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糧食危機就是饑餓嗎?保障糧食安全我們需知道什么?

2021-05-26 09:03:46來源: 科技日報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國際社會紛紛表示哀悼,感謝他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作出的突出貢獻,他“幫助養活了我們的世界”。

聯合國經社事務部表示,盡管袁隆平離開了,但他所留下的遺產及結束饑餓的使命,將持續下去。

據聯合國數據,世界每天有將近7億人挨餓,占世界人口的8.9%。2019年,近7.5億人,或者說世界上近1/10的人口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如果最近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將超過8.4億。

聯合國秘書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說:“解決饑餓問題是穩定與和平的基礎。”

世界糧農組織表示,為解決世界饑餓問題,全球必須采取果斷的緊急行動,并呼吁國際社會動員起來抗擊饑餓。那么,饑餓等同于糧食危機嗎?我們是否還面臨糧食危機?未來又該如何應對?

糧食危機就是饑餓嗎?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定義,饑餓是由于飲食能量消耗不足引起的不適或痛苦的身體感覺。如果一個人沒有定期攝取足夠的卡路里(飲食能量),從而無法正常、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話,饑餓就會變成一種慢性疾病。幾十年來,世界糧農組織一直使用營養不良發生率指標來估計世界上的饑餓程度,因此“饑餓”也可稱為營養不良。

如果一個人不能經常獲得足夠的、安全營養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積極健康的生活,那么他就是處于食物不安全狀態。嚴重的糧食不安全是這種情況的一個極端,即一天或更久沒有食物;而對于中度糧食不安全的人來說,能否獲得糧食是不確定的——為了吃,他們可能不得不犧牲其他基本需求,他們可能吃的不是最有營養的食物,而是最容易得到的或最便宜的食物,譬如高熱量、高糖、高鹽食物。

因此,今天面臨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兒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更容易超重、肥胖,患糖尿病等慢性病。在許多國家,營養不良和肥胖并存,兩者都可能是糧食不安全的后果。

世界面臨怎樣的糧食問題?

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布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2020年,在受到糧食危機困擾的國家,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需要緊急生命和生計援助的人數達到了5年來的最高水平。2020年,55個國家/地區至少有1.55億人經歷了危機或更嚴重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這比2019年增加了約2000萬人。報告警告說,自2017年以來,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況一直在持續加劇。

報告解釋了造成2020年嚴重糧食不安全加劇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戰爭沖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沖擊以及極端天氣狀況。然而,“可悲的是,這份報告只是我們在全世界所面臨糧食問題的冰山一角。”糧食計劃署執行主任戴維·比斯利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5月21日的數據,自2020年1月以來,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38%。玉米價格比2020年1月上漲80%,小麥價格上漲28%。盡管全球主要谷物的生產前景仍然良好,但價格飆升反映了全世界對糧食的強勁需求,也反應了天氣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狀況和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供應中斷帶來的影響。

零售價格上漲、收入減少,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得不減少食品消費的數量和質量。

隨著消費模式轉向更便宜的主食,一些生產商還面臨食品腐爛和富營養食品過剩的損失。盡管目前造成糧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不是糧食短缺,但化肥、種子等關鍵農業要素供應的中斷和通脹,或者勞動力長期短缺,都可能會減少下一季的收成。

哪些創新技術能幫助解決問題?

世界糧農組織首席科學家伊斯瑪罕·埃洛阿菲本月初在一次高層會議上強調了科學、技術和創新在農業食品系統轉型中的核心作用。她表示:“今天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提醒我們,要實現所需要的變革,我們必須改變政策、思維方式、行為和商業模式。”

為了使農業更具可持續性,創新者們提出了一些想法。

例如,垂直農場既可以節約空間,也可以節約水資源,如位于迪拜的全球最大的垂直農場,可利用科技控制環境中的每個環節,包括溫度、濕度、光照、水和植物營養,定制的LED生長燈模擬太陽光譜,蔬菜采用營養液進行栽培。

精準農業則是一種將物聯網技術融入農業技術的農業管理概念,提供了另一種幫助養活地球的方式。農業公司目前正在利用技術生態系統,將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機和其他精密設備結合在一起,以便未來的農民能夠做出更明智的生產決策,提高作物產量。

3D食品打印是一種健康的、環境友好的技術。它可以幫助將替代物,如藻類、甜菜葉或昆蟲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美味的食品,只要可以將其成分制成糊狀,就能以印刷方式加工。

此外,類似于“農戶版的知乎”的非盈利項目WeFarm致力于為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小規模農戶提供一個P2P農業技術網絡,為農民訪問和共享一些重要的農業信息提供了便利。

聯合國副秘書長阿米娜·穆罕默德在本月初表示,改造糧食系統對于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復雜的挑戰,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的糧食體系變得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續,并在2030年之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張佳欣)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