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世界快看點丨左手港股互聯網,右手A股大消費!兩大龍頭ETF單日漲逾5%成反彈“利刃”

2022-11-05 17:30:31來源:發現網  


(資料圖)

11月4日,港股、A股延續著11月以來的“開門紅”行情,市場情緒持續高漲。港股市場上,權重科技板塊一馬當先,互聯網巨頭們強勁反彈,11月4日,騰訊控股大漲7.77%,快手-W暴漲近16%,小米集團-W漲超6%,美團-W漲超5%。熱門ETF方面,11月4日,港股互聯網ETF(513770)高開高走,漲幅迅速擴大,當日收漲6.98%。值得一提的是,本周5個交易日,港股互聯網ETF(513770)累計漲幅高達20.10%,高居全市場所有ETF同期漲幅榜首位。

A股市場同樣火熱,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板塊,表現格外強勢,中證細分食品飲料指數(000815)本周短短5個交易日漲幅達10.91%,刷新自2009年3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紀錄。強勢行情下,11月4日,食品ETF(515710)單日放量大漲5.04%,本周漲幅達10.97%。此外,消費龍頭ETF(516130)11月4日大漲4.88%,本周也有近10%的漲幅。

港股互聯網板塊絕地反彈的背后,是近期巨量資金的南下涌入。11月4日,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60.26億港元,為連續22個交易日凈流入,合計凈流入額高達1092.29億港元。回溯10月,單月累計凈買入資金達737.55億港元,單月凈買入額為2021年2月以來的月度最高值。其中,明星企業是資金流入重地,南向資金已持續43個交易日持續凈買入騰訊,累計超333億港元。

上交所數據顯示,近期資金借道ETF布局港股互聯網板塊的勢頭也頗為顯著,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最近10個交易日資金累計凈流入1.33億元。公開資料顯示,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全面覆蓋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成份股偏向大市值龍頭,涵蓋文娛、電商、醫療健康等互聯網各細分領域的龍頭翹楚,其中,目前僅騰訊+美團+小米+快手四大巨頭的權重合計就超過了54%,重倉龍頭穩健增長,其余26只成份股兼顧全領域中小互聯網龍頭的高彈性。此外,港股互聯網ETF(513770)還可實現日內“T+0”交易。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基金經理豐晨成表示,港股市場已經具備一定的配置優勢,近8周南向資金持續流入,今年累計凈買入額超3000億,上周單周凈買入額創出年內新高,說明國內投資者越跌越買。短期雖然仍可能維持盤整態勢,消化國內外不確定性,當更為清晰的業績底右側信號和催化劑出現時,港股或將迎來較大幅度反彈。一方面,市場目前處于2009年以來的低點,估值也已處于歷史低位,上行空間遠大于下行風險。另一方面,美聯儲在年底的政策如果可以退坡有望成為第一個壓力緩解的契機。目前美元流動性收緊這一外部因素和港元匯率問題可能仍是港股市場面臨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美股加息一定會有終點,如果今年加息幅度大意味著明年加息幅度有限,目前來看明年加息周期結束預期顯現,如果美股從加息周期結束轉向降息周期,對于新興市場風險資產而言是資金面的一大利好。

展望后市,國信證券(002736)表示,近幾日,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升,恒生科技指數表現強勁。從資金面角度看,10月以來,南向資金流入非常強勁,部分公司10月的凈買入已經接近22Q3的整體持倉,是近期股價上漲的重要驅動力。此外,空頭平倉也貢獻了一定程度的股價上漲。在排除短期因素的干擾后,測算當前互聯網公司股價距離2023年目標價均有較大的上漲空間。橫向對比美股科技公司,以及國內公共事業公司,港股互聯網公司估值處于偏低水平,長線投資者可重點關注。

于A股消費板塊而言,經過前期的大幅調整,當前估值的投資性價比愈加凸顯。以食品ETF(515710)跟蹤的標的指數——中證細分食品飲料指數為例,11月4日市盈率29.61倍,歷史分位點51.40%,低于自指數2012年發布以來近50%的時間區間。

華泰證券策略首席張馨元在近日的年度策略中以《消費“重啟”,科技“共生”》作為策略主題,張馨元認為,2023年或為市場筑底修復的拐點年,把握消費重啟+科技共生主線。行業選擇上,困境反轉與景氣為王是交易邏輯的兩面,而“困境反轉”對應消費,“景氣為王”則對應科技。從政策上看,華泰證券(601688)認為,新一輪的政策有望密集出臺,支撐大眾消費復蘇。

【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作為客戶服務信息,并非為投資者提供對市場走勢、個股和基金進行投資決策的參考。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不發生變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關聯機構的正式觀點。文中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如涉及個股內容不作為投資建議。我公司及雇員不就本內容對任何投資作出任何形式的風險承諾和收益擔保,不對因使用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而負任何責任。在投資基金前請仔細閱讀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產品情況、基金投資范圍,選擇適合自身風險偏好的基金產品。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投資需謹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