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多家車企跟進 新能源車新一輪價格戰再打響

2023-08-24 18:08:52來源:ZAKER科技  

【TechWeb】2023 年對于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來說絕對是關鍵的一年。年初的價格戰剛剛平息,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戰之后,8 月份新一輪價格戰再次點燃。

今年年初,特斯拉最高 4.8 萬元的降價就像一記重磅炸彈,瞬間引發了新能源車市場的降價潮,多家車企紛紛跟隨推出降價優惠或補貼,謀求以價換量。


(資料圖)

7 月初,16 家國內主流車企共同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當中一段 "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 的條款一度被外界理解為是不允許車企打價格戰,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熱議,不過兩天后就以表述不當為由將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刪除。

然后就在短暫休戰沒多久,進入 8 月以來,國內車市似乎又迎來了新一輪價格戰,目前已有一汽大眾、特斯拉,零跑、奇瑞、上汽 MG、極氪等十多家車企以現金優惠、調整權益等方式進行了降價。從年初開始的價格戰,到了年中又續上了。

新一輪價格戰已開啟

從 7 月份開始,上汽大眾就針對 ID.3 進行了官方降價,最高降幅達到 3.7 萬元,也使得該車型的起售價來到了 12.59 萬元。而降價也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6 月份銷量還未達到 2000 輛的 ID.3,7 月份訂單輕松突破 10000 輛,最高單日訂單達 950 輛,環比增長 689%。

或許是看到了降價帶來的紅利,隨后一汽大眾也針對 ID. 家族車型推出了限時優惠活動。其中,ID.4 CROZZ 系列車型最高優惠力度超過了 6 萬元,而 ID.6 CROZZ 系列車型的優惠力度更是達到了 7.4 萬元。

8 月初,零跑汽車也針對旗下 C 系列部分車型進行了調價,包括兩款 C11 車型以及三款 C01 車型,最高降價幅度達到了 2 萬元。

8 月 11 日,極氪官方對極氪 001 推出了限時立減活動,最高降價 3.7 萬元,入門款 WE 版售價下探到 30 萬元以內,起售價降至 26.9 萬元,此外部分車型還贈送 7kW 智能家充服務套餐。

為了清庫存和提升銷量,蔚來近期也開始針對一批 90 天以上庫存 ET5 車型直接給予 2.4 萬元現金直減優惠措施。據悉,這一批 ET5 庫存車普遍庫齡在 100 天以上,最長庫齡的展車甚至有 200 天以上。

8 月 20 日,智己也推出了限時購車優惠政策,購買智己 LS7 可享受 " 豪華配置升級 "+" 萬元現金立減 " 雙重優惠,綜合優惠幅度最高可達 3.9 萬元。

當然,特斯拉也沒閑著,短時間內兩度降價給本就不穩定的車市帶來了更大沖擊。就在上周,特斯拉先是對 Model Y 車型的售價進行了調整,隨后又針對 ModelS/X 車型給出了 5.4 – 7 萬元不等的價格優惠。

其中,Model Y 長續航版起售價從 31.39 萬元降為 29.99 萬元;Model Y 高性能版售價則從 36.39 萬元調整為 34.99 萬元,降價幅度達到了 1.4 萬元。而即將換代的 Model 3 雖然沒有降價,但是仍然給出了 8000 元的保險補貼。

以價換量,車企無奈的選擇

對于車企來說,加入價格戰多半也是無奈之舉。

面對目前新能源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別家車型降價,如果自己不跟隨降價,那么消費者就可能會去買別家的車,最后為了提升銷量,車企不得不跟隨降價。

此外,2023 年國內市場的增速也不及預期。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 月國內乘用車零售銷量為 177.5 萬輛,同比下降 2.3%,環比下降 6.3%;1~7 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為 1129.9 萬輛,相較去年同期僅微增 1.9%。

與之對應的是,在公布了 2023 年銷量目標的十幾家車企當中,今年上半年沒有一家車企達成率達到 50%。即便是比亞迪也僅完成了目標的 42%,今年表現出色的理想達到了 46%,而蔚來、小鵬則均不足 30%。

為了完成年度目標,多數車企也會選擇通過降價來提振銷量。

但其實說到底,車企選擇降價促銷,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在目前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大趨勢下,很多車企也愿意犧牲短期利益,占領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為接下來做準備。

在剛剛過去的 7 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 64.1 萬輛,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 36.1%。而比亞迪董事長、總裁王傳福近日在比亞迪第 5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活動上預測,到 2024 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 48%;到 2025 年年底,滲透率將達 60%。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 對于車企來說,其需要通過銷量的提升來確保自己的市場地位。因為車企沒有量,就沒有市場地位。"

然而從年初價格戰的結果來看,并沒有對汽車市場整體的銷量起到提振作用,大規模的降價反而增添了消費者的持幣觀望態度。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銷量為 621 萬輛和 607.6 萬輛,同比分別下降 4.3% 和 6.7%。

最終新一輪價格戰的結果到底如何,相信不久之后也將最終見分曉。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