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最新資訊:每日優鮮“斷臂止血” 生鮮電商路在何方

2022-07-30 08:46:45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7月29日電(孫慶陽 實習生 周思靜)28日下午,每日優鮮被曝“就地解散”“公司破產”。對此,每日優鮮方面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目前,每日優鮮App瀏覽界面中仍有商品展示,顯示最快次日達,且可加入購物車。其中,部分產品因無貨加入購物車后顯示失效。

收縮戰線或為“斷臂止血”


【資料圖】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中新經緯研究院分析了造成此種局面背后的成因,“因股價過低等,每日優鮮在美收到退市通知。同時,其內部運營成本高企,并沒有實現經營現金流回正,而當前龐大的前置倉體系需要消耗大量現金流。缺乏現金流來源,卻又在燒錢,最終導致其運營體系無法維系。”

“生鮮電商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沒有一定的資金和資源肯定是做不了的。所以,每日優鮮這次收縮戰線的原因,可能是現金流已經出現問題,或者是在斷臂止血。”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

前置倉模式并非長久之計?

每日優鮮首創前置倉模式,該模式一度被市場熱捧,并獲得資本青睞。所謂前置倉模式,是指在社區附近建立小型倉庫,將原本儲存在城市遠郊大倉的商品前移,用戶下單后,商品就近發出。這種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生鮮的配送效率。然而,在一番跑馬圈地后,前置倉模式因大量資本占用等問題受到爭議。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告訴中新經緯研究院,前置倉是一種低門檻、易復制的模式,如果企業想要兼顧成本以及效率,則很難實現全面盈利。

“這種模式更多是VC(創投)喜歡看的,對于企業經營并非長久之計。生鮮產品的損耗以及運營成本比起工業產品來說更加復雜。提高運營的精細化程度,占據成本端優勢,才是生鮮電商的重要壁壘。”翁梓馳解釋稱。

不過,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陳昱成則認為,前置倉模式可以滿足用戶以更低成本消費生鮮品類的即時需求。每日優鮮的問題,并不代表前置倉模式的失敗。未來前置倉將與社區團購模式、到家平臺模式、線下超市等業態長期共存,服務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對生鮮電商賽道有何警示

每日優鮮危機的集中爆發,給生鮮電商行業敲響了警鐘。盤和林表示,生鮮電商的問題是互聯網模式擴張的共同問題。早期利用燒錢獲得市場份額,但當企業到達一定規模時,投資者就需要互聯網燒錢企業擁有一定的盈利變現能力。而尚未找到盈利方式的企業,途有流量,卻沒有形成運行體系,就面臨極高資金鏈斷裂風險。當前歐美國家利率成本正在提升,所以資本消耗型互聯網模式破局會越發艱難。但企業如果能夠熬過資本寒冬,便會呈現另一種氣象。

翁梓馳也認為,單獨把前置倉作為一個模式去創業運營,難度是很高的。流量為王,燒錢補貼不一定是生鮮電商的必經之路。“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盈利模式,將流量轉化成利潤,形成獨有的商業體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圈。”

生鮮電商未來仍有發展潛力

每日優鮮的起家業務“30分鐘極速達”是一個燒錢的買賣。最近一次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的累計虧損達30.175億元。

如今的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已成資本“黑洞”?據盤和林介紹,一般人們認為的物流是商品物流,但生鮮電商的核心是冷鏈運輸,因此,建設智能化、綜合冷鏈體系是生鮮電商的最終目標。從田間到用戶,生鮮電商要降低物流半徑,以高效物流保障品質。現階段生鮮電商的難點是體系建設尚需資本,但如今融資難度加大,且投資人信心可能很難維系。

他強調,任何體系都需要長周期的積累,很多企業都要奉行長期主義。最終,生鮮電商還是需要規模效應的,且在生鮮配送中形成標準化、一體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利用已經建成的配送網絡,未來可以對接更多品類的商品。

翁梓馳則表示,生鮮電商化是必然趨勢,不會因為一個企業而就此倒下。“在生鮮領域資本投入上,需要關注的因素不是單一的市場規模,而是要從貨源、渠道、運營成本及盈利模式等多層次考量創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翁梓馳補充道。(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王蕾

編輯:吳曉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