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小牛電動為何沉迷于打造“社區文化”?

2022-04-29 21:12:10來源:松果財經微信號  

和用戶生活在一起,小牛電動究竟有何深意?

文│松果財經

和新日、愛瑪這些電動車品牌不同,現在打開小牛電動的官網,首先出現的是“#你有點小牛”的標志性話題和對用戶的致敬。單獨的產品展示僅僅在背景畫面中出現了一幀。即使是同樣給外界留下現代、潮流的九號電動車,也還是將產品展示作為重心。

顯然,對小牛電動而言,用戶不只是商業的一環,而是和品牌具有一體性。在蔚來、小米等同樣強調用戶建設的異業品牌身上,有著別具一格的用戶思維。和用戶生活在一起,小牛電動究竟有何深意?

把用戶變粉絲

新電動公司轉變思路

電動車公司的“飯圈”實力,最知名的要屬蔚來。在它的官網上,還刊載了一篇《蔚友,是車友,也是親人》的文章,記錄2020年武漢疫情時,全國各地的蔚來車友會如何互幫互助。

小鵬也是一樣,2020年11月,小鵬以一場盛大的“Xmoment- 鵬友之夜”,集合200輛小鵬P7共同沖擊世界最大規模車燈秀,將活動主場讓給了用戶和他們的愛車。

客戶就是上帝,曾經被各行業奉為銷售至理名言的這句話,在電動車領域變得不再適用——更準確地說,上帝的地位崇高伴隨著遙遠的關系,而今天的企業更愿意和客戶做“朋友”。用戶不再是單純的產品購買者,而是加入到品牌的粉絲群體中,并聯合創造一些專屬記憶。這些動作背后,體現了電動化潮流下的關系變更。

對比之下,小牛電動在兩輪電動領域實現了四輪電動車新勢力們的用戶追求,強調的不再是如何對用戶輸出品牌心智,而是讓用戶的生活和品牌形成有機整體。甚至是由品牌主策劃的活動,也要反映車主的喜好與生活,車主才是“主角”,品牌反而是“配角”。

這背后體現的首先是消費文化的變更,新一代的消費者強調認同、厭惡疏離,期待和自己的喜愛“打成一片”,端著架子無法再讓他們感受到格調,反而會強化自身被排除在品牌之外的感覺。

而無論是兩輪還是四輪電動車,更現實的原因是,燃油時代四輪電動車的傳統豪門牢牢占據用戶心智,兩輪電動車大力開發經銷渠道和進行廣告轟炸,雙方用原始而有效的方式把市場吃成了存量狀態。對于新加入的品牌而言,一出生就是困難模式,但這反而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再次激活存量消費者,讓他們得到未被滿足的要素。

于是,革除冷冰冰的購買與服務關系就成為一個突破口,車企和車主被經銷商間隔的狀態逐漸改變。

這也在無形中推動了電動領域的品牌清零,用戶不再抱有對傳統品牌的直接信任,而是用自己的感知作為判斷的一手依據。我們也在小牛電動身上看到了一些端倪,據愛企查官網信息顯示,2015年小牛電動完成A輪融資5000萬美元,2018年再次完成6300萬美元的IPO融資。

顯然,一個新品牌的建立如果是基于市場的支持,它的成長會順暢得多。

這也解決了新品牌面臨的另一種窘境,小牛電動這樣的高端電動產品有更長的開發周期和更高附加價值,所以往往不打車海戰術。在初創階段,要讓一款新車撐起一個品牌(就像四輪車里的理想ONE),讓用戶充分消化有限產品的實用價值和精神文化屬性、積累核心用戶就成為重點,這也促使它們用一款能打的產品做前期品牌建設。

更多對手也在復刻這種路徑。去年,五羊-本田推出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U-GO、U-be,很快開始搭建面向消費者的渠道;今年,春風旗下的電動車品牌極核ZEEHO開始布局線下門店。

DTC用戶共創

重塑產品路徑

傳統電動車品牌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場,這促使它們不得不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用產品線轟炸滿足用戶細分需求和超過競爭對手,這也使得它們缺乏有效的客戶運營。而小牛們因為早期沒有建立龐大的產品矩陣,反而沒有這種煩惱。

這并非電動品牌的不傳之秘,在手機領域,小米更早走上用戶共創的道路。小米標志性的米粉節、小米家宴、米粉年夜飯堪稱用戶運營的標桿之一,雷軍本人出席,地點設在公司食堂,和用戶共同分享戰略規劃。

