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全球即時:比亞迪“放棄”的美國市場,上汽要去?

2023-07-06 08:47:03來源:蓋世汽車  

上汽集團有些“硬氣”。

7月4日,上汽集團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上汽國際總經理余德在媒體溝通會上介紹,上汽集團已將在歐洲建廠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目前已經在進行選址。同時他還透露,上汽集團已經在考慮進入美國市場一事,并表示:“只要市場有機會,為什么不去呢?”

盡管上汽方面提起美國市場語氣輕松,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美國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資料圖)

這一點,比亞迪無比清楚。

比亞迪暫不考慮美國市場,上汽“不信邪”:我去

我國汽車產品難以進入美國市場,主要和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以下簡稱為:《法案》)有關。該《法案》迫使美國購買者為新能源汽車支付溢價,其種種條件限制,制約了國內車企進入美國市場。

今年6月,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曾批評了該《法案》,認為這會提高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并且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談到關于比亞迪在美國銷售電動汽車的問題,她非常明確地表示:“美國市場不在我們目前的考慮范圍之內”。

圖源:比亞迪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比亞迪第一次對美國市場表現出“可望而不可及”的態度。

此前,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直言:“美國,我們是不進去的。”談到現階段出口的戰略,他提到兩個維度的因素:一是政治風險,要考慮出口國是否有強勢的本地汽車品牌;二是關稅問題,通過本土化生產來降低關稅影響。

這兩點,無疑都將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排除在外。

實際上,從比亞迪近期的海外市場開拓動作也可以看出,比亞迪更希望將更多的精力和產品放在除美國外的美洲、歐洲、南亞和東南亞市場,比如其近期在巴西、加勒比等國家和地區活動頻繁。

甚至此前李柯預計,拉丁美洲將成為比亞迪最大的擴張地區之一。她表示:“比亞迪希望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拉丁美洲的電動汽車普及率從目前的不到2%提高到10%到20%。”

與比亞迪不同,上汽似乎“不信邪”,該公司表示美國市場是有機會的。

《通脹削減法案》讓通用重回抵免名單,墨西哥市場成更大加持

上汽敢于放出“進入美國市場”的豪言,或與兩點有關:上汽與美國車企通用的合作伙伴關系;上汽MG在美國臨近的墨西哥市場的銷量“如日中天”。

前文提及到的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提到的其中一點為:取消單一車企20萬輛補貼數量上。這也就意味著通用等已達補貼限額的車企將重回抵免名單。而通用是上汽的重要合作伙伴,雙方共同出資建立的合資汽車品牌——上汽通用,或將為上汽進入美國市場提供便利條件。

圖源:上汽MG名爵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通用汽車在美國市場總銷量達到227.4萬輛,同比增長2.5%,壓過豐田再次成為美國第一。

其中雪佛蘭銷量增長5.6%,GMC銷量增長7.3%,凱迪拉克銷量增長13.9%,抵消了別克銷量下降42.4%的影響。新能源汽車主要是通用需要等IRA政策落地,2022年中Bolt EV/EUV的銷量38,120輛,悍馬 EV 854輛,凱迪拉克LYRIQ銳歌的銷量為122輛。

此外,此前曾有消息表示,通用將退出除中美以外的其他市場,這也說明通用汽車的整體業務重點將會放在美國和中國。這一點上,作為兩大中、美品牌,上汽和通用或許可以互幫互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上汽通用開辟美國市場,幫助上汽向美國滲透。

再者,上汽的“底氣”還與其曾長期“盤踞”美國鄰近國家——墨西哥市場有關。

由于美國市場“大門緊閉”,不少車企采取迂回路線,從墨西哥入手,試圖慢慢向北美市場滲透。墨西哥的汽車市場規模有著很好的前景,市場潛力排在全球第12位。并且,墨西哥還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員國之一,與美國、加拿大有著緊密的經貿往來。

上汽MG要比比亞迪更早進入墨西哥市場,并且深耕多年,成績不凡。2022年,上汽MG更是拿下了4.8萬的銷量,同比暴漲200%,一舉成為了墨西哥十大最暢汽車品牌之一,市場份額高達10%,逼近了通用雪佛蘭和日產總的12%左右的市場份額,存在感相當之強。

