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中基協對3家私募發紀律處分決定書 某私募被暫停備案6個月

2022-10-20 09:28:28來源:城市金融報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對3家私募下發了《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某私募還是一家業內知名的量化私募基金。個人以為,針對私募基金違規案例頻發的狀況,有必要進一步強化監管。

中基協披露的信息顯示,三家私募因違規情形不同,所采取的監管措施也不一樣。其中,私募A主要存在未嚴格落實合格投資者審查要求、內控制度不健全、未按要求配合協會自律管理等違規行為,被暫停私募產品備案6個月的處罰。私募B則因為管理人登記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基于此,中基協決定對其公開譴責,并要求其限期改正。私募C主要存在相關高管未按要求配合行政監管且不配合協會自律檢查,以及未向協會報告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變更等重大事項,且未變更登記信息等兩項違規行為,該私募因此被撤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讓公募基金逐漸壯大,還為私募基金提供了充分的條件與適宜的土壤。截至2021年底,國內公募基金公司已達百余家,發行的基金產品達9000只左右,規模更是站上25萬億元大關。與公募行業相比,私募基金的發展毫不遜色。同期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為2.46萬家,管理基金數量12.41萬只,總規模達到19.76萬億元。

但私募基金行業的“野蠻生長”,催生出多方面的問題。比如有的為了發行產品,公開進行宣傳,有的向不合格投資者發行產品,甚至有實力較強的私募,還出現違規舉牌與操縱市場等現象。

像某百億私募違規舉牌上市公司三雄極光近期就受到較大的關注。該私募在今年5月16日至8月2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增持三雄極光占公司總股本的5.32%,構成舉牌。根據規定,當其持有的股份達到總股本的5%時,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且期間不得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但該私募既未履行信披義務,也未停止買入股票,因而構成違規。

而且,隨著私募行業的發展,近些年來,在備案的私募不斷增多的同時,失聯的私募也不斷出現。這既不利于對私募基金行業進行管理,也不利于保護私募基金投資者的利益,更不利于私募行業自身的發展壯大。

此前,由于規模較小,且市場影響力相對有限,對私募行業的管理并沒有提上日程,私募行業的發展基本上處于“散養”的狀態。而隨著資本市場法制建設不斷完善,以及私募規模不斷擴張,將其納入監管亦是應有之義。

盡管如此,目前對于私募的監管,主要采取基金管理人登記與基金備案制,也基本上沒有什么約束力。私募行業對于相關的規章制度等條條框框,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如公募。制度上的短板,是造成私募行業亂象叢生的最根本原因。

正如“打蛇要打七寸”,筆者認為,強化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應在其發行產品上做文章。《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后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筆者建議,可對該條款進行修改。可規定,私募基金在上報基金名稱、募資規模、投資者數量、基金合同等基本信息,且獲得中證協的備案并同意后,才可發行產品。如果出現違規行為,可暫停其新產品的發行。如此,監管的主動權將掌握在中證協手里,無形中將有助于對私募行業的監管。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