它們的核心戰略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概括為DTC(Direct-to-customer),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優勢。用營銷學4P理論來說,就是價格、促銷、渠道都在品牌手中。而對小牛電動這種產品驅動型公司而言,產品同樣可以從用戶中獲得迭代靈感。

一方面,小牛電動“牛油”們的社區文化從“你有點小?!背霭l。在全球車主騎行累計里程超過100億公里的主題營銷中,每一公里都圍繞小牛用戶展開;在活動運營上,一定是圍繞“牛油”的生活動態和車輛應用場景展開。

在品牌塑造上,通過和邁凱倫、日本萬代、紅牛開展聯名與活動,給予特定用戶歸屬感、榮譽感,強化核心用戶地位;在社交上,讓小牛社區集合被產品打動的消費者,促進他們的交流,打造共同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產品力的打造本就需要洞察用戶需求。

就小牛電動而言,小牛APP應用戶需求發展出一系列新功能,用戶怕被盜,它做電瓶定位鎖定;騎車想導航,它直接開發騎行導航模式;社交分享需求強化,“騎記”功能就誕生了。

而在硬件上,小牛電動第一臺車開發了大概200套模具,最后確定一個得到用戶選擇的。一開始確定鋰電革命路線,也是因為看到了鉛酸電池大重量給用戶的充電負擔。而對車輛的涂鴉文化、改造文化等等,更是用戶自我塑造的表達。

終其所有,一件產品從到達用戶手中開始,它的零件會折舊,使用體驗會損耗,物理貶值不可避免。但在小牛電動、小米、蔚來手中,工具的老化不影響用戶為品牌的文化添磚加瓦,不影響用戶利用一輛電動車、一臺手機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場景。

按照電商領域人、貨、場的模型,這些用戶引領創新的品牌最大的特點,就是品牌自身提供場域,而貨與人之間是雙向奔赴。這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單向輸出關系,減弱了品牌為用戶強加想法的意愿,做到了以人為本。

換句話說,對生活的美好夙愿可以有很多種表達,但一個優秀的DTC品牌,就是要讓用戶自發地將愿望用自己的產品去實現,讓工具成為情感的寄托。

就像小牛電動CEO李彥所說:“小牛電動做品牌與其他品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其他品牌是在價格上做文章,但是小牛電動做的是技術、品質、還有文化。”價格戰勝在一時,但文化歷久彌新。前者只動搖用戶一時的傾向,后者卻將持續連接用戶和產品,反哺品牌發展。

以人為本的愿景

難逃現實壓力

對任何品牌而言,對用戶的傾注都避免不了“走鋼絲”的風險。去年12月1日,蔚來宣布自己設計的吉祥物“福虎”訂單接受無條件退款退貨,原因是老虎的“王”字與八字胡讓眾多用戶投訴其設計酷似“王八”二字。

所以,并非所有品牌都想邁出一大步,謹慎永遠不會消失。2021年最新一屆EICMA展上,小牛推出7款國內少見、海外流行的新品,它擴張品類的步伐是步步為營,而非大刀闊斧。

這也是實體制造企業必須邁過的產業鏈門檻。今年3月,小牛電動宣布漲價,原因是上游鋰電材料成本不斷上升。結合去年以來電動車行業集體漲價熱潮可見,制造業的命脈捏在上游手中時,戰略愿景受干擾的風險極大。

另一個問題則是渠道,要強化和用戶的連接,就不得不走上強化渠道、售后服務體系的道路做好產品不容易,把好產品送到用戶手中也不容易。

按電動兩輪車行業的情況所示,2021年,雅迪在國內有超過2.8萬個銷售點和3353名分銷商,愛瑪也有超過2萬家門店。小牛電動、九號、哈啰的門店數量分別為3108家、超1700家、超3000家。代價就是,小牛電動整體21.9%的毛利率已經算行業佼佼者,九號智能電動兩輪車僅11.19%,愛瑪為11.5%,行業一哥雅迪也只有15.2%。

蔚來大力布局NIO線下體系、小米的萬家門店,都有著相似的內在邏輯,也都沒有完全避開重投入的影響。

不同于新品牌初期一款產品走天下的狀態,邁入成熟階段的品牌考量的維度會變多。長期來看,海外也會成為品牌們鏖戰用戶心智的又一片戰場。如果說規模效應幫助小牛電動們走過了初創期的生死關卡,那么在品牌競爭的紅海中,讓用戶參與共創的品牌價值,才是一道永恒樹立的、堅不可摧的壁壘。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公眾號:songguocaijing1)—— 解讀財經熱點事件,以獨特視角帶你挖掘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機會。

關注下面公眾號

和我一起探索新工業領域的所有秘密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松果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