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拼多多在海外推出辦公社交APP

2023-07-11 05:38:43來源:Bianews鞭牛士  


(資料圖)

拼多多上線辦公社交軟件

在海外,拼多多不只做電商。
近期,Temu商家透露,他們正在使用一款名為“Whalek”的APP進行社交聊天和商務辦公。
這款由Temu開發的“Whalek”APP集聊天和在線會議于一體,可以覆蓋用戶日常的商務辦公場景,是一款企業溝通和協作工具,目前已在海外的Apple Store上線。
由于Whalek是由Temu團隊打造,所以不難發現,它最大的作用應該是配合Temu拓展海外業務。類似于國內拼多多商家使用的Knock,Knock同樣是拼多多推出的一款企業通訊與辦公工具,主要用于國內商家與消費者的溝通交流和商品推送。
(圖源:Knock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Temu作為拼多多第一個跨境電商平臺,自2022年9月上線以來便多次拿下下載量第一的寶座,受到廣大海外用戶的歡迎。
隨著Temu在海外持續狂飆,其商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截至今年第一季度,Temu的商家數量已接近6萬。
與此同時,商家的增多也給Temu帶來了更大的考驗。此前,有不少商家曾公開表示,Temu的溝通機制有問題,既沒有群,也沒有客服,一旦遇到問題根本找不到解決方法。
如今Whalek的出現,顯然可以提升商家的工作效率,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
更何況,Whalek本身的社交和辦公服務已相當成熟,不僅能夠提供高效、安全的即時消息,還能加強平臺與商家的管理和溝通,完全具備攻入這片億級藍海的實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拼多多的國內業務偶有放緩趨勢,轉向擁有更大增長空間的海外市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財報顯示,2022年拼多多總營收為1305.58億元,同比2021年的939.50億增長了38.97%;凈利潤達到315.38億元,同比增長了306%。
圖源:富途小程序)
雖然2022年拼多多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長,但是從年增速這個角度看,拼多多的增長已經開始放緩,尤其營收增速更是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加快Temu在海外擴張的步伐,逐漸開始成為拼多多出海的重要環節。
2022年9月,Temu登陸美國、加拿大市場;2023年3月,Temu正式上線澳大利亞、新西蘭;同年4月,Temu的英國站,德國站、荷蘭站、意大利站、法國站、西班牙站相繼開放;本月Temu宣布在日本上線,首次進入亞洲國家市場。
依照目前來看,Temu已經拓展了歐洲、北美洲、亞洲的電商版圖,海外業務的發展相當迅速。
而Whalek作為繼Temu之后,拼多多布局海外業務的又一重要環節,若是能夠助力其積累更多的用戶,獲取到更多商家的信任,必定會令拼多多的海外業務更上一層樓。
對拼多多而言,發展海外業務已經成為當下最核心的布局之一。接下來,拼多多最需要做的就是,在Temu打開海外市場的基礎上,挖掘更多前景廣闊的海外業務增量,讓業績遍地開花。
互聯網大廠爭相出海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各大廠對海外業務的上心程度越來越高。
除了前文提到的拼多多,抖音也曾在海外推出過協作辦公產品——Lark,也就是海外版飛書。
打從2019年開始,飛書最先面向的就是海外市場,后續雖然進入了國內市場,但飛書一直都沒有放棄海外市場,甚至還傳出過要從2022年開始實現5年內全球做到60億的營收目標的消息。
飛書之所以如此熱衷于海外市場,無非只有一個原因:有利可圖。
近年來,全球辦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協作辦公軟件市場規模約為123億美元,同比增長11.82%,預計2025年將達到177億美元,2021-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
(圖源:華經情報網)
對抖音而言,飛書是一個能夠打開海外市場局面,最終推動集團實現全球化的好機會。
飛書之外,抖音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海外布局對象,那就是TikTok。作為世界現象級的社交APP,TikTok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其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0億大關,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還不到7億。
(圖源:Sensor Tower)
尤其在電商業務上,自2020年TikTok正式開啟商業化以來,其依靠國內抖音電商積攢下來的經驗和資源,實現了電商業務的迅速成長。
數據顯示,2022年,TikTok Shop在東南亞的GMV為44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超4倍,預計今年TikTok電商業務的GMV將擴大至2022年的4倍以上。
站在TikTok的角度看,它的成功與抖音集團對全球化戰略堅定地追求與堅持。按照創始人張一鳴的話說,“中國互聯網人口,只占全球互聯網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資源,追求規模化效應的產品,五分之一無法跟五分之四競爭,所以出海是必然的。”
正是基于此,抖音才將擁抱全球化,作為獲得更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點,并大力推動TikTok和Lark的海外業務布局。
事實上,不只是拼多多和抖音,阿里同樣也很重視海外市場增量。特別是在跨境電商領域,不僅有主攻俄羅斯及歐洲市場的速賣通,還有押注東南亞市場的Lazada、聚焦南亞市場的Daraz,以及發力土耳其、西班牙市場的Trendyol、Miravia。
而在海外協作辦公領域,阿里旗下的海外版釘釘,早在2018年就已宣布啟動國際化戰略,計劃推出面向海外國家推出相應版本。
雖然后續海外版釘釘的發展勢頭并沒有海外版飛書那么迅猛,但不管怎么說,阿里對海外市場的重視程度并不遜色與拼多多和抖音。
從阿里、抖音、拼多多三大巨頭的海外布局來看,將國際市場作為重要發展陣地,不斷加快出海步伐已經成為他們的共識。
大廠出海,絕非一蹴而就
最近幾年,國內流量增長見頂,國內互聯網大廠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增長寒冬。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大廠為了尋求新的增量市場,開始把目光轉向龐大的海外市場,試圖在這片藍海中搶占一席之地。
同時,為了在短期內完成差異化國際業務布局,各大廠開始著眼自身的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例如;網易、騰訊出海主打游戲、文娛;抖音、阿里和拼多多則專注于跨境電商業務,包括針對不同的市場,推出不同的跨境電商平臺,并搭建商家管理體系等。
(圖源:data.ai)
簡單來說,國內互聯網大廠已經把在現有優勢業務的基礎上,做出更多不同的嘗試,當做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不過,說到底互聯網大廠的根本目的始終是盈利。在出海的大趨勢下,大廠們該如何放大自身優勢業務的商業變現能力,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才是實現業績突圍的關鍵手段。
以拼多多的Temu為例,不同SHEIN這類自營的快時尚品牌,Temu是一個匯聚低價商品的“中心化”電商平臺,既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又能獲得源源不斷的低價商品,在整個跨境電商首次都算得上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存在。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Temu才沒有走上同樣主打低價商品的美國電商平臺Wish的老路。
結合以上所有的案例,能推演出一個結論:國內互聯網大廠能否在海外實現彎道超車,正是取決于他們差異化競爭力的高低。
只有使出差異化打法,才能快速擊敗對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