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世界熱議:為什么成都停止北改了?22年成都北改內容是什么?

2022-11-01 08:58:40來源:環球傳媒網  

關于為什么成都停止北改了(22年成都北改內容)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為什么成都停止北改了(22年成都北改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北改等于“白改”?這是成都人心里不時冒出的一個大問號。

相對于南拓、東進跑車般的發展速度,北改頂多是自行車的龜速。往大了說,城北跟整個城市的前進節奏完全不匹配,往小了說,住在城北的小伙伴也嚴重擔憂房子的增值、保值能力。


(資料圖片)

所以,幾天前《成都市2021年重點項目計劃》出爐時,先進區域無須讓人過度,倒是北改到底能不能“改命”,最具話題度。

按照計劃,2021年成都市計劃在北改區域投資59個重點項目,資金共計223.1億元,與其他幾個區域相比,少了至少一倍,投資力度不在一個量級上。

在成都的“十字方針”里橫向比較,北改223.1億的計劃投資額是最小的,但把它放到任何一個地級市,都將是一筆巨大投入——它相當于2020年上半年整個內江市累計完成的投資數目。

北改能否擺脫“白改”的尷尬?北改又該如何改?37君自行解題的同時,專訪了成都產和城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森和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璐。

在兩位大咖看來,“新北改”未來已無必要對標南拓、東進,真正要切實完成的課題,是融入“成德眉資一體化”的全省戰略,在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實現“財富 ”的蛻變。

第一問

為什么北改被吐槽為“白改”?

此前,成都經歷過3次聲勢浩大的北改。第一次,是在2006年左右,但因為拆遷要價過高、要價不合理等問題,宣告失敗。第二次,是2011年左右,重點改造駟馬橋區域,拆除大量囤積多年的爛尾項目,改造力度之大,從如今駟馬橋的發展來看,效果顯然不盡如意。而此時,恰逢成都“南拓”,全成都的重心都放在了城南,城北錯失了發展的大好時機。

北改的不成功,除了眾所周知的政治因素,還因一向依賴“鐵路 商貿”的城北,歷史遺留問題過多,過于龐雜,并非城南那樣“一張白紙好作畫”。

這14年來,北改從未停歇,但進展確實相對緩慢。直到2017年成都總體規劃出爐,北改才有了新的氣象。

第二問

近年來北改到底有沒有取得成績?

2017年至2019年,北改區域GDP年均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5%,社消零總額年均增長9.4%,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8.6%。北改雖然存在感極低,但不得不說,通過生態、體育、文創等方面的協同發展,仍達到了經濟的增長,這是北改沒有“白改”最有力的證明。可以說,北改的價值多多少少被公眾所低估了。

今年,北改還可望兌現新的利好:城北鳳凰山體育中心作為大運會主場館之一,將享受到賽事經濟所帶來的紅利,并借此展現城北一個全新的區域形象。隨著路網和商業配套的完善,區域的優勢和價值也會逐漸具現。

第三問

2020年12月,北改工作推進專題會中,

“新北改”發生了哪些變化?

林森認為,“新北改”主要有三大變化。

1、區域之變:擴展為以新都、青白江、金堂三個核心區為主體,金牛、成華、彭州、龍泉驛為四個協同區;

2、內容之變:由城市舊城改造拓展到改造、改善、改革三個方面,重點推動產業重構、形態改造、功能提升;

3、定位之變: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經濟增長極、鏈接亞蓉歐陸港門戶樞紐、產貿結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林森表示,“‘舊北改’更多的是以城市界面更新為主,比如做城市舊改,騰籠換鳥,以房地產為驅動進行整體的發展。而‘新北改’與產業結合的非常深,它是基于人城產融合,同時兼顧了人的導入、產業的導入和城市的合理性。”

不得不說,實現產業更新之后,或許“南下”將不再是人才的最好選擇,“北上”也是極具誘惑。

第四問

“新北改”區域外延,

對新都區、青白江區、金堂縣有什么意義?

