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正文

南京“十三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22% 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2021-09-01 09:00:06來源:科技日報  

GDP躋身萬億元城市行列,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22%,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實現“雙贏”……近日,江蘇省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通報了南京市“十三五”低碳發展成果。

2020年,南京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8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幅居GDP超萬億元城市前列,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大氣、水環境質量均列全省第一。“十三五”以來,PM2.5平均濃度累計下降45.6%,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超22%。

為推進主導產業轉型,南京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著力打造“4+4+1”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固鏈強鏈補鏈專項行動,培育軟件和信息服務、新醫藥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八大產業鏈,形成1個5000億級、4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同時,南京市的能源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上,通過嚴控煤炭品質、關停燃煤機組、壓減企業用煤、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手段,全市煤炭消耗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

為加快推動農業生產精細化、綠色化,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截至2020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積極發展森林碳匯,開展新一輪城鄉綠化行動,實施森林撫育,改造低效林,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1.6%。

南京還制定實施《關于加快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的實施意見》,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394公里,位居全國第七,成為全國首個區縣全部開通地鐵的城市;主城區公交車輛除過江隧道車輛外已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出行分擔率超62%;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累計發展量位居全省第一,綠色低碳出行成為新風尚。

2017年以來,南京市城鎮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標準,累計新增綠色建筑面積超7000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面積超2700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超600萬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筑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城市”。(張曄)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