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破產潮來襲!留給雷軍“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2023-06-24 11:11:23來源:ZAKER科技  

雷軍刷屏了。

近日,小米 CEO 雷軍在武漢大學畢業典禮的致辭,刷屏互聯網。其關于小米汽車的表態,更是引發熱議,雷軍表示,在 51 歲的時候,決定進行人生最后一次創業,也就是小米汽車。從軟件到電商,再到手機,再到汽車,空前的跨度,更是空前的難度。


(資料圖)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

同時,對當前爆火的 AI,雷軍認為,AI 大模型帶來的革命,正撲面而來。過去幾個月,他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

這番表態過后,市場對小米汽車的關注度再起。

從 2021 年,小米高調宣布 10 年投資 100 億美元下場造車開始,到現在,距離小米汽車 2024 年的量產目標越來越近。

按照小米的規劃,小米汽車將于 2024 年上半年正式上市,根據市場流出的配置信息來看,小米的第一款汽車將定位中高端純電動轎跑,推測售價為 26-30 萬元,高配售價或將超過 35 萬元。

但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來看,小米的第一款車或許將面臨 " 兇多吉少 " 的處境。

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價格區間正是,26-30 萬。除了特斯拉、比亞迪兩座大山之外,自主品牌、合資品牌乃至二線造車新勢力也都在這一價格區間混戰、廝殺,小米汽車前途未卜。

通過對比新能源車與手機市場的價格分布,可以發現,小米手機均價 1151 元主打的是手機市場底部的 21%;而小米汽車定價 26-30 萬,卻對應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最頭部的 26%。

這也意味著,小米汽車正在 " 拋棄 " 中低端用戶,這顯然與小米粉絲群體不太匹配。

但距離正式上市,尚有一年時間,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變化太快,小米汽車的最終定價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雷軍曾對外宣布,小米造車 " 將用全資的模式來干,所有的錢都是小米自己出 "。

這意味著,小米的汽車業務將全盤依賴集團輸血。

眾所周知,造車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以造車新勢力 " 蔚小理 ",2022 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 50 億元,最多的蔚來甚至超過了 100 億元。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感慨,造車 "200 億都不夠花 "。

從新能源市場內卷的趨勢來看,每年的研發投入呈現出明顯的增長。

那么,小米造車到底燒了多少錢?

據小米集團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22 年,小米在汽車業務上的投入為 31 億元;2023 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在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達 11 億元。另外,小米汽車自建工廠的具體投入并未公布。

其實,自建工廠的燒錢更為夸張。以小鵬為例,其首家在肇慶的工廠,累計投資達到了 100 億元。第三家工廠落戶武漢經開區,占地約 1100 畝,總投資約 47 億元。

據悉,小米汽車工廠落戶于北京亦莊,一期、二期工廠年產量合計達到 30 萬。

此前雷軍曾表示,小米造車兩年,研發、工廠建設已經花了 60 億,到第一輛車交付時,大概還要花 180 億元。

這也意味著,在小米汽車上市前夕,小米燒錢的速度只會更快、更劇烈。

更殘酷的現實是,造車回血并非易事,且周期很長。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真正意義上實現 " 盈利 " 僅有特斯拉、比亞迪。而造車新勢力中,僅有理想汽車在今年一季度取得了盈利,凈利潤 9.34 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小鵬汽車一季度虧損 23.4 億元,蔚來 2022 年的虧損金額更是高達 145.6 億元。

在此前很長時間," 蔚小理 " 都深陷巨虧泥潭,甚至一度瀕臨資金鏈斷裂的邊緣。

近期,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表示,在不虧本賣車的前提下,新能源車企銷量達到 50 萬輛 / 年才能實現盈利,達到 500 萬輛 / 年才能 " 活得好 "。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小米汽車業務燒錢不止,且盈利時間點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這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市場與中小股東能否容忍小米的這一場豪賭?

站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角度來看,留給小米造車的時間或許也不多了。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 " 內卷 " 愈發激烈,據瑞信報告,2023 年中國將有約 100 款新能源汽車上市,比 2022 年的 70 款增長超過 40%。

近日,在比亞迪的 2022 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提到,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不競爭不會有繁榮,競爭才有優勝劣汰。

" 新能源汽車變革是一場技術革命,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概率很小。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 3-5 年,車型、技術路線選擇很重要。" 王傳福說。

由此可斷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將進一步內卷。

在剛過去的 2023 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 30%,其中在最高的三月份,已經達到了 35%。也就是說,3 月份每賣出的 3 輛車中,已經超過 1 輛是新能源汽車了。

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不是早期市場,未來滲透率提升空間將越來越小。

其實,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破產潮已經來了:

6 月 14 日,燒光 84 億的拜騰汽車被申請破產重整;

5 月 24 日,網傳總部在上海的愛馳汽車新能源車企倒閉;

另外,威馬、天際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先后傳出停產甚至倒閉的消息,外界充分感知到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環境正在惡化。

據不完全統計,近 5 年的時間,超過 400 家新能源企業消失,超過 90% 的車企倒在新能源汽車爆發增長之前。

一旦銷量無法跟上預期,企業將會直接面臨退出的結局。

事實上,可能雷軍自己也開始意識到:在風云變幻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小米汽車目前的進度,造車這個風口,恐怕快趕不上了。

總結來看,當前時點,小米造車確實愈發尷尬,留給雷軍和小米的時間也不多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