次創業”契機,統籌制定產業規劃和人才規劃,統籌繪制產業圖譜和人才地圖,推動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產業鏈的“優”。

培育數字產業

聚力打造“智改數轉”樣板區

7月29日,江都區召開2022年數字經濟發展大會。會上,數據研發實驗基地、區塊鏈智能分析系統、企業數字化協同管理系統等20個智改數轉、產業合作項目簽約,企業數字化賦能平臺與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據悉,近年來江都搶抓重要戰略機遇,發揮產業政策優勢,匯集各方資源力量,積極招引數字經濟企業,大力培育數字產業生態,一個從無到有、從小而大、從弱變強的數字江都正茁壯成長。全區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數2347家,初步形成以“招引頭部企業、聚集生態伙伴”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江都模式”,榮獲2021年度“中國領軍智慧城區”。

朱莉莉表示,加快建設數字江都,必須堅持“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協同發力,培育完善根植力更強、生命力更旺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系統。下一步,江都將致力建設活力迸發、芳華綻放的創業創新生態;致力建設土壤肥沃、陽光充足的政策服務生態;致力建設枝葉繁茂、共生共榮的共享發展生態。全區要以眾多數字經濟項目簽約為新的起點,緊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力打造“數字+產業生態”的“數字之都”,到2025年全區數字經濟總量突破500億元。

據了解,在數字江都建設方面,該區設立每年不低于5000萬元“智改數轉”專項資金,支持發展所需、創新所需和轉型所需,全力打造“智改數轉”樣板區。支持企業創建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按照當年智能化實際投入給予30%的獎補,最高分別可達400萬元、300萬元;支持智能化創新應用改造,按照當年投入給予30%的獎補,最高可達200萬元;鼓勵創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對創成省級示范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的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對獲得省級及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認定的企業最高給予200萬元獎補;對獲批國省兩化融合示范、試點、培育的企業最高給予50萬元獎補;對通過省級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驗收的項目,按照投資的10%、最高200萬元給予獎補。此外,在智能裝備研制推廣、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咨詢診斷服務、園區數字化轉型等方面也有一系列政策支持。 張青峰 時修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