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這個 618,變了-全球通訊

2023-06-13 23:12:35來源:ZAKER財經  

題圖丨視覺中國

1962 年,精準捕捉到普通工薪階層百姓對于豐富商品種類和低廉價格的產品需求后,第一家沃爾瑪在美國阿肯色州落成。為了在品質與低價中找到平衡,沃爾瑪反其道行之,把店面開在了租金更加低廉的郊區,配以簡單的裝潢,以此壓低固定成本;還采用直采模式,直接對接供應商,以降低采購價格。這種 " 成本領先戰略 " 一直延續至今。

50 多年之后的今天,沃爾瑪的折扣吸引了更多中高收入消費者,尤其是食品領域,去年數據顯示,約有四分之三的顧客來自于年收入 10 萬美元以上的家庭。

可見,面對持續的經濟環境影響,人們的消費變得更 " 聰明 " 了。聰明體現在對性價比的渴求,以及對自身需求的思考,所有人都希望錢可以花得值,追求低價、想要守護錢包,擔心自己買到不合適的商品;人們更在乎對自身生活品質的追求,希望通過消費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享受生活。


(相關資料圖)

麥肯錫《2023 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中的消費趨勢調研顯示:人們消費沒有降級,只是選擇更明智。盡管消費者的整體支出趨于保守,但他們會通過嚴格的取舍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

這樣的趨勢正倒逼一個全新的、更高效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出現,也使得企業的業務發展邏輯,在現有基礎上,正發生新的轉變。因為單純靠補貼為產品降價,不能從本質上滿足市場的低價需求,更無法持續,技術支撐產業的整體升級卻可以實現這些。

換句話說,大眾在追求低價背后,實際是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結構升級的需求,因為消費是持續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舉個例子,現在品牌拼低價底線越來越低,從流通環節來看實際上沒有太多可壓縮的空間,如果是為了拼低價,去壓縮用工成本,或者去犧牲品質,那么就會走入到一個惡性循環,往小了說是會給品牌帶來消極影響,往大了說會極大拖慢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

要低價,但更要優質商品。二者看似矛盾實則相互關聯。背后的邏輯是,需求端消費者的低價訴求,刺激到供給端要通過穩定的供應鏈來滿足這一需求,也就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實現產業降本提效;反之,產業供給端的升級也會為需求端創造更多價值,從根本上促成高質量的低價。

這種看似矛盾的處境,在今年 618" 低價 " 的營銷策略和銷售額等臺前的數字較量背后,構成了這場看不見的硝煙中,上演的技術較量。

低價和低價,有什么不同?

消費者作為消費鏈條的末端,感知到的 " 低價 " 其實是片面的。

一個商品,從產地到原料加工廠,再通過數次物流運輸到產品生產線、經銷體系,最后通過銷售渠道到消費者手中,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鏈條。過去有些平臺大打價格戰,燒錢補貼消費者來換取低價和銷量,其實就是在最終的銷售環節人為創造低價,搶奪流量。

但如果一味在最終的銷售環節創造低價,不僅補貼不可持續,商家的讓利也是有限的。通過壓縮店家生存空間去換取低價,只會產生畸形市場;而與供應鏈更深層結合,維護消費者和整個供應鏈的利益后帶來的低價,才是健康長久的商業模式。

因此,靠補貼實現的低價不是競爭力,能夠創造持續的低價才是競爭力。京東通過自建物流為消費者帶來極致的服務體驗之后,迎合當下市場變化需求,從供應鏈能力出發,再次拋出兼具品質與省的 " 低價 "。

眾所周知,供應鏈成本的降低,需要的是對銷售鏈條各級的打通。京東的優勢正是,過去在產業鏈各環節中基礎實力的積累,向前與消費者趨勢契合,向后與供應鏈深度融合,實現供給端與需求端效率提升和技術的升級,并最終實現 618 的 " 低價 "。

這也是為什么,價格降低,這些品牌和商家還愿意和京東保持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 " 低價 " 還是 " 百億補貼 ",都只是一個被消費者熟知、易于接受的營銷詞匯,但京東在 20 年內積累起來不被熟知的面向消費者、供應鏈、產業端的各種技術,才是劉強東喊出 " 低價 " 兩字底氣的來源。

所以,技術究竟是如何支持真低價的?

