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滿身細節的 smart 精靈 #3,開起來比 Model 3 還硬

2023-07-11 21:04:42來源:ZAKER科技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每一次穿雨衣,我都會戴太陽眼鏡,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什么時候會下雨,什么時候出太陽。

傳統的線性敘事通常不是王家衛的選擇,他更喜歡通過情感、氛圍和視覺美學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重慶森林》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資料圖】

兩個相互獨立但又有所關聯的故事,使得觀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時間線來感受角色的情感,鏡頭中的象征和隱喻,也反映了角色的內心狀態和生活的無常。

一直以來,情感、氛圍和視覺美學都是電影藝術的重要元素,汽車設計同樣也是一種藝術實踐。設計師們借助創新的設計理念與技術來描繪情感、營造氛圍,如同熒幕上的閃爍的影像,這些作品同樣充滿了生命力。

感性 · 靈銳

源自梅賽德斯 - 奔馳全球設計團隊的 smart 精靈 #3,延續「感性 · 靈銳」的設計哲學,將動感賁張的曲面,自然融匯于優美流暢的線條。這種對立且不沖突的設計,如同《重慶森林》里的角色,飽滿自然。

這是我最美的設計之一。

梅賽德斯 - 奔馳首席設計師戈登 · 瓦格納(Gorden Wagener)絲毫沒有掩飾自己的驕傲,他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與吸引力,在 smart 精靈 #3 上展露無遺。

與前作精靈 #1 的不同之處在于,精靈 #3 在緊湊型 SUV 的基礎之上融入了 coupe 的造型。

為了擁有更舒展的尾部,smart 將車身加長了 13 厘米,用車身同色的車頂來突出線條,取消了行李架,原本位于 C 柱的 smart 徽標,也被移到了翼子板。

盡管從 B 柱往前,smart 精靈 #3 與前作并無多大差別,但更具動感的車身輪廓依舊會讓人眼前一亮。

就像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大膽的敘事和視覺效果,更在于那些微妙的情感表達和精致的藝術細節,它們不一定增強了汽車的功能性和舒適性,但往往都體現了設計師的匠心獨運和對美學的追求。

是的,你能在這輛 smart 精靈 #3 看到不少這樣的細節。

比如,你能在前檔上看到一輛突破重重障礙的小車。

再比如,隱藏在字母「a」里的尾門開關。又或者是藏于座椅縫線中的 smart 徽標。也許是為了塑造品牌形象和個性化特征,smart 非常喜歡在車內外的各個位置放上自家 Logo,不僅是在座椅里,還有這里。這里。以及,這里。甚至連門把手上用于定位的凹陷,也做成了 smart 徽標的形狀。當然了,最與眾不同的還是 B 柱上的梅賽德斯 - 奔馳徽標,表示這輛車的設計,的確來自斯圖加特。受限于篇幅,我無法一一放出所有徽標,它們還存在于迎賓踏板、方向盤、大燈內部等各個部件之上。總之,這輛 smart 精靈 #3 一定會是董車會今年試過的 logo 最多的車型(去年是精靈 #1)。

這也并非壞事,盡管徽標的數量多,但每一處看起來都不會突兀。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你購買的是另一家斯圖加特知名車企的產品,想要裝上這么多的 logo,那得選配多少錢?

從「狐貍」到「獵豹」

smart 的試駕活動,總是有那么一點小不同,他們喜歡從晚上開始。至于目的,當然是為了展示 smart 的 64 色雙區智能氛圍燈。

眼前的這些氛圍燈可以配合 13 揚聲器的 Beats 音響產生音樂律動的效果。但需要指明的是,這一功能只有頂配的 Premium 版本,和 BRABUS 性能版才會配備,入門的 Pro+ 車型和 Pulse 四驅版只搭載了一套 5 揚聲器系統。▲有意思的是,這個「smart」也是會亮的

smart 精靈 #3 的車機,和它的設計一樣講究。

幾何折線風的「smart 靈感星球」依舊出現在了精靈 #3 的 12.8 英寸中控大屏里,不一樣的是,右下角的「你好 smart」精靈助手從精靈 #1 上的小狐貍,變成了如今的獵豹。

smart 相關人員對董車會表示,之所以使用獵豹這一形象,是因為獵豹這種動物會更加契合精靈 #3 的運動型格。另外,這一全新的 Avatar 語音精靈助手擁有 40 個形象動作和 6 個專屬動作,根據用戶的不同操作,給予不同的反饋。「smart 靈感星球」最特別的,自然是中間的小星球,以及相關的交互動畫。為了確保觸屏及語音操作的流暢性,高通驍龍 8155 芯片自然是少不了的。smart 官方的說法是,高算力加持下的精靈 #3,打開車載 APP 的平均時長只要 1.09 秒,在董車會的實際體驗中,也沒有出現卡頓的情況。

