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字節繼續變“硬” 今日熱門

2023-07-05 23:24:58來源:ZAKER科技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

就把☆星標☆點起來吧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陳平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字節跳動再度涉足硬件領域。

日前,根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字節目前機器人團隊已有約 50 人,并計劃年底擴充到上百人。

機器人是典型的投入大、周期長的賽道。業內明星公司波士頓動力除了產品先進,另一個特點是 30 年沒能盈利。2013 年谷歌收購了波士頓動力,但僅僅四年后就轉給了軟銀。

目前機器人比較成熟的應用是在工業制造領域。根據 IFR、中國電子學會數據,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 609 億元,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占據了全球 45% 的份額。但過去幾年間,有關人形機器人的討論也逐漸火熱起來。

一方面一些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比如小米在去年推出了人形機器人 " 鐵大 ",特斯拉也在不斷的更新自己有關人形機器人 Optimus 的進展。

另一方面,AI 技術和加速計算的發展也讓業界看到了人形機器人的機遇。英特爾 CEO 黃仁勛在 ITF 2023 上談到 " 具身智能 " 的概念。簡單解釋就是給一個 AI 系統裝上身軀,讓他能夠通過感知外界的環境去做出互動和決策。

從投資到親身下場

從此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字節對機器人的踏足并不突然。從 2020 年開始,字節就針對機器人賽道出手多次,一年半內投了多家公司。其中既有主打家庭服務場景的云鯨智能,也有專注物流機器人的迦智科技,還有專注于工業視覺 AI 的崧智智能,當時業內便有猜測,認為字節的一系列的操作是在為補齊抖音電商的短板做鋪墊。

不過過去兩年,字節并沒有顯露出下場做機器人的興趣,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字節的機器人屬于的 Research 組,并不直接支持業務。

而這次選擇躬身入局,或許主要出于內外兩個方面。

一個很明顯的體感是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的熱度在大大提高。

除了前文提到的小米、特斯拉,華為也對機器人表現出了濃烈的興趣。根據公開消息,今年 6 月 20 日,華為 8.7 億元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東莞極目機器有限公司(下稱 " 極目機器 "),公司董事長、法人代表為李建國,他同時也是華為常務董事、制造部總裁。早在 2020 年買華為就在全球 5G 大會上秀出了自己人形機器人。

大廠們之所以紛紛入局機器人賽道,和它的遠景密不可分。一方面,AI 技術包括多模態大模型技術、PaLM-E 模型以及加速計算的發展讓人們相信,具身智能可能將是 AI 的終極形態,而人形機器人是實現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態之一 。未來人形機器人可以實現根據外界的信息去交互和決策。

另一方面,由于結構設計接近人體,人形機器人的活動場景可覆蓋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可應用于家用、商用、工業多個場景,特別是陪伴等服務型場景。浙商證券預測到 2026 年,智能服務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67.6 億元。特斯拉 CEO 馬斯克則表示,未來人類和人形機器人的比例將不止是 1:1,全球 80 億人口為基數上,未來人形機器人可能超過人類數量,滲透率的天花板高且想象空間大。

(圖源:網絡)

政策層面,今年 1 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 機器人 +" 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聚焦制造業、農業、建筑、能源、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教育、商業社區服務、安全應急和極限環境應用等 10 大應用重點領域,提出明確指引方向;今年 6 月,上海、北京接連出臺了機器人行業支持政策。

中信證券稱 OpenAI、騰訊、小米、谷歌、英偉達等科技企業持續加注機器人領域,推動機器人技術創新與落地進程加速,機器人發展 " 硬件先行 ",模組化零件為未來發展趨勢,零部件廠商一體化布局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同步提升產業鏈地位,推動機器人產業降本增效與規模化落地。

對于大廠們而言,需要在浪潮來臨之前做好準備。

對于字節本身而言,圍繞抖音做商業化是主要任務,核心業務抖音電商需要加強貨架部分的建設。在 2023 抖音電商生態大會上,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表示:" 我們希望未來貨架 GMV 占比至少達到 50%,從流量增長的角度,我們對這個判斷非常有信心 "。

事實上,從今年 618 的表現來看,直播電商總 GMV 的增速從去年的 124% 降到了今年的 27.6%。在貓狗持續加強內容和低價心智的情況下,抖音也需要加強貨架的建設,彌補自身不足。

根據虎嗅報道,年初上線抖音超市后,2 季度抖音超市團隊提升了供應鏈端建設的優先級,推動成都、杭州新倉庫試行;團隊人數也從數十人擴張到了百余人。

此前,京東物流(昆山)亞州一號智能產業園官宣完成第 100 億件智能包裹的分揀,正式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倉揀一體智能物流園區。下場做機器人,顯然也有助于字節補齊自身電商業務短板。

字節的硬件夢

2007 年的 iPhone 發布會上,喬布斯引用了圖靈獎獲得者 Alan Kay 的一句話:真正在意軟件的人,應該自己造硬件。

在硬件領域,字節稱得上屢敗屢戰。

2019 年,字節把目標指向了教育硬件,并把這件事交給了陽陸育負責,直接向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匯報。

對于教育硬件,字節寄予厚望,不僅把收購來的吳德周率領的錘子硬件團隊并入其中,還打出大量優惠,陽陸育表示," 硬件不贏利是在我們的預期之內,硬件是不贏利,我們是虧錢在賣。" 不過隨著相關行業政策的出臺,裁員成為了教育部門的主旋律,此前賣了一百萬臺的智能臺燈也停止了迭代。

2021 年,字節把目光投向了 VR,并斥資數十億從騰訊手中截胡了頭顯廠商 Pico。但由于 VR 的硬件體驗距離成熟還有相當距離,購買者嫌少,而缺乏出貨量則會導致內容生態的缺失,這使得整個市場幾乎處于一個悖論。IDC 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 AR/VR 頭顯出貨量同比下降 54.4%,在此背景下,PICO 也調低了今年的銷量預期。

(圖源:網絡)

在機器人領域,字節不再大力出奇跡,而是更加審慎。根據《晚點 LatePost》報道,字節機器人業務的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生產一些機器人,優先服務字節的電商履約需求;二是關注前沿技術,探索把 AI 大模型能力用到機器人上。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機器人是一個典型的投入大、周期長的賽道,根據各路券商的研報,當下機器人仍處于 0 到 1 的革命中,對資金、技術、資源整合的要求都比較高。一些知名廠商生產的人形機器人成本非常昂貴,波士頓動力 Atlas 的單臺成本為 250 萬美元,特斯拉的 Optimus 成本約 10 萬美元。

因此當下更重要的是結合自身需求去做推進。除了電商業務,字節在今年也加入了大模型之爭,6 月初,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字節跳動正內測一款 AI 對話類產品,其代號暫時為 "Grace",目前已處于 " 測試完善 " 階段。隨后字節回應,Grace" 是一個 AI 對話類測試項目的內部代號,目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且僅供內部體驗測試。

過去利用算法,字節在信息分發領域的打法近乎是高維打低維,走位風騷,打法奔放。這在硬件領域顯然行不通,不過也不足以打消字節對于硬件的渴望。

參考來源:

浙商證券:人形機器人行業深度 PPT:人形機器人:聚焦 " 具身智能 ",產業化提速

* 文章封面首圖及配圖,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Topic:如何看待字節入局機器人?

我們將挑選1 位評論用心且點贊數較高的用戶

送出一本5% 的改變

上期特別評論中獎名單:

@愛學習

看不見封面大推送?

找不到伯虎財經的文章?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內容

讓我知道你 "在看 " 喲 ~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