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數字人民幣余額自動兌回 多家銀行解鎖數字人民幣支付新“玩法”

2022-05-10 10:28:28來源:城市金融報  

自試點推出以來,數字人民幣堅持定位于M0(流通中現金),M0最大的特點是不計息,這也決定了目前數字人民幣錢包對于用戶很大程度上是零售小額的使用需求。而為了滿足用戶對于長期、大額持有的理財需求,以及鞏固客戶黏性,多家銀行開始推出余額管理功能。

彌補應用“短板”提升便利性

調查發現,目前多家數字人民幣運營銀行在其手機銀行App內推出了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智能管理,可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余額自動轉為存款。

如工商銀行手機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智能兌換”界面顯示,數字人民幣可以自動轉為活期存款。“數字人民幣無利息、無收益。我行活期存款:享受工行多樣理財;一次定制,終生獲益;自由定制活期計劃;自動轉換,無需操作。”該行數字人民幣錢包的智能兌換包括“按期自動存”和“超額自動存”。

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數字人民幣界面也有“余額自動兌回”功能,該功能是建設銀行為個人用戶提供的個性化服務,支持建行數字人民幣錢包里的數字人民幣自動劃轉到建行儲蓄賬戶,可滿足用戶賬戶資金生息需求。建設銀行的余額自動兌回分為“全額兌回”和“超額兌回”兩種模式。

除此之外,還有“自動組合支付”功能。以建設銀行為例,開啟該功能后,用戶通過建設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支付時,如錢包余額不足,自動將支付金額與錢包余額的差值金額,由該功能綁定銀行卡充值到錢包中,并完成支付。使用該功能進行的銀行卡向錢包充值,單筆交易限額5000元,日累計交易限額10000元。用戶如需更換銀行卡,點擊“自動組合支付”下方銀行卡欄位右側箭頭,可選擇自動兌出組合支付的銀行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表示,“銀行開通‘余額自動兌回’和‘自動組合支付’功能有利于將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和更多的線上消費、生活場景進行打通,提升使用數字人民幣的便利程度,進而增強用戶的使用意愿。”

金融業務場景空間廣闊

數字人民幣余額智能管理功能的開通,也被認為是金融場景應用的拓展。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由于數字人民幣具有M0及零售型數字貨幣的定位,因此過去試點中大部分場景都是在非金融的零售生活場景展開,比如餐飲商超、公共繳費等。銀行開通‘余額自動存’和‘自動組合支付’等功能,實際上是數字人民幣在金融場景應用的典型代表。”

據了解,目前個人用戶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App或運營機構線上線下渠道享受數字人民幣兌入兌出、轉款、消費等功能。而數字人民幣在金融業務場景下的應用也在持續開發中。

如使用建設銀行手機銀行數字人民幣可以進行信用卡還款,在“定制服務”項下,該行還有2款數字人民幣代銷理財產品可以購買,2款產品均為建信理財旗下,僅支持已進行賬戶指定的一類錢包進行購買。

對此,建設銀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員介紹,“數字人民幣購買理財產品與銀行卡中的錢購買理財產品是一樣的,比如有的用戶錢就在數字人民幣錢包中,不需要兌出后才能購買理財產品,擴大了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范圍。”

此外,數字人民幣還可以存取現金。建設銀行手機銀行App顯示,用戶可通過注冊的建行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的建設銀行柜臺或ATM機上進行現金取款。

金天認為,“將現階段推廣數字人民幣的重點定位于零售場景下的M0替代,更符合在下沉市場、中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中加速普及數字支付的市場需求和加強貨幣流通監測、管理等政策需求,同時也可以避免過早地引發外界對中國‘去美元化’等不必要的猜測和疑慮。但可以想見的是其他方向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目前也在加緊研究和測試,其未來發展潛力將遠較‘現金替代’的空間廣闊。”

蘇筱芮表示,“數字人民幣在金融場景應用有一定進展,比如在余額方面、支付方面的功能進行改進。銀行此舉可以將發展數字人民幣的重要使命與自身業務結合起來,既能夠拓寬數字人民幣的應用領域,也能夠帶動銀行自身業務的提升,在豐富產品、服務品類的同時強化客戶黏性,為客戶帶來更為便捷、高效的數字人民幣使用體驗。” (王柯瑾)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