被技術優化的品牌營銷

過去,品牌往往會在 618、11.11 大促期間準備充足的預算,哪怕是賠本賺吆喝,也要以 " 低價 " 換取成交量。但現在,這種狀況正發生改變。

一方面是,品牌預算正在縮水;另一方面,618、11.11 的預算被分流,品牌會通過將預算分配到一年中的各大小促銷節點,將 " 低價 " 以更低的成本完成。那么如何在縮水的預算中,完成過去 618 的業績指標?

京東作為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渠道,天然對消費者的需求、產品的特性有著判斷,也更容易為品牌形成營銷建議,進而提升品牌營銷效率。

但這種洞察如同挖礦,包含著很多無效的信息和雜質。我們要把有效的信息提煉出來,通過清洗加工、對數據進行分析,最后才能變成黃金、石油。因此,對京東平臺上無數的品牌方來說,只有將其打包成自動化工具,才有機會讓每個商家普惠地獲得營銷加成,換取銷量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以京東云產業級 AIGC 為技術底座的內容營銷平臺,正開始幫助品牌方實現全場景營銷內容的高效創作。商家只需要提供基礎的營銷素材,京東云便可以生成多個廣告內容營銷變體,并根據用戶的喜好針對性地展示最匹配的內容。

借助京東云數智營銷能力,谷雨玩具在內容營銷和運營過程中,通過內容營銷平臺自動生成的圖文、短視頻,突破流量瓶頸,降低廣告成本,3 個月引入 UV23 萬 +,成功塑造口碑。

京東云還幫助某國內四大航司之一,將營銷活動的各種權益,精準地觸達給目標用戶,并通過一口價、秒殺、大轉盤、領券、盲盒等形式發放給用戶,還根據用戶行為補充策略增強轉化;整合規模龐大的會員賬戶,落實核心機票銷售業務的營銷升級,實現品牌營銷從 " 千人一面 " 到 " 千人千面 " 躍升。

此外,作為真人直播間的補充,擁有多變形象、近乎真人聲音、多種直播間場景的京東云言犀虛擬主播,通過文本、語音、選品自動生成技術,7*24h 不間斷直播,以遠低于真人主播的成本,做到以 " 輕量級、高效率 " 助力品牌運營降本提效;同樣依托京東云 AI 技術的言犀智能服務,一方面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人性化的咨詢服務,另一方面,也在大促的海量客服需求下,實現了服務質量的精益管理。

京東云言犀為聯想定制打造的虛擬 " 店長 ",靈活生動的實時智能交互,以及 24 小時不停播帶貨,帶動訂單成交轉化。目前,其每日成交金額最高可達到真人主播的 2.3 倍,每小時成交金額占真人 45%,但成本不到真人的十分之一,帶貨效果明顯。

數據顯示,京東 618 開門紅 28 小時,京東云言犀智能客服累計咨詢服務量超 7195 萬次,累計服務超 22 萬京東第三方商家,保障優質用戶體驗;言犀虛擬主播開播商家數較去年 11.11 增幅近 400%,為品牌直播間同時帶來低門檻和高轉化。

這種數智營銷能力,不僅可以節省品牌在營銷內容制作上花費的精力,合理的資源分配還可以避免無效的預算浪費,最終通過更少的預算、人力,獲得更好的營銷效果,加速成交。

被技術提效的產業升級

如果不是疫情,大部分消費者對供應鏈是無感的。

供應鏈一頭連接消費,一頭連接生產。它的暢通與高效,是經濟高質量的基礎。但傳統的單向、線性、剛性供應鏈主體眾多、環節復雜、流程漫長,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高度離散,數據缺乏整合,不夠智能化。

這帶來的后果,一是供應鏈缺乏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的能力,缺少韌性。二是供應鏈缺乏應急處置能力,一旦遇到不確定性事件,很容易讓整個鏈條陷入停擺。

