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埃安上市,計日而待

2022-03-20 09:02:57來源:汽車公社  

從品牌成立之初起,埃安這個出身于廣汽集團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企,就堅定地走在了IPO的道路上。無論從產品和技術端所表露的布局態勢,還是以全產業鏈的構建向造車新勢力靠齊的動作來看,都透露著埃安的野心所向。

近日,據廣汽集團所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在公司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第10次會議上,已正式審議通過了《關于廣汽埃安實施員工股權激勵及相關事項的議案》,同意廣汽埃安采取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

即,通過實施員工股權激勵、廣汽研究院科技人員“上持下”持有廣汽埃安股權及同步引入誠通集團、南網動能、廣州愛安作為戰略投資者,使之完成共計25.66億元的融資。

至此,廣汽埃安的注冊資本則將由60億元增加至約64.21億元,其中公司自身及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合計持股約93.45%,廣汽埃安員工股權激勵平臺和廣汽研究院科技人員持股平臺合計持股約4.55%,誠通集團、南網動能、廣州愛安合計持股約2%。

IPO,勢在必行

縱觀去年一整年的市場變化趨勢,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前進入深度內卷的節奏中,是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不管是否想在豐田、本田之流正式入局之前奪得一定的市場高地,將自身帶至一個更符合現有競爭格局之中的軌道,都成了人人都熱衷達成的最終目的。

一時間,各類出身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頭。

在蔚小理已為行業樹立起了一個發展標準后,大多數消費者對待極氪、嵐圖、沙龍、阿維塔等全新品牌的態度,近乎苛刻。而這也致使此類品牌,要么在終端市場上飽受爭議,要么直接成了輿論場上的議論焦點。

但改變不了的一個現實卻是,在“電氣化”成為全行業的共識,成為上升至國家層面的戰略問題后,各個車企都極力想著能借此徹底且以最快速度達成“彎道超車”的目的。

處在這樣一個生存環境下,在經歷四年多的沉淀和成長,作為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從傳統車市中脫穎而出的新能源車企,埃安自然也在想著脫離往日的發展模式,迎合新時代的步伐。且隨著品牌獨立運作之后,埃安所拿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在悄然推動著消費者、乃至資本市場向其扭頭。

埃安已經不止一次地向外界傳達,自己將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而存在的訊號。你可以說,這是埃安在現有銷量優勢下,希望在品牌形象上能得到質的飛躍而謀劃的小心思,但沒辦法,當資本市場對待新能源產業的態度愈發理性,“講故事”已經不再奏效。

2021年看似是廣汽埃安獨立后的第一年。但在這一年里,在終端市場上實現的銷量突破,只是一方面,不斷在技術端和生產端創造新的價值,自然也成了埃安踏上IPO之路的保證。

去年12月31日,據廣汽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于2021年12月31日審議通過《關于廣汽埃安第二工廠產能建設項目的議案》。同意子公司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工廠產能建設項目的實施,計劃產能20萬輛/年,于2022年12月建成投產。

到了春節期間,廣汽埃安僅用了15天完成了對智能生態工廠二期的產能擴建,想必也愈發表露出了對盡快占據市場的野心。

現如今,距離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廣汽埃安開始混合所有制改革,不過半年時間,距離集團發布《關于廣汽埃安資產重組及增資的議案》更只有百日,可從早早實現上市的“蔚小理”如今一系列的操作去看,背靠廣汽集團的埃安可以不做,卻不得不做。哪怕趕赴資本市場上市,不一定是埃安能實現騰飛的唯一保障。

“人才”是第一要素

正值新一批造車新勢力趕著奔向資本市場,對于埃安來說,從實行公司混改到最終實現上市,這必然是一條能與其他新能源車企公平博弈的明智之選。因為,面對快到令人發指的行業迭代速度,單靠拿用現金流對沖因龐大研發投入而產生的巨大成本,不會是長久之計。

其次,當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公司、互聯網巨頭選擇加入,“人”的問題也會愈加凸顯。而受制于待遇、自主權乃至整個體系的不同,在傳統車企任職新能源板塊的高新尖人才,選擇加盟造車新勢力的人早已不計其數。譬如,原廣汽研究院首席總工程師徐吉漢就早在2017年加盟了小鵬汽車。

這就意味著,不管埃安在混改中會著力對某一個板塊傾斜,對人才的培養理應不能懈怠。就拿此次通過的議案具體來看,股權激勵的對象,就包括了廣汽埃安679名員工及廣汽研究院115名科技人員。

據了解,當前廣汽埃安全部員工約4800人,本次員工股權激勵覆蓋范圍超過14%,覆蓋范圍之廣可見一斑?!叭瞬攀堑谝簧a力”,很顯然,埃安正是希望通過股權激勵,最大范圍地綁定核心員工,留住關鍵人才以攜手推進其新能源車事業的高速發展。

從人才結構上看,事關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等方面的研發人員就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如何活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才的有無,是深度綁定的。而通過前人對股權激勵方案的驗證,對于車企而言,相比一味靠高薪挽留,讓員工愿意與企業同進退,無疑是更具現實意義的。

回顧過往,僅以蔚來為例,在其于2019年陷入補貼縮水、裁員和部門縮減等困難時,股權激勵的方案就已經落定。雖然在未來的3~5年之內,參股的員工無法借此套現離場,但恰恰是這樣的舉動,令蔚來走上了連年看漲的康莊大道。

埃安的起點很高。內部員工對公司的未來,早已不需要如過往那般決絕。股權激勵所產生的正向效果終究將全部釋放到品牌向上,技術升維和銷量持續提升等多個方面。

的確,當前的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板塊投入似乎不再如三年前那樣遠超預期,“蔚小理”現階段在納斯達克的境遇亦是有目共睹的??煞叛壅麄€傳統車企的大盤,埃安所邁出的這一步,遠比想象中的意義來得更為重大。

2021年,得益于全領域的突破,埃安承接住了整個廣汽集團希望借新能源產業來為自主業務建立護城河的使命。全年123660輛的累計銷量,同樣在終端市場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所以,實施員工股權激勵也好,或是引入外部戰略投資來推動IPO,其目的都是要將埃安在資本市場塑造成一個行業范本。

此時,距離埃安開展A輪融資,進而達成IPO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了。無論埃安當下所做的決定,有多么和往日廣汽求穩的發展體質不同,一切都是這場破局之戰所必須的。而從一款車型到一個品牌,再到一家公司,全面進駐時代轉型的浪潮,埃安雖異常堅決,卻躊躇滿志。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