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困難朝內服務向外 冬奧志愿者精神永不落幕

2022-02-22 10:47:08來源:北京商報  

“志愿者,謝謝你們!”2月20日晚,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特別提到。與此同時,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代表全體運動員,向6位志愿者代表送上燈籠,感謝所有志愿者為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所做出的貢獻。

1.8萬余名,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五湖四海的校園學子、遠道而來的海外華僑華人,共同組成了北京冬奧會志愿者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他們一定無處不在,即便并非主角,但也無時無刻不在盡己所能,為這場盛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鏡頭之內,參賽選手英姿颯爽,博得滿堂彩;鏡頭之外,無論生活保障、場地管理,還是通行管控、語言服務,從白雪皚皚的賽場到煙花盛放的“鳥巢”,每一個細小的環節,每一處有需要的地點,都有志愿者活躍的身影和燦爛的笑容。

他們是離北京冬奧會最近的人,但也是最遠的人。比起近距離享受賽事,志愿者往往需要堅守崗位,可能是在張家口的風里,也可能是在延慶的雪里,既需要事無巨細、堅持不懈,也需要熱情洋溢、禮貌友善,還需要專業周到、嚴謹負責。

困難朝內,留給自己,服務向外,溫暖他人。如同,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看似微小,但缺一不可,既向全球傳遞著東道主的熱情,也是“雙奧之城”風采和格局的體現,成為北京乃至中國“流動的名片”。

“他們甜美的微笑讓我感到溫暖,我忍不住想回饋他們一些什么。然而,我什么也沒有,只能送他們甜味兒的巧克力。”瑞士廣播電視集團制作和技術人員塞巴斯蒂安·那奧迪恩口中的“他們”,正是北京冬奧會的志愿者。美國代表團成員阿特金森將志愿者稱呼為“我的朋友”;日本冰壺運動員吉田知那美則用中文致謝了志愿者。

以友愛為名,志愿服務精神不再只是一場單方面的奉獻,而是超越種族和國界的雙向奔赴。如果說激烈的賽事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那么在志愿者的微笑里,無疑蘊藏了更團結的新時代精神,是這個含蓄的文明大國用愛連接世界的合唱。

從“One world One Dream”到“One world One family”,從2008年的首次獻花,到2022年的一盞燈籠,14年如一日,我們對志愿者精神的贊美,也正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呼應。當國際形勢復雜詭譎,政治經濟變幻無常,我們渴望這樣一種能跨過山海的力量,無私包容,熱情友善,足以撫平溝壑、團結人心。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北京冬奧會已經落下帷幕,但無論是即將到來的冬殘奧會,還是長久的未來,志愿者精神都將如一顆火種,留在所有親歷過、見證過、感受過的人心間,溫暖每一個終將過去的冬天,照亮全人類一起向未來的路。(湯藝甜)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