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空間計算”深意:“眼動追蹤 + 腦機技術”,蘋果 Vision Pro 硬核定義“ iPhone 時刻”

2023-06-17 13:09:11來源:ZAKER科技  

" 我們迎來了 one more thing,一個全新的增強現實平臺、一個革命的新產品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職業經理人庫克在 WWDC 開發者大會上,滿懷激動地向全球介紹,蘋果凝聚七年努力打造的首款頭顯— Apple Vision Pro。

這標志著蘋果正式進軍 MR 市場,同時這也是庫克掌舵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發布會上久違的 One more thing,喬布斯時代的經典字體,讓人們回憶起劃時代的 "iPhone 時刻 "。

被時代銘記的 "iPhone 時刻 "

16 年前,喬布斯穿著標志性的黑上衣、運動鞋站上舞臺,發布了改變世界的產品——初代 iPhone。從那一刻起,整個智能手機產業被顛覆,無數人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

在這場載入史冊的產品發布會上,喬布斯向我們展示了初代 iPhone 是如何 " 重新定義手機 ":

一款帶有觸控功能的寬屏 iPod,一款革命性的手機,以及一款突破性的互聯網設備,三款產品整合成一款跨時代的全新智能設備。

同時也實現了人類天然的工具 " 手 " 與設備的直接交互:

引入多點觸控技術,不要鍵盤和手寫筆,用手指即可精準操作屏幕,讓手機頁面流暢地縮放、滑動。

可以看出,初代 iPhone 的創新性價值在于,化繁為簡,實現多種產品功能的整合,從而大幅拓寬其使用場景,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其次是從鍵盤交互到手指交互的迭代,只需要手指滑動、點擊,極大降低操作門檻,同時令效率得到指數級的提升。

從技術上來看,iPhone 在當年并不具有開創性。多點觸控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1999 年摩托羅拉推出全球首款觸控屏手機 A6188。iPhone 與多點觸控技術結緣源于 2003 年蘋果設計團隊向喬布斯提到觸控的想法,當時喬布斯感覺 " 這就是未來 ",隨后蘋果在 2005 年收購了觸控產品公司 FingerWorks,并申請多點觸控技術專利。

iPhone 誕生之后,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乃至全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觸摸屏成為所有手機的標配,引得無數同行蜂擁模仿,幾乎所有移動應用都被重寫一遍,手機成為人們必備數字工具,行業迎來黃金時代,蘋果則成長為全球科技巨擘。

這些種種巨變都始于 "iPhone 時刻 " ——革命性轉變的一刻。

事實上,站在歷史的維度,時代變革遵循相似的發展軌道。

個人電腦的普及與圖形界面操作系統的出現息息相關,1970 年代美國施樂公司的研究人員開發明出了第一個圖形用戶界面,而其得以在真正的產品中出現是喬布斯進一步優化細節交互,推出首個在商用領域的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系統 Mac OS,讓個人電腦市場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類似的,有了圖形界面操作系統,人們不再需要學習編程語言就能操作電腦,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并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樣,圖形用戶界面等技術并不是喬布斯首創,但是由其把電腦推向千家萬戶,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工具。

如今的 Vision Pro 也像極了當年的初代 iPhone,無需外設,眼睛、手勢即可操作,實現了更自然、高效的人機交互;打破虛實之間屏障,極大拓寬使用場景,描繪出人們未來的生活方式圖景,硬核定義 MR 行業的 "iPhone 時刻 "。

人機交互革命性創新

Vision Pro 帶來了全新的交互方式:用戶可以通過手勢、眼球運動和語音命令進行虛擬現實交互,操作過程無需外部控制器。這種方式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計算環境,庫克稱之為空間計算時代。

突破實物局限,計算設備虛擬化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只要用眼睛注視想要選擇的 APP 就能自動選中,再用手指隔空輕點一下就可打開;

手向下一揮,頁面就會隨之滾動,用手指捏住頁面,就可以隨意放大縮小,輕捏手指,窗口可以拉得更近。同時還可以配合語音操作,用 Siri 輸入。

就像科幻照進了現實,眼、手、聲音三大交互方式融合一體,操作不依靠外部實物且更直觀、自然,有效地降低了使用門檻,提升交互效率。

為什么稱之為 " 革命性 ",并不是因為這些交互方式是蘋果首發,而是通過這些已有的技術,給了用戶帶來突破性的體驗。從測評細節來看,體驗者普遍反映界面流暢、眼動識別準確自然,秒殺目前主流的 AR/VR 頭顯設備。

比如,使用時手可以隨意擺放,放在腿上也可精準識別,不必像 Meta Quest 那樣需要手移動到固定位置。

再如,蘋果眼部、手勢識別的準確率較高、速度也較為靈敏。

最重要的是,Vision Pro 幾乎沒有使用門檻,只需學會幾種手勢即可簡單上手。

交互體驗感的提升得益于兩大技術 " 殺器 ":眼動追蹤 + 腦機技術。

眼動追蹤是 VR 產品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之一,目前也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技術。通過捕捉用戶的眼球運動軌跡,精準算出用戶的目光停留在設備屏幕區域,進而實現瀏覽、控制等功能。眼球追蹤加注視點渲染技術可以大幅提高渲染效率,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具體來看,Vision Pro 具備 12 個攝像頭、5 個傳感器(包括 1 個激光雷達傳感器)和 6 個麥克風,包括眼睛跟蹤和手部跟蹤相機。豪華的硬件配置是 Vision Pro 能夠精準識別用戶眼神和手勢原因。

