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疫情受益者”海普洛斯:3年核酸生意狂攬19億,估值30億赴港IPO

2023-04-20 17:18:51來源:天天在線  

三年核酸生意賺了19億,海普洛斯不滿足。

作者|唐吉訶德

來源|天天財經11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暴賺一筆之后,“疫情受益者”海普洛斯,選擇和“前輩”臻和科技、優訊醫學一樣——遞表港交所。

疫情期間,海普洛斯是深圳市最大的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尤其是在有著179萬常住人口的南山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過去三年,平均每三個深圳人的核酸檢測,就有一個是海普洛斯做的。

當昔日新冠檢測黑馬明德生物的核酸檢測業務計提10億減值之際,海普洛斯卻在前不久,選擇赴港IPO了。

2020年,海普洛斯的全年營收是一個小目標,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劇增了將近16倍,達16.76億元。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其同期凈利潤從虧損6600萬,到大賺1.58億。

扭虧為盈的唯一王炸,就是核酸檢測服務。

過去三年,海普洛斯在核酸上的收入分別是0.34億、3.59億及15.34億,分別占了全年收入的34.1%、73.8%、91.5%,單一業務依賴性可見一斑。雖然2022年的營收增速有所放緩,但也實現了4倍以上的增長。

15.34億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這就相當于去年每個深圳人,在海普洛斯那兒做了40次核酸。

疫情第一年時,海普洛斯在這塊業務上的毛利率最高能達到60.4%,不過隨著檢測價格一路下降,其毛利率縮水至32.8%。

在招股書里,海普洛斯也老老實實坦言了,2022年前兩個月,平均檢測量為234.16萬管,到2023年同期,則減少了67.8%至75.48萬管,預計今后這方面的收益和毛利將繼續大幅減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核酸檢測業務能讓海普洛斯咸魚翻身,在后疫情時代,隨著毛利率的持續下滑,也必然存在將其“打回原形”的可能性。

和它的三年“輝煌”相比,早年間其完成的幾筆融資堪稱相形見絀。

海普洛斯自2014年成立,其四個創始人中,目前身價已超8億元的許明炎和溫媛是夫妻,和陳實富、方文為為同學。成立次年至今,海普洛斯每年都有數額不算大的融資到賬。

2015年,海普洛斯獲得磐古創投1000萬融資,估值1.15億元;

2016年,5000萬元A輪融資進賬,估值升到3億元,不到一年時間翻了2.6倍;

2017年,7750萬元的A+輪融資如期而至,在A輪融資的基礎上,估值來到7.28億元;

2018年,其基因檢測業務開始商業化,拿到1億元B輪融資;

2020年,B+輪融資完成,估值10.3億元;

2021年,完成C輪融資,募集約1.8億元,估值16.8億。深創投、軟銀在該輪入股,和磐谷創投分別擁有董事席位。

去年7月,也就是完成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海普洛斯的估值達到了30億元。

或許是疫情三年習慣了賺快錢,海普洛斯的研發占比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從2018年的七成滑落到2019年的四成,到去年,已經不足一成了。

核酸檢測已經退出大家的日常生活,海普洛斯為何還要選擇上市?一位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一語道破天機:“趁著財報好看,當然要抓緊機會上市。”

眼下全面注冊制放開后,業務下滑厲害的企業在內地上市的成功率將更低,甚至可能會超過下降50%的報會底線。尤其是去年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都明確表示了,會“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從嚴審核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這就意味著,相關企業的上市會難于上青天。

如此一比較,要求相對寬松的港交所自然是不二選擇。

此外,海普洛斯曾經的主營業務——基因檢測也不得不提。基因檢測市場的千億規模確實潛力巨大,但套用潘長江規勸嘎子的話來說,“你把握不住的”,2020年—2022年,海普洛斯引以為傲的全周期基因檢測解決方案,營收只有0.45億元、0.88億元、0.93億元。

三年加起來才2.26億元,這部分業務連去港交所主板的入場券都拿不到,自然寄希望于核酸檢測業務,助推其上市計劃。

以海普洛斯為代表的一系列做了三年核酸生意的受益企業,今后的發展邏輯必然不在于核酸,它們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和符號,新冠檢測退場后,海普洛斯的業績支柱型新角色是誰?又如何給投資者講新故事?

編輯 |窗紗小鹿

排版 | 屈睿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