不過,在董車會看來,smart 精靈 #3 在軟件層面最大的進步,還是把原來飽受用戶吐槽的訂閱模式給取消了。

去年 12 月,smart 通過 OTA 升級上線了訂閱包功能,提供按月支付、按年支付、永久開通三種訂閱模式來開通座椅加熱、座椅通風、以及方向盤加熱功能,引起大量用戶不滿。

在精靈 #3 上,smart 取消了訂閱模式,全系標配前排座椅加熱,前排座椅通風和方向盤加熱成為了靈活選購項。

所以說,把握好使用需求和潮流趨勢還不夠,所謂的「人性需求」,車企同樣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哐當、哐當

真正開啟這輛 smart 精靈 #3,壓過停車場門口的減速帶后,我的第一反應是:

嗯?這么硬?

懸架硬、座椅硬、內飾硬,總之哪哪都硬。

具體有多硬呢?《重慶森林》里還有這么一句臺詞:

有時候,耳朵比眼睛還重要,很多東西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好。

是的,懸掛這種看不見的東西,除了能用身體去感受,我們還可以靠聽。倘若你和我一樣開著精靈 #3 駛過減速帶,你一定會聽到「哐當」、「哐當」兩聲巨響。

若要從駕乘感受來看,smart 精靈 #3 開起來甚至比特斯拉 Model 3 還要硬,Model 3 起碼還擁有一張較軟的座椅,而精靈 #3 的椅子,坐久了甚至會有點麻。

不過硬歸硬,這張座椅的支撐性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上下車時,小心別被坐墊側翼硌到了。

▲后排空間尚可,但矮小的坐墊和較硬靠背,導致乘坐感受一般

smart 官方給精靈 #3 的定位是「激能都市密友」,但在董車會看來,最適合這輛車的地方還是山路。隨著車輛從城市駛向遠郊,原本針對懸架的抱怨全都變成了夸獎,所有能夠影響駕駛樂趣的基礎素質,都在這輛車上得到了印證。

董車會這次拿到的 Pulse 四驅版配備雙電機智能四驅系統,能夠根據行駛工況實時切換驅動模式,在全時四驅模式下,精靈 #3 既有四驅的穩健,同時具備大馬力后驅車的靈活。

它的動力基礎來自兩臺永磁同步電機,綜合功率為 315kW(422 馬力),峰值扭矩 543N · m,官方的零百成績為 4.3 秒;BRABUS 性能版還多了彈射模式和模擬聲浪,零百加速提升至 3.6 秒。

總之,不要把你對于 smart 精靈 #1 的印象搬到這輛精靈 #3 上,后者一點都不「都市」。

塑料同樣值得被愛

其實了解一個人并不代表什么,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

但自誕生至今,smart 對于塑料的「喜愛」,似乎從未變過。

1982 年,Swatch 創始人尼古拉斯 · 哈耶克(Nicolas Hayek)產生了一個想法,希望生產一種「超小型城市汽車」(Swatchmobile),他的想法最終在 1994 年成功落地。

當年,Swatch 與當時的戴姆勒一拍即合,成立了 Micro Compact Car AG 合資公司,第一輛 smart 順利落地。

▲圖片來自:Club smart Car

是的,smart 里的「S」,代表的正是 Swatch,這家瑞士手表制造商最擅長使用的,正是塑料。誠然,smart 在內飾中大量使用塑料材質更可能是出于對汽車工業的通用趨勢的考慮,但 Swatch 的創新精神和對顏色與設計的獨特理解,勢必會對 smart 的設計理念造成影響。

你也許會對「塑料」這件事表示質疑,但免不了有人能接受,甚至是喜歡。

smart 車主鄭均對董車會表示,自己不會介意塑料內飾,「因為這個車,注重的是外形。」

▲鄭均在加油時拍下他的 smart

「就像賽車,外觀很酷,很拉風,但沒有人會過多地注重內飾。」鄭均說。

對他來說,如果哪天真的把 smart 里的塑料給去掉了,他也許會像 663(梁朝偉飾)一樣難過吧。

▲圖片來自:《重慶森林》

她走了以后,家里很多東西都很傷心,每天晚上,我都要安慰它們才能睡覺。

* 文中「鄭均」為化名。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