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紓困助企政策密集發布 政策要“靠前發力”也要“適時加力”

2022-04-13 15:29:12來源:新華日報  

近段時間以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雖然“地方版”“行業版”紓困助企政策密集發布,但不少企業面臨原材料漲價、需求驟降、融資跟不上等難題,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從國務院常務會議到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等,幾次重要會議均釋放出“宏觀政策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明確信號。當前形勢下,要把困難估計得多一些、政策儲備得足一些,盡最大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政策靠前發力、適時加力,一方面要確保已經出臺的政策直達企業、盡早盡快落地見效,讓文件的“白紙黑字”轉化為可見可感的“真金白銀”。另一方面,要摸清底數、掌握需求,把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主動變成政策議程。政策體系是“1+N”的配套組合,后續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都應及時納入“N”的政策考量范圍,還要把握好“時間窗口”,擬推出的政策盡量提前,同時研究準備新的預案。

從省級層面的“蘇政40條”到各設區市惠企政策,從援企穩崗、減租免租到減稅降費、金融支持,我省方方面面的政策出臺了不少,在落實上仍需“加力”。速度要快,遠水解不了近渴,“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加迫切。力度要大,不能“風吹了無痕”“雨過地皮濕”,幫扶企業要真解渴、解真渴。精度要高,不同企業的難處可能不一樣,處于不同時段的難處可能也不一樣,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生存”的需求壓倒一切,更適配短期內能夠解決其固定成本開支的政策;對大中型企業而言,則要更多考慮促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問題。紓困政策管不管用,企業說了算。幫到關鍵處、幫在緊要時,幫出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獲得感”,才能進一步堅定廣大市場主體攻堅克難的信心。

留住青山才能青山常綠,放水養魚才能魚多水多,最困難的時期,也是“留住青山”和“放水養魚”的最關鍵時期。非常時期須有非常舉措,以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對沖疫情影響,才能穩穩托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穩穩托起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疫情發展是動態的,疫情對于經濟的影響也是動態的。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點、考慮得更長遠一點,相應政策留出“冗余度”、打好“提前量”。此外,“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借著惠企政策的“東風”,啃下一些難啃的“硬骨頭”,蹚出一些發展的新思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深層次活力,使企業在后疫情時期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更高的發展起點。

我省是經濟大省,中小企業多、民營企業多、外貿企業多,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發展、保未來。打出紓困助企“組合拳”之外,我省新近出臺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等政策,這些都是賦能發展、提振信心的重磅利好。在多方政策支持與托舉下,多個重大產業項目開啟“春忙模式”:春耕春種不誤農時,暢通“動脈”全力保運保供保鏈,在建重大交通工程施工快馬加鞭……復蘇回暖態勢明顯,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仍然可期。

面對疫情沖擊、應對不確定性,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優勢,我省實體經濟和人才資源等優勢,就是我們最大的確定性。保持耐心和定力,把信心轉化為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的動力,春暖花開的那天一定不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