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全球熱點評!體驗過 8 款華碩春季新品 我對今年的輕薄本有了一些思考

2023-04-29 12:24:27來源:ZAKER科技  

經過這個春天,我已經變成華碩的形狀了。

作為一名 PC 編輯,從三月到五月初,我測試了華碩春季幾乎所有的輕薄本新品,體驗到了形態各異、設計各具特色的產品。從這些新品中,我對華碩輕薄本的產品設計、布局以及輕薄筆記本品類的發展趨勢有了與此前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忍不住寫了這篇文章想與大家一吐為快。如果你剛好贊同我的觀點,那可真是——


【資料圖】

泰酷辣 !

雖然很不愿意提但是還是要說,2023 年 Q1 的筆記本市場屬實有些慘。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于四月上旬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39%,只有大約為 3300 萬臺。盡管疫情對于行業的影響正在降低,但是市場的反應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經濟疲軟的影響仍在持續,消費市場信心實際上是有動搖的,這也拖累了廠商去庫存的進度,各大品牌選擇進一步調低代工廠的訂單來規避風險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生活得過下去,飯還是要吃的。即便 Q1 市場的低迷表現是實打實的,對于廠商來說,這不是躺平的理由。

具體到本文的主角,華碩在今年第一季度保持了全球第五的出貨量。2023 年 Q1,華碩全球 PC 市場出貨量為 391.8 萬臺。別看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29.3%,但是市場份額卻升至 7.3%,同比上升了 5.8%。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華碩在輕薄本品類做了什么呢?

輕薄化仍然是行業趨勢

很明顯,消費者對于筆記本的輕薄要求是可持續的。筆記本電腦這一品類的誕生就是為了盡可能地縮減計算機設備的體積,讓用戶得以將其帶到不同的場所。對于消費級 PC 來說,筆記本的輕薄化既是消費者的需求,又是技術升級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華碩今年的新品發布之前,我們其實已經見過很多非常輕的筆記本產品了。聯想旗下高端商用品牌 ThinkPad 就曾推出過 X1 Nano 這樣的極輕的輕薄本,重量僅為 907g; 宏碁的 Acer Swift 7 也只有 900g 左右,視覺效果極薄無比。而在剛剛過去的四月中旬,華碩發布了一款全球最輕 14 英寸商務本 ExpertBook B9,僅重 880g 左右。傳統認知中,商用筆記本設備會比消費級產品更注重輕薄,而春天的華碩已經盡可能地讓所有的產品都在輕薄方面更進了一步。無論是一般的輕薄本、全能本還是創意設計本,華碩都在控制機身尺寸以及重量。全金屬機身的靈耀 13 2023 只有 1050g 重,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用戶攜帶,13.3 英寸的機身都可以隨意放進各種包內。而追求極致高能的靈耀 X Ultra 則采用了華碩超高速系統模組 ( System-on-Module ) ,不僅讓主板核心面積減少了 38%,還為 GPU 電源組件預留出了額外的空間,在輕薄機身內實現了不輸同配置產品的性能。13 代英特爾酷睿 +RTX 40 系列實現輕薄本高能化

華碩今年推出的一眾新品很多都搭載了 RTX 40 系顯卡,加持獨顯的像靈耀 X Ultra、無畏 Pro16 2023、ProArt 創 16 2023 以及靈耀 Pro14 2023 等等,與之相配的第 13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可以稱得上是 " 黃金搭檔 "。從測試數據我們能看出,相較于第 12 代酷睿處理器,第 13 代酷睿的升級仍然體現在多核性能方面,這使得輕薄本產品具備了處理更復雜任務的能力。除了性能提升,另外一個重要的點則是能效。對于輕薄本來說,能效和續航甚至是比性能更重要的方面。

