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中央網信辦加大治理“飯圈”亂象 2021數據女工下班后

2021-08-30 08:19:20來源:北京商報  

沸騰了整個周末,娛樂圈正在經歷新一輪暴風驟雨。

鄭爽被上海稅務局處罰2.99億元,坐實了偷稅漏稅。趙薇一夜之間銷聲匿跡,眾說紛紜。趙麗穎、王一博工作室被約談,直指極端粉絲拉踩引戰。

中央網信辦同天宣布,要加大治理“飯圈”亂象,粉絲打榜、集資應援是其中重點。第二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流量明星“翻篇”了》一文,對流量明星德不配位直言不諱。

從“倒奶事件”“集資行為”“吳亦凡被批捕”,偶像明星+流量經濟+飯圈文化,在如今這個時代,分分鐘就能放大成輿論熱點事件。

過往十余年,相當數量的男性娛樂和消費需求被游戲分流,偶像市場變成女性為主要受眾的領域。鮮肉崛起,明星鄙視鏈,四旦雙冰讓位于流量明星。

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粉絲通過互聯網制造肉眼可見的談資和噱頭,從此生成熱度,最終具象化為愛豆的商業價值,流量經濟呼風喚雨。

飯圈制造的“商業價值”扶搖直上,粉絲用愛發電為偶像創造“花路”,商家也已經熟稔地操控著各種KPI游戲。

有了“愛的供養”,又有了資本加持,流量經濟無限膨脹,此后量變引發質變。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稅漏稅,亂象之下偶像失格、明星失控,娛樂圈難免烏煙瘴氣。

觀賞男性、消費男色。“鮮肉時代”最初曾被解釋為女性的覺醒。但由于流量藝人作品缺失,粉絲權重提升,這種覺醒超越了“男色消費”,帶著極高的忠誠度、儀式感,甚至使命感。

名利接踵而至,表面看猝不及防。但從普通藝人到頂流,被詬病的流量經濟,是因也是果。內娛發展黃金期,功利、浮躁、短視、偷懶,皆為因果。由此導致,智力、創作、業務能力不受褒獎。

影視寒冬期流量反噬,一種生產力削弱了,另一種就會更加膨脹,而互聯網、數據、算法摻雜其中,加劇了市場的失衡。

吳亦凡倒了,熱搜沉了,泡沫破了。但被流量體系改變的一切,那些塞滿偶像的國產劇、那些害怕被粉絲網暴的輿論場、那些自以為是的流量明星,還需要更大的力量去對抗,更多的時間去改變,更多的勇氣去修復。

明星、粉絲與水軍,不應困在無意義的數據里。粉絲數、轉評贊、熱搜……僅憑這些數據導向的終極意義,并非一個成功藝人的真實價值,更不是一個理性市場的上升導向。

數據女工下班后,我們期待的是,40歲的女演員有飯吃、有戲演。而流量非萬能、要看角色適配度,編劇被尊重、劇本有分量,導演有話語權,更有選擇權。

而那個時候,應該是好作品的春天來了。(陶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