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宏觀 > 正文

東海縣房山鎮寇蕩村:“藏糧于地”富民興村

2022-10-21 08:12:36來源:江蘇經濟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對新征程上三農工作作出新部署。在江蘇各地,落實報告重要精神,為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換擋提速成為大家共識。

蔚藍的晴空下,田野里的稻穗迎風搖曳,像一串串金色的音符,組成了一曲飄香的樂章。10月19日一大早,東海縣房山鎮寇蕩村黨總支書記寇銳走進村集體流轉的一個千畝優質稻麥產業園內,彎腰撫摸一串飽滿充實的稻穗:“你看這成色,畝產1300斤應該不成問題。”

寇蕩村位于東海縣東南部,有640戶3100多口人,耕地5200畝。因位置偏僻,無工業基礎和特色產業,集體經濟無支撐項目,先后有300余戶村民外出務工。“這些外出務工人員通常是農忙時節回家種地,種完地又回去,導致田間管理不到位、糧食畝產不高。”上任后,看著肥沃的土地產不出更多的優質糧,農民出身的寇銳心急如焚,“手中有糧,咱農民心中才不慌。”

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2021年8月,寇蕩村利用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實施“富民興村”工程,以每畝1200元的承包價格倡導農戶以土地入股。

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支持下,今年寇蕩村流轉土地夏糧喜獲豐收,小麥總產量達332.5萬斤,畝均產量超950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00萬元,凈收益超90萬元。“今年水稻整體長勢良好,預計總產量達450萬斤,年內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過1000萬元,凈收益達300余萬元。”寇銳說,“事實證明,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致富路子。”

下一步,寇蕩村將與大型種子公司開展良種繁育,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對所生產的稻米與小麥進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打造自己品牌;發展米餅、鍋巴等食品,延伸稻米產業鏈條;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不斷提高規范化種植精細度。趙 芳 張開虎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