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小米造車貫徹“買買買” 5億元人民幣收購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

2021-08-27 08:55:58來源:汽車公社  

自雷布斯官宣造車之后,小米汽車便成為車圈關注的對象,無論是各大城市,還是廣大的吃瓜群眾們,都在“翹首以盼”,希望能夠參與或是一睹Micar的風采。而且肉眼可見的是,小米汽車的熱度一直都不曾消散。

這不,剛和恒大汽車有“緋聞”傳出,那邊說著本周官宣小米汽車落戶地點,這邊又發公告稱62.47百萬美元(約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的全部股權。

自動駕駛,小米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買買買”,作為智能電動汽車重要的“智能部分”,小米的選擇很明確:要么投資,要么收購。

必不可少的智能屬性

對于小米來說,Micar的定位勢必會是一款智能電動汽車,而“智能屬性”的要求,也將會涉及到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方面。再進一步的話,智能屬性就是要求小米去對AI三要素:數據、算法、算力方面進行“發力”。

于是,究竟是去從頭開始自研,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次開發,就成為小米汽車必須面對的一次重要抉擇。而當“小米5億收購深動科技”的消息傳來,這個所謂的選擇也就變得更加明朗。

深動科技是一家汽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涉及領域包括立體視覺ADAS設備,以及自動駕駛需要用到的視覺眾包高精地圖等。而小米之所以收購這樣一家公司,也是出于提升自家自動駕駛能力的考慮。

事實上,無論是雷布斯親自下場招聘自動駕駛人才的操作,還是對多家自動駕駛公司的投資,以及這次官方公告對深動科技的收購,都意味著小米將“智能”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這個重視是多方位的。

其中,小米之所以去投資比亞迪半導體和聚芯微電子,就是為了對“車芯”有所掌握,進一步向外延伸就是希望在算力方面有所布局。要知道,不僅自動駕駛需要預埋算力,智能座艙方面也需要算力的加持。

另外,需要重點留意的一點是,與消費電子不同,車規級芯片的要求更為嚴苛,如果沒有較長時間的溫度、強度、耐受性等方面的測試,恐怕連車規級的標準都難以通過。而長周期的開發測試,也正是小米提前布局“車芯”的原因之一。

自動駕駛,小米

除了算力之外,小米可能也是擔心自家的算法能力不足,才收購了深動科技(并購的DeepMotion),投資了縱目科技、幾何伙伴、愛泊車等一系列涉及智能駕駛的算法公司。總之一句話,雖然可能現在能力不足,但量變之下終歸能夠引起質變,廣撒網的小米估計也是這個心態。

另外,關于禾賽科技這樣感知傳感器公司的投資,也是為了Micar鋪路。雖說特斯拉還在堅持著純視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但以激光雷達為主的融合感知方案,卻已經成為了市場主流。華為、Waymo、Cruise等國內、國際都公認的自動駕駛強勢企業,也都是采用以激光雷達為主的融合感知方案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究、商業化落地。

首期100億,長期100億美元的承諾已經許下,雷總幾次三番拜訪過了各大車企,而小米的投資也正圍繞著汽車行業慢慢展開。

事實上,現在的汽車江湖已經沒有了以前那么多的打打殺殺,相反的是,這里更多的是人情世故。于是無論是車企也好,電池公司也罷,都在不斷擴充著自己的朋友圈。

而像小米這種初入車圈的萌新,其“交個朋友”的操作,無疑既可以為自己帶來在汽車行業的便利,還能通過更多的交流,進而認識到自己在汽車方面的各種短板。何樂而不為?(張之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