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女乘客被屏蔽門夾住身亡 地鐵防夾機制不能失靈

2022-01-26 16:06:38來源:楚天都市報  

1月22日下午,上海地鐵15號線祁安路站一名老年女乘客下車時被屏蔽門夾住,工作人員急速上前,試圖幫助脫困,后經送醫搶救,該乘客仍不幸身亡。

事故具體原因有關部門已介入,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運營方對該乘客的不幸離世深感痛惜,將全力配合調查工作,并做好家屬安撫及后續相關事宜。

悲劇令人痛心,也很意外?,F實中,乘客上下地鐵被夾,并不罕見,這起悲劇再次提醒,乘車安全問題不可小視。

2020年9月2日上午,南京地鐵3號線列車上,一名乘客手臂被車門夾住。但是列車繼續開行,一旁乘客按下緊急按鈕,讓列車停了下來。對此,有乘客提出疑問:地鐵車門的防夾功能失靈了嗎?2014年11月6日晚,在北京地鐵5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女乘客被夾在閉合的安全門和車門中。隨后地鐵開動,乘客被擠后跌落站臺,經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可見,上下地鐵是有風險的。通常,地鐵的屏蔽門跟車門之間是有一條空隙的,這個空隙在軌道交通行業叫做限界,因為車輛在運行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擺動,防止車輛與隧道內的設備等發生干涉,需要一個限界。如果間隙較大的話,容易發生乘客被卡等情形,因此也被稱為“致命空隙”。這是乘客上下車要注意的地方。

后來,為了防止乘客被夾,地鐵修建時這個空隙被壓縮,或者在屏蔽門下方裝有防夾板,但還是不能排除極端狀況的出現。因為這個防夾板只是堵住屏蔽門與車體之間的空隙,并不能防止乘客被屏蔽門或車廂門夾住。如果頭發或衣服之類被夾,阻力較小時,車門并不能自動感應彈開。

地鐵安全的保障,就是防夾機制不能失靈,要靠科技裝置防范,也要靠人。一方面是地鐵的管理與責任心要到位,維持良好的設備狀況,防止防夾功能失靈,同時維持良好的乘車秩序。有網友提出,一些地鐵的車門關的速度太快,讓人猝不及防,這個從設備上能不能改進?再就是遇到乘客被夾,如何在第一時間科學施救,避免延誤或意外發生,也需要措施來保障。二是乘客要文明乘車,不能“沖”車門。據地鐵方面表示,無論哪一種車門防夾功能,都是要夾到乘客才起作用,車門關閉時壓力相當于15公斤的力,如果車門夾到頭部或手還是會比較痛的。

上海地鐵官方曾提醒,以下三種情況容易造成車門“夾人夾物”:強行上下車:容易導致人員、衣服、隨身行李等被夾車門。倚靠車門:緊貼車門的衣服會隨著車門被帶入到車體內,造成車門故障。超過界限:乘客站立在車門附近,如果身體軀干或隨身物品仍有部分區域超出車門外,容易被夾住。

因此,避免乘客被夾,要靠地鐵方面與乘客的共同努力,在硬件上進一步加強技術保障,同時營造良好的乘車環境,在有序有備中確保安全。

聲音

齊魯網:從地鐵運營方來講,一方面要加強技術設備維護和更新,從硬件上不斷完善細節,為乘客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站臺管理,地鐵協保人員應該更積極加大安全宣傳,比如利用廣播或警示牌,在顯著位置詳細告知乘車禁忌,一旦遇到乘客有違規傾向就及時勸阻,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