更令人驚艷的一點是,Vision Pro 暗藏非侵入式 " 腦機接口 ",通過從傳感器獲取用戶數據來感知用戶情緒、預判用戶行為,進而提升用戶體驗。根據蘋果神經技術研究員 Sterling Crispin 的介紹,Vision Pro 采用了機器學習監測身體和大腦的信號,來預測人類的情緒,創建更適合的虛擬環境來增強用戶體驗。誠然,各項技術在 MR 中的應用并不新鮮,正如扎克伯克所說,蘋果頭顯實際上沒有任何重大技術突破。

但一直以來蘋果最擅長的不是開創某項新技術應用先河,而是去探索場景交互的多種可能性,把產品做到極致,后發制人地去引領行業變革,定義人們的生活方式。

例如,多點觸控技術并不是蘋果首創,卻因為 iphone 成為行業標準。Vision Pro 雖然技術與市場主流產品相差無幾,但眼動追蹤和腦機技術的提升令產品性能高出一大截,給用戶的體驗也更好。

從三次人機交互變革來看,電腦、手機以及 MR,每一代移動計算設備的升級,都在人機交互上進行了顛覆性革新,而每次迭代均朝著高效和自然的趨勢發展。

每次交互技術升級也給科技巨頭提供巨大的成長空間,PC 時代來臨操作系統廠商微軟及芯片巨頭 Intel 受益,觸摸屏手機時代蘋果等巨頭興起,本次交互方式升級同樣將給科技市場帶來增量空間。

這正是人機交互的變革為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如庫克所說,如同 Mac 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 將我們帶入移動計算時代,現在這款設備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場景的拓寬、空間的延展

不同于 Meta 押注元宇宙的理念,蘋果走的構建空間計算的路子。

VR 設備的一大特點是封閉沉浸,與現實完全割裂,而這種特性就導致了 VR 的發展局限于游戲領域。相較 VR 營造的虛擬世界,Vision Pro 追求現實和虛擬融合,讓用戶在使用時不會完全與周圍環境隔離。

這樣一來使用場景得到極大拓寬,而場景往往是產品生存的關鍵。

為了打開場景天花板,蘋果下足了功夫:

通過 Eyesight 和全彩透視功能建立虛實連接,"Eyesight" 透視功能通過傳感器掃描用戶面部并顯示在屏幕上,從而與外界傳達情緒和眼神上的交流;全彩透視功能則是即通過相機捕捉到實時畫面,讓用戶看到外部全彩色的真實世界。

當用戶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時,外部屏幕會變暗。當有人接近時,頭顯將向其用戶和外來者顯示雙方。同時,Vision Pro 頭顯配備表冠按鈕,用戶可以通過按鈕調節現實感或沉浸感程度,感受真實環境與虛擬場景的結合與過渡,從而打破虛實之間的屏障。

其次,將現實人物融入虛擬,通過 Spatial Persona 功能來允許用戶將自己的現實形象投射到虛擬世界里,從而加強現實與虛擬的連接。而做到虛實相融這一點并不容易,硬件層面,Vision Pro 搭載了兩塊芯片,M2 負責提供算力,R1 負責處理畫面,蘋果的 R1 芯片 12 毫秒內就能將新圖像傳到顯示屏,快到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大概是人類平均眨眼時間的 1/8。兩顆超強速度芯片解決了延遲問題,而延時是導致 MR 產品眩暈的主因,這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沉浸感體驗更佳。蘋果在推出 Vision Pro 是也格外強調了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場景,例如游戲,溝通、工作、學習等。正如初代 iPhone 集成了革命性的手機、寬屏 iPod 和突破性的互聯網于一身,未來 Vision Pro 或許將替代掉電視、電腦、手表甚至是手機,實現萬屏歸一。

過去二十年來,每個成功的蘋果產品都以某種方式融入人們生活中,iPhone 放入口袋,Apple Watch 戴在手腕,AirPods 塞進耳朵 ......

AR 也將在未來融入人們的生活,庫克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們本質上都是需要社交的人,AR 更符合人類需求,最終會像一日三餐那樣成為日常。

從本質上而言,Vision Pro 最終將把虛擬融入現實,實現現實空間的延展,助力現實從虛擬數字世界中獲益。空間計算根本的生產力貢獻和經濟意義在于可以生產目前有限的人類體驗空間。

因此,蘋果將 Vision Pro 定義成一臺空間計算設備,把數字內容無縫融入真實世界。

等待虛擬現實的 "iPhone 4 時刻 "

然而,Vision Pro 這款產品并不是盡善盡美,也存在一些缺點。

分析師們吐槽,價格非常昂貴,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分體式電源的設計 " 一根線毀掉所有 ";重量偏重,長時間佩戴容易感覺疲勞;軟件生態并不完善,缺少應用和內容,容易影響用戶體驗等等。

市場也存在質疑,Vision Pro 發布當日,蘋果股價最終收跌 0.76%。不過本周,蘋果股價一度創下歷史新高,市值距離 "3 萬億美元 " 一步之遙。

回望初代 iPhone 推出時也面臨重重質疑,有些人認為太貴了,有些人抱怨它的運營商太過單一。

微軟前 CEO Steve Ballmer 曾不客氣地指出,iPhone 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手機,但對商業客戶沒有一點吸引力,它沒有實體鍵盤,不能當做收發電子郵件的利器。

但隨著 iPhone 進化到第四代,軟件和硬件大幅改進,推動智能手機滲透率迅速提升,消費電子產業迎來空前繁榮。

Creative Strategy 消費科技分析師 Carolina Milanesi 認為,Vision Pro 這款頭顯并非面向大眾市場的消費者,而是早期采用者以及開發者。即使目前這款設備缺乏吸引力,但仍是一次重要的嘗試,最終蘋果可能推出一款消費級 MR 產品。

站在虛擬和現實的融合點上,Vision Pro 或許只是未來的一個開始,靜待它的 "iPhone 4 時刻 "。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