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種植牙是重新長出來的?避開種植牙誤區,老樹也可發新“牙”

2021-07-04 11:06:01來源:科技日報  

作為口腔領域的一個新事物,廣大群眾對種植牙的理解尚存在許多認識誤區,比如種植牙是不是像植樹造林一樣長出來的?掉了幾顆牙,就要補種幾顆嗎?年齡大的人,種牙手術是不是風險太大了?種植牙沒啥必要,活動假牙不也可以用來吃飯嗎?等等。對這些困惑和疑問,近日,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黑龍江省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口腔健康分會副主委、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修復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劉鑫給出了詳細解答。

誤區一:種植牙是重新長出來的

在醫院口腔門診,經常有患者發問:種植牙是不是像種子一樣埋在牙槽骨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就會像嬰幼兒那樣冒出“新牙”呢?劉鑫指出,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現在的種植體材料采用的幾乎都是純鈦、鈦合金錐狀物或者柱狀金屬植入物,就像骨科手術用的鈦板鈦釘一樣,通過機械外力植入到骨頭組織內,經過3個月左右的生長周期,這些柱狀金屬物就會與周圍的骨組織形成堅固的“聯盟”,二者間的機械結合力和生物學結合力非常強大,足以支撐上部牙冠的咀嚼力,行使正常的咬合功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換句話解釋,就是原有的牙根脫落了,利用微創手術方式,將金屬固定物嵌入頜骨中,用來頂替缺失的牙根,在上面“種”上新的牙齒。一般來說,一期手術植入種植體,在牙槽骨內經過3-6個月的骨整合后,再對種植上部的牙冠進行修復,患者的缺牙就會“失而復得”,并恢復咀嚼功能。展望未來,劉鑫醫生描繪說,隨著國際前沿科學干細胞基因組織工程學的快速發展,假以時日的話,人類真的有可能利用干細胞技術在缺損的牙槽骨中埋入一粒“種子”,繼而“破土萌芽”,長出希望之“牙”。

誤區二:種植牙對高齡老人不適合

由于種植牙是固定到牙槽骨中的一種手術,待頜骨完全發育成熟后,才可行種植術,所以臨床建議最小年齡為18周歲。而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就已經發生牙齒外傷脫落,因頜骨尚處于發育階段,通常給予臨時性過度義齒修復,待年齡滿18歲后,再選擇義齒種植術。那么年齡最大應該多少才最合適呢?其實,種植手術的上限并沒有絕對的限制,劉鑫博士實施種植術的最大患者年齡達到了93歲,且效果滿意,這說明只要身體條件良好,符合手術適應癥者,就可以進行種植手術。

劉鑫醫生認為,許多高齡老人均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癥狀,其中有些因全身系統性疾病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藥物(阻礙凝血功能),但只要把身體調整到可控安全范圍,適度服用降血壓、降血糖等藥,術前停用一周阿司匹林,但凡能接受拔牙手術的,通常就可以做種植術,因為拔牙和種植牙的適應癥幾乎一致。身體只要能耐受拔牙,種植術也同樣是安全可行的,后者的安全性甚至要高于拔牙術。

誤區三:種植牙是可怕的大手術

劉鑫教授介紹,拔牙的手術過程是術前麻醉,拔除牙齒(或牙根),不縫合或縫合;而種植牙的手術過程是術前麻醉,植入種植體,之后嚴密縫合。現今臨床口腔術前麻醉,不論是深齲堵牙,還是牙體牙髓的神經阻滯療法,或是拔牙和種植牙,所有的麻醉方法差不多都是一樣的,而且最先進的麻醉手段還有無痛麻醉儀技術。此外,臨床上還經常應用表面麻醉的涂抹藥膏、冷噴麻醉等,患者全程無任何痛感,術前術后與拔牙感受類似,乃至比拔牙損傷還小。

加上手術過程都是低溫鹽水冷卻,還有嚴密的組織縫合,術后患者感受比普通拔牙要輕的多。若認為種牙是“天大的手術”,就確實有些夸大其詞了。

誤區四:種牙是缺幾顆補幾顆嗎

缺失幾顆牙齒,就需要種植幾顆牙齒,這樣的認識是有誤的。劉鑫解釋,很多患者有的時候連續掉落好多顆牙,但不一定每個缺失位點的牙齒都需要種植手術;比如,患者缺了4顆牙,植下兩顆種植體,就可以連接四顆牙,讓所有缺牙再次“萌發”出來。就像大橋建設原理,兩側有了堅實的橋墩,中間就不用再建橋墩了。

臨床常見的病例還有滿口無牙的人,因為患者上半口或者下半口牙齒全部“離崗”,這個特殊時候,可以設計上頜或下頜種下6個位點的種植體,通過手術就能連接成滿口的牙齒;也就是說,植入6個種植體,就可以讓上頜或下頜全口牙齒(12至14顆)“滿血復活”。所以,并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缺牙的位置都需要進行“補種”的。

誤區五:用假牙代替種植牙就行了

高齡老人,多數缺牙數目比較多,在沒有種植技術問世前,大多數老年人都是戴活動假牙的,但后來發現其中有很多弊端:首先假牙固位穩定性較差、容易松動;同時,活動假牙主要靠缺牙處下方的黏膜和牙槽骨支撐咬合力量,易使牙床逐漸萎縮,尤其是常年依靠活動假牙的老人,牙槽嵴萎縮到完全平坦,假牙無法固位,總是松脫,且不能正常飲食。經常有孝順的子女想讓高齡父母種牙,卻因價格不菲或嫌麻煩而被拒絕,認為自己雖然沒牙了,但也一樣能夠安度晚年。

實際上,在遇到上面的情況時,種植牙對老人的意義更大。劉鑫博士說,老人經常因多顆牙齒的缺損,致使咀嚼功能下降,吸收差,甚至形成營養不良。而且很多高齡老人往往有“三高”的表現,且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隨年齡增長,其牙槽骨吸收越來越多,缺少了牙槽骨做“后盾”,活動假牙開始在口內“擅離職守”,越來越不穩定。此時老人再決定種植牙,恐怕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全身健康或局部骨組織的條件無法展開種植修復,則只能面對終生無牙的尷尬,這對老人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劉鑫博士補充說,與活動義齒相比,種植牙屬于固定修復,不必摘戴,可以還原到年輕時代的牙齒美學功能及咀嚼功能,成功率高,壽命長,咀嚼效能讓人滿意。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種植牙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阻止牙槽骨萎縮,且在恢復牙齒咀嚼功能、維護口腔生理健康、保持美學健康等諸多方面,明顯好于活動假牙,首先是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種牙,后來才逐漸推廣至年輕人群。(李麗云 衣曉峰 徐旭)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