華碩依靠第 13 代酷睿的高性能混合架構等優勢進行優化,讓輕薄本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具備了更優的性能和能效 ;Fn+F 快捷鍵讓用戶可以圍繞實際使用場景自行切換高效、平衡或者安靜模式。隨著能效比的提升,i7、i9 系列的標壓 H45、H55 處理器在輕薄本上得很好地發揮性能。而 RTX 4060 儼然成為了今年筆記本產品上最為甜品的顯卡,只需要 100W-110W 的功耗就能滿載運行,用遠低于前代產品的功耗實現了更高的性能釋放。配合華碩強大的散熱系統 ( 冰川散熱架構 & AAS 風洞散熱結構 ) 讓輕薄本摘掉了低壓低能的帽子。靈耀 Pro14 2023 在 14 英寸的筆記本內實現了以往只有在 15、16 英寸筆記本才能達到的 i9+ 獨顯的配置,以更低的功耗帶來了小尺寸筆記本的強勁性能。而在靈耀 13 2023 身上,我們見識到了即便是 U15 系列處理器也能在 25W 的功耗上穩定運行,筆記本的續航時間更是來到了驚人的 14 小時。

散熱問題改善、能效續航提升,小尺寸筆記本高能化會成為輕薄本品類的重要主題。

OLED 屏幕帶來頂級視覺體驗

各家廠商都在卷屏幕,不斷提升屏幕素質,選擇的屏幕類型卻各有不同。惠普、聯想、宏碁等各大品牌都發布了自家的 OLED 產品,而堅定地站在 OLED 這一邊的,我的第一反應是華碩。

2021 年,華碩第一次將 " 華碩好屏 " 戰略帶到消費者面前,由此開啟了在旗下全系列產品的 OLED 屏幕配置標準。不斷降低成本、提升屏幕素質,華碩輕薄本幾乎擁有同價位產品中最好的屏幕。在今年,華碩輕薄本上的 OLED 屏幕依然保持了高水準,更高的亮度、一如既往的色準、四個專業色域模式以及對 HDR 的優秀支持,讓華碩在屏幕方面十分 " 硬氣 "。

而關于 OLED 屏幕的優勢與缺點本文就不做贅述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隨著成本以及性能的優化,OLED 屏幕會成為未來輕薄本、設計本的主流 ( 當然游戲本選擇 OLED 并不一定是好事 ) 。為了規避 OLED 的缺點、保證用戶的使用體驗,華碩在軟硬件層面都有下功夫,OLED Care 能很好地降低燒屏情況的發生,多模式調光以及防藍光保證用戶用眼健康,而華碩還為用戶帶來了無憂換新服務,盡可能解決用戶在產品使用周期內屏幕方面的后顧之憂。

此外,我更期待未來的筆記本屏幕可以使用 mini-LED,甚至當 Micro LED 屏幕的單位成本降低之后,我們能在筆記本設備上體驗到更驚艷的屏幕表現。

產品布局進一步明確 滿足用戶的小眾細分需求

在今年,華碩對于自己的產品線進行了一輪梳理,更明確也更有針對性。靈耀、無畏、a 豆各司其職,有著自己的用戶群體 ; 同系列下的不同配置也很好地進行了配置設計,盡可能讓用戶按需對應,選擇最適合的產品。

華碩對于小眾用戶需求有著自己的堅持——創意設計本出現有幾年了,但是堅持推出迭代產品、不斷優化軟硬件適配的廠商并不多。無論是 ProArt Creator Hub 創作者軟件還是或實體或虛擬的華碩旋鈕 ASUS Dial,對于這些設計的堅持也讓華碩得以在這一細分領域收獲用戶的好評。此前在參加華碩的溝通會時,華碩方面表示,有除了此前深度適配的 Ae、Pr、Ps 等 Adobe 家族軟件,他們還正在對 Windows 系統層面進行更多適配,例如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Word、PowerPoint 以及 Excel 等軟件,此外今年也在與知名剪輯調色軟件達芬奇進行適配,未來還想與剪映合作。我并非專業的創意設計用戶,因此沒有辦法深度感受硬件設計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表現,因此在這里就先不說華碩旋鈕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會對效率提升多少,但是這種持續不斷的優化是我十分推崇的。在用戶的產品到手之后,軟件的適配會讓幫助用戶的使用體驗升級,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也是企業應有的態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