對印度也“不認栽”

實際上,一直以來,上汽集團為我國汽車產業出口做出了許多貢獻。

2022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到101.7萬輛(出口90.6萬輛,海外基地產銷11.1萬輛),同比增長45.9%,約占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30%,成為國內首個海外銷量“百萬輛企業”,連續七年蟬聯國內車企榜首;“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冠軍”MG品牌全球年銷量突破66萬輛,成功實現“海外銷量四連冠”、“累計出海破百萬”。

在這其中,MG名爵是上汽名副其實的出口“招牌”,海外銷量突破50萬輛。

圖源:上汽MG名爵

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業出口超越日本,出口量達107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上汽集團進一步發揮“出海領頭羊”作用,在海外市場銷售25.7萬輛(出口23.1萬輛,海外基地產銷2.6萬輛),同比增長五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MG出口歐洲市場5萬輛,同比翻番;MG新能源汽車出口5.6萬輛,同比增長三倍。

顯然,在上汽集團引以為傲的出海業務中,MG名爵無疑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近期,國際環境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傳出初步收緊的信號。除了不久前歐盟的“雙反調查”外,印度對中國的汽車產品出口也逐漸變得“嚴陣以待”,比如上汽集團在印度設立的全資子公司——MG汽車印度有限公司的股權紛爭。

2017年,上汽集團宣布正式進軍印度市場。自此,MG名爵在印度市場的表現一直不凡。

據悉,目前MG名爵共有5款產品在印度市場銷售,去年總銷量近5萬輛,是當地銷量前十大汽車品牌之一,占據約1.3%的市場份額。接下來兩年其目標是提高到8萬-10萬輛,為達目標,MG名爵采取“擴大產能、完善供應鏈、推出新車型”的組合拳。

據路透社報道,2023年4月,MG名爵為了和印度當地汽車品牌塔塔汽車爭奪市場份額,采取了“價格戰”策略,推出一款續航為230公里、起售價79.8萬盧比(折合9763美元)的電動車Comet EV,這是目前印度市場最便宜的電動汽車。

但正如大眾所熟知的那樣,不僅是對中國企業,印度對全球范圍內的企業均呈現出相對不友好的態度。

2023年4月,印度政府突然提高進口汽車關稅,以“促進”本土汽車工業的發展。綜合來看,目前印度對機動車征收的商品和服務稅稅率高達28%,加上各邦征收的其他稅種,印度消費者的相關稅費占購車成本的37%-38%。

圖源:上汽集團

無獨有偶,據媒體報道,此前,印度政府在對MG名爵汽車的財務報表進行詳細分析后,認為該公司存在可疑的關聯交易,涉嫌逃稅、少報或多報支出以及其他違規行為,并要求MG名爵提供第一年營業虧損的原因。對此MG名爵印度官方曾做出回應:“任何一家汽車公司都不可能第一年設廠就盈利。”并在聲明中強調,公司在所有問題上都將與印度政府部門充分合作,并準備在規定時間內向公司注冊地提供所需信息。

此外,MG印度公司總裁Rajeev Chaba透露出公司正面臨資金困境,鑒于地緣政治,MG名爵難以直接獲取政府投資,此前一直依靠上汽母公司和外部商業借款。他表示,正在積極尋找籌集資金的機會,包括收購,但為確保合理的估值,還沒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

隨即,市面上便傳出“上汽MG(名爵)印度公司被當地強行低價收購股份,喪失控制權”的消息。對此,上汽集團立即發布澄清說明稱,上述消息嚴重背離事實。

同樣,在7月4日,余德也對此事件進行了補充,他表示,印度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同時這一市場的屬地化現象非常嚴重。只要有利于企業發展,任何的合作或財務手段,上汽自身都是歡迎的。余德再次表明上汽的態度:“作為一家致力于全球化發展的汽車集團,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參與印度市場。”

事實確是如此,對于上汽而言,MG名爵是其出口的主力,任何一塊陣地都不會輕言放棄。

同時,上汽集團對美國和印度市場的“強硬”態度,也或將提振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海外的信心,這種堅決不服輸、敢于迎難而上的精神值得歌頌。同時國內車企也需時刻警醒自己:只有做好產品,才能成為任何市場都不可拒絕的理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