“新北改”在“舊北改”的區域上,進行了外延,核心區域也從主城區轉移至二圈層和三圈層。

劉璐表示,“北改區域外延,有利于區域進一步融入主城區,在基礎設施對接、居民生活等諸多方面都會更加便利”。地鐵5號線通車、3號線北延,極大地拉進了新都與主城的距離,市域鐵路S1、S2、S12有序推進,未來青白江、金堂與成都中心城區的聯系也會更加緊密。

林森則認為,“包括青白江在內的北改區域,是成都的老工業基地,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區域都需要進行產業的更迭換新。青白江有鐵路港區、歐洲產業城、歐蓉 ,‘新北改’會更加結合區域的產業優勢和產業功能區,將更有利于區域發展國際貿易、跨境電商、臨港貿易進出口產業等等。”

第五問

“新北改”是否會對相應區域有資源傾斜?

“新北改”的主要內容從城市面貌的提升,轉向了產業發展。

林森表示,“資源傾斜是毋庸置疑的,北改區域是成都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的重要區域,人城產的融合就必定會有相應資源的傾斜。”

劉璐認為,“‘舊北改’主要側重于危舊房屋等舊城改造,體現了城市面貌的更新。而新北改有著更深刻的內涵了,體現了產業升級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也即是說,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新北改”有望獲得多元資源的傾斜。雖然這個力度比不了南拓、東進,但依然值得期待。

第六問

北改區域外延,

對促進“成德一體化”作用大不大?

北改區域不僅僅只屬于成都的片區。在“十四五”規劃中,它是“成德眉資一體化”的關鍵,北改區域的發展,起著平衡大成都都市圈南北發展的作用。

劉璐表示,“可以認為北改區域外延,對‘成德眉資一體化’有促進和帶動作用”。如果北改區域不能盡快發展起來,那么南北發展的天平只會原來越傾斜,成德眉資之間的短板也會愈加明顯。這是省內各級政府都不能接受的。

北改對成德眉資一體化的助攻,不僅是發揮橋頭堡的作用,更是資源、產業、人才的互補,可望形成一個打破行政藩籬的經濟熱區。

第七問

北改區域的開發,

與天府新區和東部新區有哪些不同?

北改區域與天府新區、東部新區,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路子,有人拿看待兩大新區的眼光,去審視北改,那就是大錯特錯。

北改有自己的發展節奏,更加強調抱團發展和協同發展,區域的配合作戰至關重要。林森表示,“天府新區和東部新區更多是城市的延展,天府新區與東部新區都相當于是在一張白紙上建設新城,而北改更重要的是利用產業更新來帶動城市的發展。”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城北充分享受鐵路紅利,并借此大力發展了商貿業。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鐵路紅利不斷收窄,傳統商貿業也受到了市場的極大沖擊。未來的城北,必須利用交通優勢,不斷產業科技化、智慧化,并形成制造、物流、農業、體育、文創等產業的協同發展。

只有產業升級順利實現,“新北改”才可能真正地成功。

第八問

“新北改”提出后,

北改區域的地位會發生哪些變化?

“新北改”賦予了北改區域更大的戰略意義——開放。

成都作為內陸腹地,開放水平遠不及沿海區域,而蓉歐快鐵的建成,使成都的開放由被動承接,轉向了主動出擊。北改區域中的金青新大港區,將是成都面向全球的口岸,“亞蓉歐”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是成都把口岸通道建設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點。

當然與城東、城南這種時代寵兒相比,城北的差距還很巨大,但作為對外開放的口岸,北改區域的價值當仁不讓。

林森表示,現在的北改已經是2.0版本,與傳統意義上的北改大相徑庭,更加有利于城市的合理性發展。

總的來說,北改也有自己的發展節奏,雖然目前產業更多還停留在物流、制造業等,并不高精尖的產業,但同樣也是城市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新產業上與城南無法相比,但經過傳統產業的更新,體育、文創等新興產業做實基礎,必定能煥發不一樣的光輝,實現屬于自己的“財富 ”。

對于置業者來說,這塊“洼地”,未來很可能會帶給家庭資產不小的驚喜。

sunset 成都37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