而這正是京東云數智供應鏈的優勢所在。

" 覆蓋超 5.8 億消費者、千萬級自營商品 SKU、數十萬品牌商和制造企業、全國各大產業帶 ..……" 這些基礎數字的背后,是京東獨特的業務模式,使之能夠洞察和觸達從生產到消費的每個環節?;诰〇| 20 年業務轉型實踐中淬煉和反復驗證,京東云輸出的一套基于數智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正逐漸走入產業,助力數智升級。

比如在京東云支持下,伊利實現了全渠道一盤貨管理。背景是,像伊利這樣的品牌渠道眾多,如果每個渠道都有自己的一盤貨,效率不僅很低,也缺乏抗風險能力。當品牌把不同渠道間的庫存打通,實時分配庫存,就可以抗擊不同渠道的銷售差異性、預測銷售波動,然后讓全鏈路的庫存最小化、周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京東作為新型實體企業,不僅擁有研究消費趨勢必需的海量數據、渠道中用戶意見的及時性和多樣性——這對品牌商們至關重要;更擁有對于市場變化、消費者喜好,甚至一個產品當中的功能、價位、區間、人群偏好習慣的捕捉能力,并通過京東云的產銷協同能力,將這種趨勢洞察在更大范圍的區域和產業落地。

隨著對市場趨勢和供應鏈理解的愈加深入,京東云數智供應鏈能力不僅可以賦能一個企業,更可以賦能一個產業帶。京東云服務區域產業規劃:適合做什么樣的產業?從供應鏈的角度應該做哪些布局?倉儲冷鏈如何部署?線上線下如何打通帶動農產品上下行?這些問題,正在一個個特色產業園區內找到答案。

攀枝花的金沙江沿岸,年平均氣溫 21 度,年日照達 2700 小時,作為我國緯度最北、海拔最高的芒果產區,知名的 " 凱特 "" 攀研 " 等品種就誕生于此。但芒果作為 " 呼吸躍變型 " 熱帶水果,芒果在成熟后品質便急劇下降,供應鏈的管理極為重要。京東云在攀枝花搭建的芒果產業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了 " 芒果產業 " 上中下游產業鏈供銷一體化,形成了一條美味且靈活柔韌的供應鏈。

而對于為我們生活生產提供基本保障的大宗商品,在傳統模式下存在著難管控、貨權不清晰、信息不透明等一系列的問題。在青島自貿區,京東云通過 " 數字倉庫 " 解決方案,提升作業效率 40% 以上,幫助片區內倉儲企業大幅降低成本,同時讓運輸和作業的過程變得更透明,大幅提升本地大宗商品運輸的效率、提高倉儲園區中大宗貨物的作業效率。

基于數智供應鏈優勢及海量產業數據積累,上千個產業園區的落地實踐,京東云產業協同平臺正不斷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及產業集群打造,已在浙江、山東、四川、吉林、江蘇等 10 多個省份超 20 個特色產業帶落地,全面支持政企、產業集群、生產、產銷協同,更沉淀產業數據超 2.7 億、產業模型 300 多個,產業標簽 4000 多個。在 618 期間,京東 App 還上線了 " 城市熱愛購 " 專屬頻道,實現優質地域品牌企業產品線上直購,助力地域品牌打造。

京東在 618 中聯合眾多品牌商家帶來了巨大的讓利,為京東用戶投入近上千條專屬生產線涉及家電、生鮮、運動等多種品類。這背后涉及了復雜的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但在京東系統的協調下,舉重若輕。

這種基于全產業鏈的,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是只有京東能做到的。

被技術改變的數字底座

需求和供給兩側的降本,都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尤其是在數字化大行其道的當下,IT 自身降本是一切低價的地基。

這種技術的錘煉來自于內部業務,脫胎于自身全球大規模業務實踐,京東自身有對供應鏈效率的強訴求,倒逼技術層面去持續優化效率,降低成本。

實際上,每一次 618、11.11 這樣的大促都覆蓋了從線上到線下,從訂單系統、搜索系統、支付系統,再到訂單智能分發系統、運力調控系統、客服、售后以及顧客與商家實時同步,商家服務等。堪稱最復雜、最嚴苛、壓力最大的銷售鏈條。

