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工程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中國空間站將如何面向全球開放合作?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和空間站工程,秉持著為發展科學和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的宗旨,歡迎全球科學家參與其中。”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重申了中國空間站面向世界開放的決心。
建設中國自己的空間站,是眾多國人的夢想。按照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通過11次任務完成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從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到中國空間站向全球科學家主動敞開大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
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斗。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出艙活動,從單船飛行到組合體穩定運行,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現如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階段。
中國即將建成的空間站長啥樣?周建平介紹道,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3個艙段,每個艙均為20噸級,三艙組合體質量約66噸。空間站整體呈T字構型,核心艙居中,2個實驗艙分別連接于兩側。
1998年,國際空間站發射了第一個模塊。從時間上看,中國空間站的建造比國際空間站晚20多年。盡管建造時間晚了些,但“晚有晚的好處”。“我們充分利用當代的先進技術去研制,并高度重視空間站今后在軌運行的經濟性效益要求。”周建平說。
對比兩者的異同,周建平表示:“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空間站都是長期在軌飛行、可載人的大型空間設施。從規模來看,國際空間站比中國空間站要大很多。”但中國空間站是從科學需求牽引出發,經過充分驗證而確定的方案,現階段中國空間站的規模可以滿足在空間從事科學研究項目需求。
此前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俱樂部”之外,未來中國空間站是否會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對此,周建平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介紹道,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和聯合國外空司推進落實第一批實驗項目,也和多個國家、地區的航天機構有合作的協議。
事實上,早在2018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便與聯合國外空司面向聯合國各成員國發布了合作機會公告,邀請外國科學家參與圍繞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事后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2019年6月10日至11日,項目評估選拔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確認,太空腫瘤、星云氣體的光譜研究等9個項目成功入選。
“我們是歡迎國外科學家參與空間站科學合作的。當然中國空間站也會有具體的要求,此前我們已發布了中國空間站對外提供的資源,以及想在空間站從事科學研究實驗必須要滿足的條件和具體選拔要求。”周建平說。
今年上半年,中國將利用長征五號B火箭發射天和核心艙。隨著發射時間臨近,周建平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空間站在軌建造期間,中國還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外界對4次航天員乘組的名單也頗為關注。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建造階段將安排4個乘組共12名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同時還有4名備份航天員。這些乘組的航天員都是從第一、第二批航天員中選拔的,當然也包括之前參加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他們均是被選拔的對象。”目前航天員還在訓練當中,具體是哪個乘組、哪些航天員在什么時候執行任務,后續會適時公布。
談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未來規劃,周建平坦言,中國正在進行載人登月方案的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的工作;“探索宇宙、探索未知既是古人的愿望,也是科學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需求,中國一直在為載人航天事業的下一步發展做準備”。
(郭超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 我國北方及中部區域出現空氣重度污染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除夕19時至正月初一6時),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
2021-02-14 -
星際飛船高空試飛或違規 SpaceX被FAA正式調查
2月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SpaceX日前因為發射其Starship SN8違反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簡稱FAA)的測試...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