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供需雙方有困境 銀行多只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2022-07-27 09:05:29來源:城市金融報  

產品尚未到期卻被告知終止運作,這是為什么?

7月22日,中信銀行旗下的信銀理財發布一則公告,決定將于7月27日提前終止一款固收類產品運作。值得注意的是,7月21日,該產品剛觸發了巨額贖回。

據不完全統計,這是7月以來信銀理財第4次提前終止旗下理財產品。除信銀理財外,近兩個月來包括農銀理財、盛京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機構均將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運作,且產品類型以固收類為主。

多只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經審慎評估本理財產品目前投資情況,管理人認為提前終止產品比維持產品運作更有利于保護產品持有人的權益。”

信銀理財在7月22日的公告中表示,根據信銀理財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11號理財產品說明書第十二條的相關約定,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理財產品管理人有權按照本理財產品資金運作的實際情況,主動終止該理財產品。

據悉,智慧象固收11號是在第一次封閉期結束后,不再繼續運作。

調查發現,信銀理財于7月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還有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9號、12號,固盈象固收穩健半年定開1號,加上智慧象固收11號,總共有4只。據了解,4只均屬于固收類產品,且均屬于第一個封閉期結束后終止產品運行。

農銀理財也有一款產品宣布提前終止運作,與信銀理財產品不同的是,該產品尚未達到第一次定期開放日。

7月18日,農銀理財發布公告稱“農銀同心·兩年開放”價值精選第1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新客新資金專享),計劃于2022年8月24日提前終止。對于提前終止原因,農銀理財表示,因預計后續市場不可控因素較強,該產品凈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為更好提供產品服務,保障投資者權益,所以提前終止。

農銀同心·兩年開放第一期為一款混合類產品,成立于2020年8月26日,理財產品最長期限10年,每兩年開放1次,第一次開放期為2022年8月26日。

盛京銀行旗下“添益系列理財產品”近兩個月也有6只固收類產品宣布提前終止,即一年半定開13、14、15期,九個月定開48、49、51期,均未達到第一次定期開放日。

此外,浦發銀行近兩個月也有一只“鑫盈利系列546天純債6號”固收類產品提前終止,調查發現,這些產品均為固收類,僅農銀理財上述產品屬于混合類。

供需雙方有困境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認為,理財產品期望收益水平達不到預期、客群滿意度較低、以及資管新規現階段新老產品對接等,都有可能產生提前終止產品的情況。

據了解,信銀理財的智慧象固收11號、智慧象固收增強FOF一年定開9號均在提前終止前都發生了巨額贖回的現象。

7月21日,智慧象固收11號觸發了巨額贖回,即理財份額凈贖回申請超過上一開放日存續總份額10%。對此,信銀理財表示,根據產品說明書,超過10%的贖回申請管理人有權拒絕,因此當日投資者提交的贖回申請中部分份額受到了影響。

收益率不及業績比較基準也是大部分提前終止運作理財產品的特征之一。如農銀理財部分產品運作近一年獲得了1.56%收益,遠不及5.55%的年化業績基準。

此外,上述理財產品多成立于一年前,封閉期較長,多為6個月、9個月、一年、一年半、兩年,且配置了部分權益類資產(如信銀理財的智慧象固收增強FOF系列理財產品配置了15%-20%的權益類資產)。彼時,資本市場表現較好,而今年以來,股債市場的低迷影響了理財產品表現,甚至出現了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的情況。

“權益市場的大幅波動放大了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造成部分產品被市場淘汰是非常正常的。”陳佳認為,這正是資管新規追尋的市場化改革原則下,優勝劣汰機制的體現。

“現在監管也比較嚴,理財產品運營方沒必要冒險投資利潤率高,但風險也更大的領域,而且如果理財產品不能帶來預期的收益率,可能對其聲譽帶來負面效應,這樣的話還不如不賣。”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直言。

“此外,很多理財產品因找不到足夠多的購買其理財產品的客戶,而提前終止。”安光勇表示,受市場環境影響,客戶可支配收入減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理財產品的募集和運行。 (盧夢雪)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