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美國放羊,中國養魚,「光伏 + 農業」的 100 種玩法

2023-07-10 16:04:54來源:ZAKER科技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資料圖)

如果在美國鄉村光伏電站參觀,會看到一副奇特的場景。

幾千平方米的深藍色光伏板下,白色的綿羊群在閑逛,它們自如地在光伏板的陰影下游蕩、奔跑,成為電站不可缺少的組成。

這些光伏板來自商業公司,而羊群來自個體農戶。這種新型合作被稱為 " 光伏放牧 "(solar grazing)。根據非盈利組織美國光伏放牧協會統計,整個美國,有 5000 只綿羊以這樣的方式飼養。

羊群可以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吃掉光伏板下的雜草,減少火災隱患。相比租用割草機,讓羊群做這件事對光伏公司來說更劃算。而對于瀕臨破產的畜牧業主,光伏公司(用地的租金)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圖片來自 GreenBiz

光伏發電雖然和碳中和相關,但它對環境仍然不夠友好:會大面積占用土地。以美國為例,2023 年美國光伏電站已經修建了 32GW,如果以這樣的速度建設,美國 2040 年會減少 1840 萬英畝耕地,相當于一個州的大小。

而在中國,國家明文規定光伏電站不能占用耕地,更鼓勵在戈壁、沙漠這樣的地方修建電站。但仍有地方出現了 " 租用 " 耕地建電站的情況。

" 農光互補 " 顯得皆大歡喜。這種模式將農業和光伏電站結合,美國有光伏放牧,中國光伏農業也有種植、水產和畜牧案例。理想情況下,政府不會荒廢耕地、推動了碳中和,公司賺到電費,農民牧民獲得了租金。

美國和中國有著不同的土地政策,美國土地為私有,而中國土地都為集體所有。光伏 + 農業看似滿足各方需求,在其完美表象后,落地并沒有那么簡單。

光伏放牧拯救美國牧民

在美國,牧羊者數量越來越少,這已經是個落魄的行業。

從上個世紀開始,美國人對于羊肉的消耗逐年減少,但每年伊斯蘭和猶太節日仍有消費高峰,導致養羊成了個季節性生意。而澳洲進口的廉價綿羊又沖擊本土綿羊,行業雪上加霜。

但總有一些牧民不愿意放棄生意。他們世代放牧,有上千平米牧場,有祖輩流傳的經驗,仍然想以這個利潤微薄的傳統行業為生。

" 光伏放牧 " 拯救了這些牧民的牧場。在羊肉消費淡季時,他們可以靠收光伏公司的費用補貼生計。每一年,太陽能公司都要付給農民每英畝 250 美元 -750 美元的安裝費用,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除了這筆收入,牧民們還期待著未來碳交易市場成熟后,可以賣掉一些碳權。

圖片來自 ASGA

和國內地方政府主導不同,美國牧民和光伏公司之間的溝通主要依靠民間自治協會。2018 年牧民自發成立的美國光伏放牧協會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

這個協會不會介入交易本身,主要靠捐款和贊助生存。加入協會后,牧民自己去查找光伏公司的名錄。協會定期組織線上交流會,也和種子公司合作給牧民提供種植方案,還有標準的合同模板下載。

也就是說,協會本身只是個支援方,是否達成交易,需要牧民自己決定。

這樣一來,牧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做功課,光伏放牧能帶來額外的收入,也會帶來額外的麻煩。光伏放牧場地對植被有特殊要求,最適合的是耐陰植物,這類作物種植需要額外學習。

農戶還要考慮灌溉系統的改造,精心設計柵欄布局,讓牧場循環放牧;剛入行的牧民則會將植被管理交給專門的公司,自己只掙份光伏安裝費。

雖然普及只有幾年,但光伏放牧正在改造美國傳統牧業。

它提供給牧民一個生存的機會,讓他們有了更多信心。一些牧民的收入結構中,賣羊肉已經成了占比最小的部分。一個牧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 要想繼續留在這行,除了光伏放牧,我們還有其他能做的嗎?"

分散、不平衡的中國光伏農業

在中國,光伏農業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

因為土地集體所有,農戶很少直接和公司接觸,主要還是地方政府牽頭,尤其和扶貧掛鉤。根據中利萬農農業光伏項目提供的數據,2021 年時,全國有 2300 個貧困村建起了貧困村光伏農場。

美國這類由團體自治的方式,能最大限度調動農戶積極性,但也需要個人承擔更多風險,耗費更多的資源。國內由政府牽頭并背書,對于農民來說有更多保障,但相應也會少一些參與感。

作為決策方,地方政府缺少種植經驗,很容易出現農業光伏和一線脫節的情況。和美國類似,國內也存在光伏板背陰處種植何種作物的問題。但因為沒有找到經濟效益好的作物,農民也不愿意花功夫種植,反而荒廢了耕地。

而對于公司來說,它們前期建一座 500 平米的光伏溫室要耗資 10 萬元以上,但因為國內光伏電價補貼削減,收益未知,商業化運營的公司也不愿意參與到這些項目中。

不過,農光互補項目畢竟有益于耕地保護,也符合國家 " 雙碳 " 政策,地方政府興趣不小。新疆、內蒙、河南、山東等地都有項目落地,但各地的治理水平差異巨大,導致項目結果全然不同。

2022 年,河北省石家莊隸屬的行唐縣就發生了一起丑聞。新疆特變電工子公司在縣里推 200MW 的農光互補項目,被爆出毀壞麥田占地的情況。最后調查發現,被損毀的地塊中,有 14 戶村民的 40.39 畝土地,沒有和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委托書和土地租賃合同,其實就是非法侵占。

此后,河北省開始嚴查農光互補項目,并叫停了 2022 年 1 月 17 日后的項目。

當然,也有運作很成功的項目。馬鞍山市當涂縣大隴鎮和中廣核新能源合作,后者投資 2.2 億元建了座光伏漁場,每年漁場產量能到 30 萬公斤,給村莊帶來 420 萬元收入。

浙江象山長大涂灘涂光伏項目。圖片來自新華社

中國畢竟仍然以小農經濟為主,土地分散,且土地歸屬權特殊。這也讓農光互補在農村落地復雜程度幾何式增長。一般來說,成功的都是大規模項目,如當涂縣的漁光互補就使用了 6000 畝水面。

在中國,農光互補首先還是得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高,同時擁有大牧場、大農場的區域想辦法。最終,農光互補要有些發展,還是需要足以調動農民、牧民、公司的市場收益,不能只依賴地方政府那雙看得見的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