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環球快資訊丨B 站,注定命窮?

2023-07-02 13:50:51來源:Bianews鞭牛士  

如果有人現在問我怎么看待 B 站商業化,我的建議是,UP 多開幾個平臺,廣告主掂量清楚再投放—— B 站主流用戶,還是拼多多能接得住。

前不久,B 站周年,種種跡象表明,B 站想在商業化上證明自己,但我想說的是,前途,其實挺不樂觀的,改變市場的認知還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從四月 UP 主停更潮,到六月一季度財報,B 站表面上確實挺缺錢的。我們可以看到,財報中披露一季度凈虧 6 億,確實收窄了,但值得玩味的是背后的原因:


【資料圖】

利潤端,B 站 Q1 毛利潤為 11.04 億元,同比增加 37%,毛利率為 21.78%,是收入分成成本及服務器及帶寬成本均減少所致。

也就是說,收入提高、凈虧收窄主要來自 " 降本 "。而收入分成成本減少,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斷更 UP 主的訴苦。引用一下財報原文,讓各位感受下 " 收益共享成本是收入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為 20 億元人民幣(2.88 億美元),比 2022 年同期下降 8%。"。

我們再來看看商業化,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22% 至 13 億元,看著挺多,都不如快手的零頭。同時,增值服務見頂,同比增長 5%,移動游戲業務同比大跌 17%。招商證券在研報風險提示中,直指 B 站與合作方商業化合作進展不及預期。

陳睿曾表示,讓 UP 主掙錢是 B 站整個公司最關注的工作。但是,目前的 B 站掙錢能力讓我擔憂,而且看財報,一部分收入提高還是來源于壓縮給 UP 主分成。

不禁讓我聯想到《寒戰》里,郭富城飾演的劉杰輝對莫 sir 說,你口口聲聲說要救警隊,我想,你先要救自己。

我的公司也負責一些投放,所以對 B 站商業化的難題,感受更直觀一些。我會主動勸廣告主別投 B 站,但大部分廣告主也在和我說,能不能不要 B 站這個渠道。

要知道前兩年,大家可不是這樣,總有人會問我的同事,能否找幾個 UP 主,領導要求。

各領風騷 3-5 年,為啥連 3 年都不到,就這樣了?

很大原因,就是 B 站破圈之后魚龍混雜的社區氛圍。

我其實很早就開始投放 B 站 UP 主了,那個時候,還是二次元主導的時代,小眾但友好。但是這兩年,我明顯感受到 B 站社區的惡化,讓 UP 主和廣告主很受傷。

別的平臺,用戶也就善意暴露一下 " 這是廣告 ",調侃恰飯。但 B 站的用戶,是真罵啊,我們還不能控評,只能任由客戶臉色慢慢難堪。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有個 UP 主因為發了某個公司的廣告,被用戶罵到繃不住,直接下架視頻,錢不賺了,還掉了不少粉。我要說句公道,這條視頻我看過,不是植入問題,就是立場 " 忤逆 " 了 B 站的所謂主流。

由于彈幕是不能控評,同事好幾次都要向客戶解釋那些難堪的評論,不影響真正的用戶、品牌愛好者。這樣的解釋多了,同事們也疲乏了。而且,客戶也要向自己老板交差,都是罵企業彈幕浮在上面,怎么讓集團同事轉發?到頭來,做事的人,可能還會因為投放 B 站遭到挑戰、問責。

所以到后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要求同事讓廣告主投視頻號和抖音,別給自己找不痛快。廣告主們也懂了,繞過 B 站,商業化的風氣就是這么敗壞的。

我不能說這是全部,但是對資本、互聯網企業的惡意,以及 " 資本家掛路燈 ",在 B 站占據一定聲量,這也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這種惡意,也的確影響了 B 站商業化。

補充說明一下,B 站用戶對美妝投放的要更有善意,畢竟那些產品的用戶是女孩子。

"B 站把中國最沒價值的用戶篩選光了 ", 這句玩笑話不是事實的全部,但也是某種程度反映了事實。

B 站的主流用戶年齡主要分布在 18-30 歲,其中 18-24 歲用戶占比超過四成,這個群體普遍消費水平,其實也是很一般的。大部分品牌打動 Z 世代,還是希望借助他們的聲量,因為這群人分享欲、傳播欲比主流消費群體要高。

過去,大家市場日子好,還有錢打算搞品牌活動,投放 B 站是可以接受的;但當下,老板們預算卡得緊,還要轉化。而(相當一部分)B 站用戶,既不能貢獻積極的聲量——捧個人場,更不能帶來太多轉化——捧個錢場,品牌為何要自取其辱呢?

但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目前,主流內容平臺都有人工和算法聯動制定分發策略,包括并不局限于內容流干預、熱榜(榜單)、push 等等,B 站也是如此。

因此,我和一些平臺運營聊過后,一致認為 B 站的反商業化氛圍,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算法故意為之——這兩年故意推一些所謂的反資本的情緒流量造成的。這樣的視頻煽動性特別強,自然也有流量,特別是吸引這兩年破圈后新進入的 " 小鎮青年 "。但是話說,這流量就是劣質流量中的劣質流量,在講究分層傳播、效果的當下,就是 " 垃圾中的戰斗機 "。

此外,一些短視頻、低質視頻因為完播率高,侵占了長視頻空間,非常打擊認真創作的 UP 主的熱情。有限的流量分成,還被一幫雞賊的 " 做號者 " 擼掉了。一些 UP 主還和我抱怨,B 站運營權限過大,與創作者溝通不暢,對方傲慢、黑盒機制讓人很難理解。

什么內容,吸引什么人。內容供給失衡的時候,就很難避免商業化、社區氛圍的失衡。

接著,我再說點題外話。

我做過 B 站投放,也做過快手和抖音的投放。坦率說,我覺得 B 站廣告系統不太智能,對腰部甚至更小的 UP 主不夠友好,不如頭條系星圖那樣 " 雨露均沾 "。我和抖音一些主播聊過,很多主播其實沒有自己成熟商務團隊,但靠星圖和抖音的其他服務,可以養活自己的團隊。

我也和其他業內人士交流過,大家都覺得 B 站廣告不夠科學、精準,傳統到就像媒體買資源位。包括推薦的 KOL,B 站那邊也以為大 UP 為主,老是那些人。所以,這樣的機制反過來就會影響下面的小 UP 主討生活。

所以,當看到有些人評論 UP 主商務能力太弱咎由自取時,我是嗤之以鼻的,就像一位 UP 主說的那樣," 作為內容創作者還是不希望把太多心力花在自己找飯恰、對接太多商務上,這點是 B 站應該解決的。" 這話一點都沒錯!

我希望 B 站能好起來,但如果有人現在問我怎么看待 B 站商業化,我的建議是,UP 多開幾個平臺,廣告主掂量清楚再投放—— B 站主流用戶,還是拼多多能接得住(我以上內容基于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與經歷,可能無法完全反映 B 站新近發生的變化和可喜的勢頭,這是難以避免的)。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