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安徽境內最長隧道貫通 西武嶺隧道全長12628.80米

2021-12-07 09:09:26來源: 科技日報  

12月6日8時18分,隨著一聲炮響,由中鐵八局承建的昌景黃高鐵站前工程(安徽段)CHZQ-2標西武嶺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標段內21座隧道已全部實現貫通目標。

安徽境內最長隧道貫通

西武嶺隧道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與祁門縣交界處,全長12628.80米,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時速350公里每小時,是全線重點控制工程,也是安徽省目前在建項目最長隧道。隧道施工從一開始就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困難,西武嶺隧道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保證在節點工期內進洞施工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隧道最大埋深515米,最小埋深5米。共設計了5座輔助坑道,輔助坑道總長為2596米,共設置11個作業面。其中,陶家嶺斜井和新莊橫洞采用I級大型機械化配套作業施工。為實現隧道全面機械化,從籌備施工到正式進洞,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多次實地踏勘、召開方案研討會,確保西武嶺隧道安全質量萬無一失。”昌景黃二分部總工程師李得峰介紹。

結合隧道特點,昌景黃二分部成立了隧機作業隊,采用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拱架安裝臺車、錨桿臺車、濕噴機械手、自行式仰拱棧橋、智能化襯砌臺車、自動化襯砌養護臺車等大型機械化配套設施作業,以BIM技術,提前對隧道挑頂施工進行VR復雜工序模擬;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四新技術”應用,確保施工安全;根據不同地形地貌條件,因地制宜制定各個洞口進洞方案。針對坍方、巖溶等不良地質,組織專項施工培訓、方案優化專題會議,邀請公司技術專家現場指導作業,采用超前帷幕注漿、超前周邊注漿、施做超前管棚等加強支護的方式度過涌水及圍巖破碎段落。以光面爆破為突破口,以“PDCA循環模式”作為提高隧道光面爆破管理的基本方法,不斷調整和優化爆破參數,提高爆破后循環開挖進尺;同時,結合各類地質情況,采用相適應的開挖工法,圍繞“先探測、長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量測”的原則組織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2020年5月7日,西武嶺隧道陶家嶺斜井、竹林下斜井及石山橫洞同時進洞施工,在全線范圍內率先進入開挖作業施工階段,實現了良好開局。

地質復雜考驗施工技術

西武嶺隧道共穿越8條斷層破碎帶、13處節理密集發育帶、12段巖性接觸帶、21段強富水區、3處向斜核部、4處背斜核部及個別巖溶區,地質情況復雜多變,施工難度巨大。施工中不斷出現的涌水、巖溶、掉塊等險情,考驗著建設者們的勇氣與智慧。

2020年5月,竹林下斜井轉入西武嶺隧道正洞施工后,開挖揭示洞身圍巖變差,溶蝕現象嚴重,裂隙呈張開狀,并伴有股狀水涌出。由于圍巖較差且地下水發育,嚴重威脅著施工安全。二分部總工程師李得峰帶領技術人員連續10余天現場踏勘,最終制定了采用超前周邊注漿解決涌水問題并對圍巖進行加固的處理方案,歷時2個月安全完成該段圍巖較差區段的施工任務。

“最緊張的是今年11月初,隧道還剩最后80米就要貫通了,眼看著勝利在望,卻遭遇圍巖持續變差,全風化巖層導致掌子面穩定性降低,掉渣險情頻發,工程面臨重大地質風險。那段時間腦子里就想著要趕緊解決,要安全,要質量!”李得峰心有余悸地說起隧道貫通前遭遇的險情。面對重重困難,二分部迎難而上,群策群力、開展專題討論,因地制宜采取掌子面反壓回填、噴射混凝土封閉、改變開挖工法、增強支護類型、調整開挖方式及縮短開挖進尺等多個施工措施,最后30米甚至采用機械開挖的方式逐榀掘進,最終實現隧道安全順利貫通。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掘進速度,西武嶺隧道施工中采用機械化大斷面配套施工工藝,機械設備按Ⅰ級配置。昌景黃一分部總工程師謝遠介紹,“作為昌景黃高鐵全線首個采用大型機械作業的施工段,我們從試驗研討到工序工藝標準固化,從強化施工組織管理,加強設備維修保養,到緊抓工序銜接,卡控循環耗時等方面確保了施工的均衡有序。我們研究的長大隧道機械化大斷面配套施工技術,為全國隧道施工向機械化大斷面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

綠色施工確保零污染

開山修路不易,治水防污也難。標段涉及的線路穿越漳水河飲用水源區、西遞村5A級風景區,環水保是重中之重。

自進場以來,中鐵八局嚴格貫徹落實京福公司“依法合規、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綠色發展”的環水保工作理念,結合黃山地區的生態特點,從制度安排上加強環水保工作,與安全、質量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嚴格落實環保“六個100%”措施,加強施工廢水處理,做到“零排放、零污染、零事故”,堅持環水保措施放在施工前面。把各項新標準、新技術和新工藝融入項目環水保工作的建設實施中,把昌景黃高鐵建成生態線、綠色線、和諧線。

汩汩流淌的漳水河,從黟縣穿城而過,是黟縣的母親河。昌景黃漳水河大橋和西武嶺隧道進洞處臨近漳水河。昌景黃二分部圍繞“開工先治污,保護好母親河”的目標,主動承擔起了河道兩旁長達1公里的清污除渣義務,并對石山橫洞洞口處的漳水河道進行集中治理,清理河道及河岸,于河岸兩側修筑擋墻,在擋墻上方邊坡種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將曾經的垃圾場改造為“濕地公園”。在2019年7月7日舉辦的昌景黃高鐵全線生態環境保護施工現場觀摩會上,地方政府和業主高度贊揚中鐵八局在環水保方面所做的工作,獲得A級評價。

千淘萬浪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11個作業面同時施工的隆隆聲響,944個日夜的乘風破浪,12628.8米的深耕細作,建設者們用汗水和熱血守護著隧道的順利貫通。(雍黎 李宏偉 羅俊森)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