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出發,中國版互聯網衛星

2023-07-10 14:11:38來源:ZAKER科技  

2023 年 7 月 9 日 19 時整,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 / 視覺中國

本次發射受到業界廣為關注的并非是火箭本身,而是載荷——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版星鏈低軌通信星座開始走向現實,并終將進入快車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MT 獲通過,6G 對低軌通信星座的剛需

2023 年 6 月 30 日,在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衛星研究組第二工作組(ITU-R SG4 WP4B)全會上,《衛星國際移動通信(IMT)未來技術趨勢》正式獲得通過。

這是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局(ITU-R)立項的首個面向 6G 衛星的研究項目,該項目由我國牽頭設立,內容涉及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星上處理、星間鏈路、高低軌衛星協同、星地頻譜共享技術等重點技術方向。

國際電信聯盟工作組會議還明確了 2023 年底前 6G 早期研究的時間表,第三代合作伙伴項目(3GPP)提出于 2023 年開啟對于 6G 的研發,并將在 2025 年下半年開始對 6G 技術進行標準化,2028 年下半年生產 6G 設備產品,2030 年正式進入 6G 商用時代。

如此,對于低軌互聯網星座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則更加迫切。

星網利好信息頻傳,衛星火箭均受益

2020 年 9 月,中國以 "GW" 為代號申報了兩個低軌衛星星座,共計 12992 顆衛星,分布在距地面 590 公里至 1145 公里的低軌軌道,頻段為 37.5GHZ-42.5 GHZ 及 47.2GHz51.4GHz。

2021 年 4 月,央企中國星網集團組建成立,負責統籌規劃我國衛星互聯網領域發展,被業內譽為衛星通信的里程碑事件。

早在 2022 年 10 月,中國版星鏈的衛星相關的招標工作已經完成。相關配套生產的招標一直在進行中,根據企查查消息,7 月初,星網公司還公示了部分與低軌衛星星座相關的中標項目。

圖 /7 月衛星互聯網相關項目的中標公示

不僅衛星行業,火箭公司同樣也受益于星網發展。龍樂豪院士今年 2 月在南京理工大學講座時提到,他在近日參與了 " 中國星網 " 低軌星座組網發射的運載火箭方案評審會,有 9 家民營航天公司參會并提交了各自的運載發射方案。

除了央企之外,國內還有多家民企計劃建設星座衛星組網,其中銀河航天計劃 2025 年前發射 1000 顆低軌衛星,是國內目前已知最大規模的衛星星座計劃。

今年 3 月,銀河航天公司曾在媒體采訪中提到,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可堆疊平板衛星(通信衛星),預計于 2023 年下半年擇機發射。

目前來看,剛剛圓滿成功的 7 月 9 日發射任務或成為中國版星鏈的一大里程碑,今年或將是中國星網正式建設的元年。

時不我待,擁堵不堪的近地軌道

衛星軌道是一種稀缺資源,目前我國在軌衛星數量 600 余顆,而美國僅 SpaceX 公司的星鏈星座,已累計發射了 4746 顆衛星(截至 2023 年 7 月 8 日統計)。

圖 /SpaceX 星鏈數量近 3 年及未來增長趨勢

根據 SpaceX 公司 6 月 30 日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報告,為避免與其他航天器或空間碎片發生碰撞,2022 年 12 月 1 日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期間,星鏈衛星被迫改變方向 25299 次。

SpaceX 星鏈自 2019 年發射首批組網星以來,共計進行了超過 50000 次在軌規避機動動作。

圖 / 星鏈衛星防撞機動統計。圖源 /Hugh Lewis

而過去半年的 2 萬 5 千次規避機動,大約是該公司在 2022 年 6 月至 11 月的 6 個月里報告避撞機動次數的兩倍。如果按照目前星鏈持續發射衛星的趨勢,每過半年,所需采取的規避機動次數就會翻一番,那么到 2024 年上半年,星鏈或許在半年時間內機動近 10 萬次。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航天教授、巨型星座對軌道安全影響問題首席專家休 · 劉易斯(Hugh Lewis)認為,如果監管機構不對在軌衛星的數量做出限制,碰撞將很快成為航天的常態。

以上僅是星鏈一家的情況,未來,隨著各國相似的大規模低軌通信衛星星座(中國星網、IRIS2、OneWeb 二期、亞馬遜柯伊伯等)的建設,近地軌道空間碰撞事件發生的風險會更大,也說明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衛星互聯網是全球太空競爭、科技未來發展的必爭之地。目前全球衛星星座龍頭仍是美國 SpaceX 的星鏈,國內仍需加大趕超力度。

慶幸的是,中國版低軌通信星座正在建設的路上,甚至可能比預想的時間更早實現。

俗語說:不怕慢,就怕站。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