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奇瑞提前啃英國這塊“骨頭”? 天天即時

2023-06-14 07:49:50來源:汽車公社  

這塊骨頭好不好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奇瑞計劃從明年開始在英國銷售汽車。并且被認為,有興趣在當地進行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生產。而且,包括奇瑞在內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已與英國官員就本土化生產舉行了會談,目的當然在于,幫助提振壓力重重的英國汽車業。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車企對英國制造業進行投資,采取的形式可能是與歐洲汽車公司合作,按照中國設計生產汽車,或者以CKD形式外包給英國或歐洲的工廠。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國車企在英國或歐洲其它國家建廠。

不過,談判尚處于早期階段,所以變數很大。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奇瑞曾經在美國以類似的形式(HAAH本來想做貼牌CKD)做過試探,不過因限制而失敗。所以,這次被爆提前“啃”英國這個骨頭,能有收獲嗎?

因為,去年11月,奇瑞國際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張升山曾對媒體表示,奇瑞計劃在2026年進入英國市場,推出一系列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而今,節奏提前了嗎?

英國市場多大?

實際上,英國的汽車制造業一直在萎縮。此前,本田關閉了在斯溫頓(Swindon)的工廠, Stellantis集團(沃克斯豪爾的母公司)去年也從轎車轉向貨車生產。

如果新投資能確定,當然會對英國的汽車工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不過,有一點奇瑞倒是應該認真盤算下,英國市場的規模容量到底有多大呢?

今年年初,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發布數據,2022年英國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2%至161萬輛,較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注冊量少約70萬輛。2022年英國新車銷量降至自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SMMT還認為,隨著供應鏈問題的緩解,2023年英國新車銷量可能會同比增長15%。

6月5日,SMMT發布5月乘用車新車注冊量為145204輛,同比增長16.7%。1~5月英國市場累計772454輛,同比增長16.8%。

從燃油/混動/電動來看,汽油車占比41.2%,純電動車(EV)占比16.9%,混動車型(MHV+HV+PHEV)占比34.4%。混動車型的占比正在快速升高。而這對奇瑞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5月乘用車銷量的品牌TOP5,為奧迪11808輛(市場占有率8.1%),大眾11687輛(市場占有率8.0%),福特10970輛(市場占有率7.6%),起亞8976輛(市場占有率6.2%),沃克斯豪爾8879輛(市場占有率6.1%)等。

從品牌數據來看,這對于奇瑞等中國企業來說,英國市場的投入產出比實在不高。再說,英國和歐洲的各種繁瑣苛刻的法律法規,相對于國內法規來說完全要高一個數量級,是非常頭大的事情,成本極其高昂。還有,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英國的高電價也是攔路虎。

不過,《每日電訊報》也表示,得益于不斷增長的綠色能源供應、海上風能的巨大潛力,英國這個僅次于德國的歐洲第二大汽車市場,算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但是,這應該不足以值得奇瑞提前去英國“啃硬骨頭”。

中國市場2022年的乘用車總銷量是2057.7萬輛(交強險數據),英國是161萬輛。對于奇瑞來說,是去英國這個“不大一點”的市場去硬啃,還是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做好自己“這份有前途的事業”,孰輕孰重呢?至少我的心里充滿了問號。

是西瓜還是芝麻?

就英國的事,我特地詢問了奇瑞內部的相關人士,回復我,目前公司進入英國的事還在準備階段,希望能提前(指2026年的計劃)。但是其他的,因為涉及公司相關規定,再無法多說什么。

不管怎么說,奇瑞進軍英國,是一個充滿勇氣的目標,當然,奇瑞也有別的品牌沒有的優勢,奇瑞的合資企業是奇瑞捷豹路虎,而捷豹路虎是純正的英國品牌,可以借助一定的資源。但跟奇瑞耕耘國內市場和其他市場不同的是,在英國要想追逐銷量、市占率,需要與投入產出比找到一個平衡點。

奇瑞今年海外市場的目標是80萬輛(別問我這個目標怎么來的),沖擊英國市場也是勢在必行。只是,怎么做是非常有講究的,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如果不看具體條件硬做,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拿另一家中國企業上汽來說,其旗下名爵MG,返銷歐洲取得不錯的成績。在英國市場,2022年也不過51050輛銷量,市占率達到3.2%。這是在增幅達到66.8%的情況下達到的。

按照MG目前158家經銷商來算,每家的年銷量平均為323輛,單店效率并不高。而且,MG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本就是英國品牌,當地人認這個牌子。

還有一家,韓國起亞,2022年在英國銷售乘用車達到10萬輛,再加上商用車車型的銷量,起亞在進入英國汽車市場十年后,獲得10%的市占率。參考兩家的數據,奇瑞還是需要慎重考慮,做好先虧N年心理準備的。

當然,對于英國市場,在中國車企出海潮中,奇瑞算是很典型的樂觀態度,“你看中國品牌都想去啊,政治、經濟穩定,市場波動不大。”不過也有反例。

早在今年3月份,國內某廠歐洲區總裁Michael Shu就表態,英國甚至沒有被列入其海外市場一長串潛在的選址名單。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作為投資者,我們希望一個國家保持穩定。開一家工廠……是一個幾十年的決定。

“沒有英國脫歐,也許還行吧。但在英國脫歐之后,我們不明白發生了什么。英國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即使在長長的名單上,我們也沒有英國。”

此前,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與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的峰會上猛烈抨擊了“英國脫歐的后果”。馬克龍還表示,在2016年公投之前,脫歐的影響被“低估”了。而且,英國因為脫歐(Brexit),導致勞動力短缺100萬。

工黨議員斯特拉·克雷西對英國《赫芬頓郵報》表示:“由于脫歐后的簽證情況,英國工人正在失去工作和機會,他們無法在歐盟工作,也無法為希望與歐盟合作的公司工作,而英國無法建立一個有效的移民和庇護體系,這阻礙了我們的經濟,而目前的職位空缺超過100萬。”

《每日電訊報》很樂觀地聲稱,預計未來18個月將有大量中國品牌進入英國汽車市場,并希望快速獲得市場份額。但是,電貴、人工貴、法規貴,加上脫歐綜合癥,綜合分析下來,奇瑞“赴英趕烤”,都是件勞心費力、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需要“穩”點。

不過,英國現在確實是急了。一位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保證英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制造地點之一,并定期與汽車公司合作,以確保對英國的投資。”說實話,滿碗飯好吃,這滿口話不好說。我們還是得走著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