檢驗云計算的行業領先性有兩大場景:一個是以 618、春晚為代表的流量尖峰,一個是超大規模產業鏈的復雜協同,京東云是行業唯一歷經兩大場景 " 錘煉 " 的云廠商。幫助京東云成功應對一次次流量洪峰和最復雜交易場景的 " 秘密武器 ",正是京東云的數字底座,也是京東云將技術能力開放給行業形成 " 真低價 " 的底氣。

回顧 2022 年春節,京東成為虎年央視春晚紅包互動伙伴。但當時京東云面對的考驗是,要在 19 天備戰期內,在不加資源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扛住高并發,一方面還要確保購物配送等供應鏈場景的正常履約,在短時間內要為春晚項目搭建一個全新的數字底座,還不能影響日常業務。

這種堪比 " 三元橋 43 小時換橋 " 的難題,最終被京東云混合多云操作系統云艦成功化解。

這套系統,可以完成超千萬核云端資源秒級調度和高效復用,將京東集團數十萬臺服務器的 CPU 峰值利用率再次提升,3 年間處理器運算效率提升超 100%,領跑行業。在平穩支撐京東萬億級交易的同時,實現成本的大幅降低,每年節省成本達數億元。

換句話說,這套系統可以最大化地消除底層基礎設施差異,將所有資源 " 輾轉騰挪 ",集中到一個超大 " 蓄水池 " 中,隨時可被系統調用。

在此之外,軟硬一體虛擬化引擎京剛 2.0,可以突破云計算技術極限,將算力虛擬化損耗降至零,并提升網絡和存儲性能;而云原生理念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分布式存儲系統云海,通過存算分離技術架構,節省整體基礎設施成本達 30%。借助液冷等技術,京東云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已實現全年運行電源使用效率低于 1.1,基礎設施能耗節省 30%。

可以說正是因為京東擁有了這套技術底座,其原本所具有的強大資源整合能力、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才能再一次發揮出巨大的乘數效應,而 618 中吸引消費者的種種,才得以顯現。

也正是這一切,造就了京東略顯不一樣的 618,其身上帶著京東一貫以來的樸實,卻暗含著中國消費市場轉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京東過去二十多年數智化轉型復雜場景實踐中錘煉成長起來的京東云,也與京東一同走進 " 千行百業 ",為數以百萬計的大中小微企業提供數智化解決方案,幫助他們實現數智轉型,并最終成長為 " 最懂產業的云 "。

結語

無論消費模式、產業形態如何變遷,人們對更高品質的商品、更優質的服務、更快速便捷的履約服務、更高性價比的需求亙古不變。而在 618 中,無論是消費者端需求的快速匹配,還是產業端供應鏈的穩中帶韌,抑或是平臺體驗的絲滑,都需要充分的技術基礎才能帶來降本增效,以及最終的消費者眼中的 " 低價 "。

了解了這些,也就更能理解:為什么其他電商平臺都用現成的第三方物流時,京東要自建物流體系;為什么大家都在專注于賣貨時,京東云要去幫供應鏈伙伴進行數字化轉型;為什么劉強東要喊出 " 技術!技術!技術!" 這樣的口號。

而作為年中覆蓋最大規模、最多產業、最復雜場景的消費活動,京東 618 承載的不僅是京東云技術能力的檢閱,更是未來各產業在面對高壓的數字化場景、供應鏈挑戰時,最大化激活數智技術與價值的練兵。

根據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 ( 2022 年 ) 》顯示:2022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 50.2 萬億元,占 GDP 比重達 41.5%,已經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在 " 省 " 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客觀現實的當下,對于各行各業來說,在 " 省 " 的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價值才是可持續的省。

而在 " 數字經濟 " 同樣已經成為市場發展客觀現實的當下,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通過技術帶來的降本模式才是無數產業的出路。

未來,隨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化,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的落地,各行各業產業降本增效需求更徹底地釋放,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數實融合將愈演愈烈,將有越來越多復雜的產業數字化場景等待攻克。

二十周年的 618,在低價心智背后,相比于 " 比價 "" 二選一 " 之類的昔日笑談,京東云更在致力于將自己的技術賦能于產業與消費者,支持重塑這個節日的價值,在更廣義的范疇促進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