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專家宣稱人工智能已具有人類“輕微意識”

2022-02-15 14:57:47來源:新浪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建立在大型人工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正在幫助人類解決金融、研究和醫學領域的問題,但它們具備人類的意識嗎?目前,一位專家認為,該情況可能已經出現了!

近日,OpenAI公司創始人伊利亞·蘇茨克弗(Ilya Sutskever)推特發文稱,現今最大的人工神經網絡可能存在某些意識。他并未提到任何具體的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但可能指的是大規模人工神經網絡,例如:GPT-3,它是由OpenAI公司建造的一個1750億參數語言處理系統,能夠翻譯、回答問題和填補缺失的單詞。

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輕微意識”代表著怎樣的認知等級,因為人工智能中的意識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概念。

人工神經網絡是連接單位或者節點的集合體,能夠模擬生物大腦的神經系統,通過記憶學習用于執行任務和活動,而不需要人為介入。然而,大多數專家認為這些系統無法接近于人類智能等級,更不用說達到人類意識形態。

幾十年以來,從《星際迷航》中的“數據先生”以及《太空漫游》中的超級電腦HAL 9000,科幻作品中一直以人類智力等級為衡量尺度宣傳人工智能概念,在《太空漫游》劇中HAL 9000選擇殺死宇航員來拯救自己,當宇航員戴夫要求HAL 9000打開艙門進入飛船時,HAL 9000說:“很抱歉,戴夫,恐怕我做不到。”

盡管現今人工智能現已完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任務,其中包括:駕駛飛船、自動駕車和人工語音和人臉識別,但部分人聲稱人工智能具有人類意識僅是一種“炒作”。

相關媒體報道稱,蘇茨克弗在發布這條推文后不久便遭到了強烈反對,大多數研究人員擔心他陳述的先進人工智能有些“言過其實”,每次這樣的猜測性言論被公開,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讓人們恢復到對人工智能更現實的機會和威脅認知層面。

意識的確切性質,甚至對于人類而言,幾個世紀以來意識一直是人們思索、辯論和哲學思考的主題。然而,依據神經學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的觀點,意識通常被視為人們生活中“經歷的一切”。他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意識是縈繞在腦海中的旋律、巧克力慕斯的甜美、牙齒的陣痛、對孩子的強烈寵愛,以及最終所有感情都會結束的苦澀認知。

1990年出版一本臨床醫學書籍描述了不同程度的人類意識,正常狀態包括:清醒、感悟和警覺。

因此,人工智能具有某些“意識”是達到以上這些階段之一,但該領域的其他專家則認為討論人工意識概念對于研發人工智能技術是一種“干擾”。2019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理工學院伊麗莎白·希爾特(Elisabeth Hildt)發表一篇評論文章,稱人們普遍認為“當前的機器和機器人沒有意識”,盡管科幻小說可能會夸大描述。這幾年此類觀點似乎并未發生本質上的改變,2021年,《人工智能前沿》雜志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人工智能達到人類智力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變得多么智能、多么自主,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們可能仍是無意識的機器人,或者是支持人類完成特定、復雜任務的特殊用途設備。(葉傾城)

關鍵詞: 人工智能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