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信用卡新規出臺 專家:整頓亂象勢在必行

2022-07-12 16:46:00來源:城市金融報  

信用卡新規出臺。

繼2021年12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半年多后,銀保監會、央行于7月7日正式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重拳整頓信用卡市場亂象,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那么,此次信用卡新規“新”在何處?這份監管新規將對開卡、用卡產生哪些影響?專家對此怎么看?

信用卡新規強調消費者保護

《通知》通過強化信用卡業務經營管理、嚴格規范發卡營銷行為、嚴格授信管理和風險管控、嚴格管控資金流向、全面加強信用卡分期業務規范管理、嚴格合作機構管理、加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加強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等八方面內容,以提升信用卡業務惠民便民服務質效,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較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見稿,《通知》進一步加強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具體來看,《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嚴格明示信用卡涉及的法律風險和法律責任,不得進行欺詐虛假宣傳;對本行信用卡營銷人員實行統一資格認定,配發證件并向客戶事前出示;必須嚴格向客戶公布投訴渠道,并根據投訴數量配備充足崗位人員等資源;必須嚴格落實客戶數據安全管理,通過本行自營渠道采集客戶信息;必須嚴格規范催收行為,不得對與債務無關第三人催收。

針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息費水平披露不清晰,片面宣傳低利率、低費率,以手續費名義變相收取利息等問題,《通知》明確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提高信用卡息費管理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在合同中嚴格履行息費說明義務,以明顯方式展示最高年化利率水平,并持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客戶息費負擔,積極促進信用卡息費水平合理下行。

此外,《通知》明確表示,將按照風險可控、穩妥有序原則,推進信用卡行業創新工作,通過試點等方式探索開展線上信用卡業務等創新模式;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發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長期睡眠卡率超過20%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

扭轉粗放發展

近年來,商業銀行在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的背景下,高度重視信用卡業務,信用卡業務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存量達到8億張(人均持卡量達到0.57張),同比增長2.83%,從2015年以來,發卡量接近翻番。但近一時期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理念粗放,服務意識不強,風險管控不到位,存在侵害客戶合法權益等行為。

銀保監會、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談及《通知》發布的背景時如是表示,亟需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轉變信用卡業務發展方式,強化審慎合規經營,提高金融服務質效,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升惠民便民服務質量。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信用卡行業發展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特征與風險。具體為,信用卡業務發展已經進入存量經營階段;信用卡業務潛在風險抬頭,資產質量呈現較大壓力;商業銀行信用卡經營管理過度“經營指標化”;對消費者的保護有待加強。目前信用卡業務往往是各行投訴的“重災區”,一方面和該業務客群廣、交易量大有關,但另一方面因為價格信息不明確、關鍵要素不突出、催收管理不規范等情況,也造成了容易被客戶投訴。

業內專家表示,《通知》的正式發布是對我國信用卡業務一次全面規范,將對信用卡業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推動信用卡業務從“跑馬圈地”的粗放發展階段邁入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專家:整頓亂象勢在必行

信用卡市場亂象飽受詬病。業務收費名目多,包括年費、手續費、利息、違約金等,這些亂象不僅直接損害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客觀上也影響了銀行的聲譽,不同程度地制約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證券報評論員張國棟認為,這一通知的發布,契合市場期待,勢在必行。相關部門不僅直面問題,回應關切,而且對癥下藥,頗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通過相關要求落地落實,諸多市場亂象有望得到遏制。

值得關注的是,在重拳整頓亂象的同時,相關部門也給予信用卡業務創新以充分空間,明確提出將按照風險可控、穩妥有序原則,通過試點等方式探索線上信用卡業務等創新模式,將成為商業銀行深化數字化轉型、加快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創新的重要嘗試。

張國棟表示,期待通過各方共同努力,讓信用卡業務整頓與創新都邁出堅實的步伐,以實際行動回應市場關切,豐富信用卡服務功能和產品供給,提升惠民便民服務質效,實現信用卡市場健康規范發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商業銀行下一步應認真落實《通知》精神和要求,提升理念,加快整改。特別是要轉變信用卡業務發展模式,從單純追求規模和速度增長轉向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