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兩天將五顆衛星送入蒼穹 我國衛星發射次數維持高位

2022-03-31 16:06:00來源:羊城晚報  

連續兩天,我國共五顆衛星被送入太空——

3月29日17時50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浦江二號和天鯤二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3月30日10時29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攜天平二號A、B、C衛星直指蒼穹,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再次告捷。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近年來,我國衛星發射次數一直維持高位。中國之聲報道顯示,2021年,中國航天全年發射次數達55次,再創新高并穩居世界第一。頻繁發射衛星,說明了什么?

實際上,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引我國航天事業不斷攀登高峰、刷新高度。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航天事業快步發展,表現之一就是衛星發射活動多。

另一方面,我國商業航天事業發展快、衛星技術不斷更新,也是發射活動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從2016年國務院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到2020年衛星互聯網首次被明確納入國家“新基建”范疇,再到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空天科技首次出現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部分,這些都推動了國內商業航天較快發展。目前,銀河航天、千乘探索、九天微星等商業航天企業都提出了建設衛星星座的計劃。大量星座組網計劃的實施,也使得國內衛星發射端服務需求大增。

此外,“需求”影響“供給”。21世紀的人類發展,使得人類探索與利用廣闊地外空間的需求增加、能力提升,衛星發射也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例如,3月29日發射的浦江二號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科學試驗研究、國土資源普查等任務,天鯤二號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環境探測技術試驗驗證;30日發射升空的天平二號A、B、C衛星,主要提供大氣空間環境測量和軌道預報模型修正等服務。(董柳)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