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難 多地為靈活就業人員筑起政策“安全墻”

2021-04-19 16:12:34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近年來,靈活就業已成為人員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據人社部統計,快遞、家政、網約車、維修、外賣人員,以及新媒體主播等在內的靈活就業人數高達2億左右,占城鎮就業人員總量的40%以上。與此同時,以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為代表的靈活就業人員工傷問題頻發,這一群體對工傷保險的需求與日俱增。靈活就業人員為何難入工傷保險,如何為這一群體筑起就業的“安全墻”?中國商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靈活就業人員勞動關系認定難

今年年初,某平臺外賣員韓某在送外賣途中猝死,平臺僅愿意給家屬賠償2000元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近日,一兼職快遞騎手在上班途中猝死,其家屬稱目前尚未得到任何賠償。這類事件再次戳到靈活就業群體的痛處。

“平臺每天扣我們3元錢,給保了意外險,沒有工傷保險。”“每天騎電動車上路,發生剮蹭是常有的事。我曾經在路口連人帶車摔倒過,旁邊還有車輛經過,真的很危險,但平臺不愿意給我們繳納工傷保險。”……中國商報記者采訪了解到,許多外賣騎手被工傷保險“拒之門外”,而究其原因,是他們與用工平臺的勞動關系未明。

“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適用的參保對象均是已與用工方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而靈活就業人員在此方面存在爭議,因此無法在現行法律法規層面參與工傷保險。在包括司法裁判認定的實踐層面,這些人員是否和所接單的平臺之間構成勞動關系,也存在很大的爭議。目前主流觀點是不構成勞動關系。而不構成勞動關系,就不屬于工傷保險的參保對象,所以平臺并無強制參保的義務。再加上平臺本身也不愿為他們繳納,這就導致其參保難。”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范圍對記者表示。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用工平臺為靈活就業人員投保意外傷害險。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副會長王建平認為,意外傷害保險對解決這一群體在從事勞動過程中的意外人身傷害風險具有臨時替代作用。

不過范圍認為,意外傷害保險并不能完全替代工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很小,僅包括遭受意外傷害后的醫療支出,未涉及因傷害導致的工作力受損部分。此外,意外傷害保險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保險,在理賠或免責事由方面約定的非常寬泛,所以有大量靈活就業人員受到的傷害,可能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賠事由。此外,意外傷害保險的保費較低,相應的賠償水平也較低。因此除非對其做出改革,否則無法替代工傷保險的作用。”范圍說道。

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單獨參保

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靈活就業是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就業的方式。靈活就業人員也涵蓋許多不同類型,其中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均屬靈活就業人員。但并非所有靈活就業人員都面臨工傷保險困境。如非全日制用工,雖屬靈活就業人員,但在現行法律法規中依然可參加工傷保險。

范圍認為,現實中不乏用工方以合法形式規避社保參保繳費義務的非法行為。因此,為真正惠及靈活就業群體中無正當渠道參與工傷保險的人員,首先應對靈活就業人員進行類型化處理。

“建議通過立法對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傷害風險予以規避和防范。應建立單獨的職業傷害保險機制,將這些人員納入參保。如根據其訂單情況,由用工方負擔相應的參保和繳費義務。以外賣騎手為例,目前平臺對外賣騎手的時間管控十分嚴格,致其加速行駛、闖紅燈等,放任和加劇了靈活就業人員在工作中面臨的風險。因此,在單獨參保基礎上,還應建立用工方和從業人員相互制衡的參保機制,約束平臺遵守基本社會規則。”范圍說道。

為促使用工方自覺為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業傷害保險,還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并行。范圍認為,應將用工方參保和繳費的義務明確化,即明確對于哪些群體、在何種情況下就產生法定的繳費義務。在監管手段方面,要推動靈活用工數據的共享。“都有哪些人在用工平臺上注冊并接單,職業傷害保險基金監督管理部門要掌握這些數據,以免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難厘清法律責任。”范圍表示。

“目前,社會保險社會化的問題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從長遠來看,建立起全民體系的基本保障制度,不僅能解決當下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問題,還可以解決未來因經濟、技術、社會發展、創新產生的新型勞動關系的保障問題。”王建平說道。

多地為靈活就業人員筑起政策“安全墻”

早在2015年10月,山東濰坊就啟動了補充工傷保險試點工作,市區、行政區的靈活就業人員可參加補充工傷保險。隨著試點探索的推進,在繳費方面,濰坊市規定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費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同步繳納,一票征收。對于繳費費率,濰坊市目前確定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費率參照四類行業基準費率,按繳費工資基數的0.9%收取,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統籌管理。

2019年10月3日起,浙江省新業態從業人員也可按規定先行參加工傷保險。浙江省明確,平臺可自愿選擇是否參加工傷保險。參保平臺應自覺落實用工主體責任,規范用工管理,依法承擔用人單位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對于建立多重勞動關系的新業態從業人員,浙江省要求省內各用人單位均需履行參保義務,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應保盡保。

今年4月1日,廣東省人社廳出臺的《關于單位從業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等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管理的辦法(試行)》開始正式實施。辦法對參加工傷保險的人員進行了細分,包括網約車司機、外賣人員、快遞人員、實習學生、單位見習人員等八類特定人員,被納入工傷保險參保范圍,享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待遇。

“將特定就業人員納入地方工傷保險體系,廣東省的辦法彌補了當前工傷保障的空白。把參保人員的范圍規定的非常具體,對參保人員的細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比較強,是一次積極的探索,有一定的推廣可能性,可以在經濟發達、社會保險金統籌充足的小部分地區進行嘗試。”王建平說道。

記者注意到,青島市人社局副局長劉吉彩在4月14日也公開表示,青島市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相關政策將于近期出臺。對于非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如實習見習學生、村居委會兩委會成員等,青島市也將其納入工傷保險范疇,為更多勞動者解決后顧之憂。(記者 王彤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